放手與放縱的“度”的把握,跟孩子的年齡有很大的關系。在孩子還不會獨立行走之前,他的生活完全靠成人的照顧,甚至身體的移動都需要成人的幫助,這個時候,放手的限度主要是安全的考慮。這個時期的孩子探索欲極強,對身邊的事物極為好奇,為了保護他的探索精神,家長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應該盡量讓孩子去探索、嘗試。當孩子開始獨立行走,既而開始獨立表達自我意愿以后,家長對于放手的“度”要有所改變。一方面,因為孩子的活動空間大了,在繼續(xù)鼓勵他探索,全面發(fā)展自己和認知世界的同時,要考慮到各個方面的安全隱患,另一方面,因為孩子開始更主動地與人交往,開始建立人際交往的準則,成人需要多觀察寶寶的行為,尋找和確立自己允許的最低限度。當孩子兩歲左右,第一反抗期到來,孩子的自我意識空前發(fā)展,表現(xiàn)為要沖破家長的限制,樹立自我。在這個時候,家長的最低限度需要充分發(fā)揮作用。孩子現(xiàn)在的行為正是在主動地探索:“我能走多遠?你允許我走多遠?”這個時候是樹立家長理性權威形象和培養(yǎng)孩子行為準則的良好時機。國外的早教理論把這個階段稱謂“挑戰(zhàn)權威期”和“探索限制期”,是很有道理的。
經(jīng)過第一反抗期后的孩子,基本可以樹立最低的社會行為規(guī)范了。隨后迎接他們的,正是他們踏上社會的第一步:進入幼兒園。他們將在家長和老師的共同的教育下,接受更多的社會交往培養(yǎng),逐步形成自己的性格和交往能力。因此在這個階段,放手的限度就更加復雜。家長不能充當“甩手大掌柜”,認為有了老師,自己只要按時接送孩子,讓孩子身體健康就行了,教育是老師的事情,這實際上另外的一種放縱。這個階段的放手,應該是多聆聽孩子講述的幼兒園生活,多與幼兒園老師做有效的交流,在掌控孩子的基本狀況的前提下,與孩子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溝通的親情。這種親子關系,將會對孩子的成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隨著孩子的成長,放手的“度”還將不斷地變化,孩子從父母的懷抱將會慢慢走遠,走他們自己的路,所有,充滿智慧地逐步放手,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行為標準,正是為人父母的重要課程。
摘自《媽媽寶寶》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zaojiao/1282935.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