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外音
在商場的化妝品專柜旁,媽媽正在饒有興趣地挑選著,旁邊的女兒圍著專柜不停地跑,還喜歡動手摸摸展示的試用品,時不時還跟媽媽來一句:“我要買這個,我要……”終于,媽媽受不了女兒的糾纏,轉過頭去嚴肅地說道:“從現在開始,你不要一直亂跑,你再跑,旁邊的警衛(wèi)就會把你抓走關起來!”小女孩看了看旁邊的警衛(wèi),連忙乖乖站好。
恐嚇語句,代代相傳
經過了多年的普及教育之后,現在科學教養(yǎng)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因此,上述場景目前恐怕已經不多見了。但是,不多見并不代表絕跡。說到底,這種嚇孩子的習慣還是來自古老的遺傳。即使現代父母日益重視和孩子的相處之道,但是在被孩子折磨得頭暈腦脹、無計可施的情況下,嚇孩子的話還是容易脫口而出。然而,總是拿警察、魔鬼來恐嚇孩子,讓孩子乖乖就范,雖能收到短期成效,卻絕非長久之計。
恐嚇的3大影響
幼童階段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時期,父母的不當話語對孩子影響極大。
1 敏感度高,容易賴皮
經常被恐嚇的孩子,一般都變得比較敏感,稍微有一點變化都會引起情緒上的波動。但是時間一長,他們也容易察覺到父母說的話只是在嚇唬人,對大人的信任和依賴感大大降低,也不再害怕或聽進大人的話語,反而更容易變成賴皮、頑皮的孩子。
2 缺乏安全感,容易受傷
如果父母的恐嚇過于厲害,會使得原本就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更容易受傷。比如“不聽話就把你賣掉”就很容易讓孩子感到不安,隨時擔心會失去父母,也容易懷疑父母對自己的愛,雖然會因此而聽話,卻也讓孩子形成容易恐慌、害怕、缺乏安全感的個性。
3容易順從,缺乏主見
為了“不被警察抓走”或“不被賣掉”,孩子也許會變得比較順從,盡量聽令于父母、討好父母,以便自己能留在父母身邊,但是卻失去了判斷事情的能力,長大后一樣顯得缺乏主見。
恐嚇語句TOP 3
Sentence1再哭,就把你丟掉!
話語解析
不論父母是否已經了解孩子哭泣的原因,但只要這句話說出口,就會讓孩子喪失歸屬感,沒想到發(fā)泄一下自己的情緒也可能被父母丟棄,甚至有被落井下石的感覺。
正確做法
父母應該先了解孩子哭泣的原因,并給予足夠的感情支持,盡快讓孩子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如果孩子當時不愿意多談,那就先允許他發(fā)泄情緒,等他哭完之后再好好討論。當然,如果父母真的受不了孩子的哭聲,也可直接表達自己的感覺:“你一直哭,我也覺得心煩,我不知道你需要什么,你要不要跟我說一說呢?那樣也許更好一些。”就這樣,父母先坦誠地把自己的感覺說出來,以引導孩子說出原因。
Sentence2再不聽話,就叫警察來抓你!
話語解析
抓人的警察或打針的醫(yī)生,往往會成為父母的管教利器。但是,一旦孩子對這些角色產生錯誤的認知,認為警察、醫(yī)生都是不好的,那么等孩子真的需要看醫(yī)生時,他說什么都不肯去。也許很多人都發(fā)現,即使已經長大成人,但是看到警察或醫(yī)生還是有些恐懼,這就是因為小時候留下的心理陰影。另一方面,家長也不可能真的讓警察或醫(yī)生來懲罰孩子,而當孩子發(fā)現真相后,就會失去對父母的信任感。
正確做法
無論如何,家長都不應拿其他職業(yè)的角色特征來控制孩子,這有可能造成孩子對某些行業(yè)的偏見。當孩子不聽話時,還是應該盡量堅持和孩子溝通。
Sentence3不要老看電視,否則會變得像豬一樣笨!
話語解析
看電視和變笨并沒有直接關系,對愛看電視的孩子來說,這句話幾乎一點效果都沒有,因為他或許還能從電視上獲得興趣和知識。
正確做法
“……,你就會變笨。”這絕不是有效的教養(yǎng)語句,應該直接說出希望孩子做的事,并且把原因也講明白,比如“要看電視可以,但是不能看這么久,之前我們已經說好,每次只能看30分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zaojiao/550967.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