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圖片來源CFP
小時候,在爸爸腿邊的時候,就聽爸爸開始講“狼來了”的故事,從哪個時候就記住了要做一個誠實的人。長大后進入社會,大千世界曾讓我迷失過方向,碩大的城市曾讓我東躲西藏。如今的我,已經(jīng)是一個3歲孩子的爸爸,如今我依然給孩子將狼來的故事,就像當年爸爸一樣。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首先,放羊的孩子以撒謊為樂,看到那么多人受到愚弄,心里便有了一種滿足感;其次,就是說謊一旦成了癮,仿佛不說謊就覺得缺了點什么;再則,說謊者損人并不利己,只是為了滿足某種快感;最后,說謊者可以騙人一次兩次,不可以長久騙人,不可能不受到懲罰,最終必須為自己的行為付出慘痛的代價。
心理學上有一種被稱為“說謊癖”的心理疾病。每個人都可能說謊,但有些謊言是善意的,比如對危重病人隱瞞病情;有些謊言是迫不得已的,如為了保守某種秘密。但如果無緣無故地去欺騙別人,說謊的時間過長或次數(shù)過頻,以至于對那些被謊言蠱惑的人甚至是自身造成某種危害時,這樣的說謊就是一種病態(tài)了。說謊成癮的人,即使在不需要說謊的情況下仍然有意或習慣或自然地說謊,有時候是為了中傷別人,當看到有人相信謊言時便沾沾自喜,說謊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種人是有一種長期形成的或天才的表演特征,捏造事實,制造謊言,有的發(fā)展為一種政治詐騙。有的說謊者則僅僅是用撒謊來獲得變態(tài)心理的滿足,造成吹牛騙人的實際后果,雖然屢屢被揭穿仍然樂此不疲。
說謊是一種個人行為,又是一種社會行為,幼兒常見疾病,往往對自己、他人和社會造成極大危害。謊言隱瞞真相,直接影響對一件事一個人的評價。一個人說謊次數(shù)多了便失去誠信,如果這個人掌握更大的權(quán)力,就可能禍國殃民。中國歷史上有一個與《狼來了》異曲同工的故事,那就是周幽王為博得美人一笑,不惜點燃烽火臺謊報軍情。第一次,諸侯率兵來救,次數(shù)多了,諸侯便不再相信。結(jié)果是,犬戎真的來了,西周也就這樣滅亡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610203.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