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膽量大小是逐漸形成的,形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與家長從小的教育有著密切關系。從家庭教育角度看,造成孩子膽小的原因主要有:
一、經?謬
有些家長見孩子要哭要鬧,或者淘氣調皮不聽話,就用大灰狼、老虎、獅子等兇猛的野獸進行恐嚇,想以此來唬住孩子;有的甚至用魔鬼、妖怪、狐貍精、雷公等迷信物來嚇唬;有的家長索性關掉電燈,發(fā)出各種怪叫聲,造成一種陰森可怕的氣氛?謬槍χ浦购⒆右粫r的哭鬧,會有一些作用,但它的副作用卻是很大的,它會給孩子帶來長時間的心理創(chuàng)傷。
因為孩子缺乏科學常識,家長隨意杜撰出來的那些可怕的東西,會深深地烙在他們的頭腦中,形成抹不掉的陰影,以致一到晚上或沒有他人時,一想起就害怕。這種孩子不敢接觸新奇的事物,不敢去陌生冷僻的地方,心里經常有一種緊張恐怖的感覺,膽量自然很小。
二、動輒訓斥
有些家長非常嚴厲,對孩子的要求過于苛刻,孩子稍有差錯,或稍有不順眼之處,動輒大聲訓斥,嚴厲批評,甚至采用武力進行懲罰;有些家長對孩子管得很緊很緊,不允許他們有半點自由,一舉一動都得經過同意方可。膽量的形成與孩子從小的主動性和靈活性有著一定的關系。
家長什么事都管得緊緊的,不給孩子一點自由,不準孩子越雷池半步,不準孩子有一點點差錯,這等于剝奪了他們的主動性,久而久之,孩子怎么會膽大呢?
相對于家長來說,孩子是弱者,你動不動就批評、訓斥、懲罰,使得他整天膽戰(zhàn)心驚,生怕有錯,因而什么事也不敢想、不敢做。即使家長同意,某件事孩子動手做了,心里也擔心會不會因出差錯而挨罵。因此,對孩子絕不能采取高壓政策。家長不要以為自己是孩子的主宰,更不能把孩子當出氣筒。寬松平等的良好氛圍,民主自由的家庭生活環(huán)境,是培養(yǎng)孩子膽量的最好土壤。
三、過分嬌慣
因為是獨生子女,是小皇帝,父輩、祖輩們都圍著他轉,嬌慣過度,寵愛有加。飯不用他自己盛,生怕燙著;蘋果不用他自己削,生怕傷著;路不讓他多走,生怕累著;高處不讓他去,生怕跌著;學騎自行車,父母雙雙跟著扶著,生怕摔著……過分的寵愛,實際上就是不相信孩子的能力,認為孩子是懦弱者。膽量是從實踐中鍛煉出來的,一次次成功的實踐,使他們有了更大的實踐的渴望;一次次失敗的嘗試,使他們對失敗和挫折有了心理適應能力,以致不怕失敗了。若家長老是怕孩子做不好,不讓他做,使他沒有實踐的機會,孩子的膽子怎么會大起來呢?因此,不能嬌慣,要相信孩子的能力,要允許孩子失敗,讓他們多動手,在反復實踐中培養(yǎng)自己的膽量。
四、限制交往
有些家長只希望孩子在家看書做作業(yè),不讓孩子參與各種交往。家里來了客人,孩子插上幾句,家長馬上打斷:“去去去!小孩子不要多嘴,做功課去。”星期天,同學約孩子一道去郊游,有的家長橫加干涉:“有什么好玩的?還不如呆在家里看電視。”有些家長自己串門做客或外出,即使方便,孩子有時間,也懶得帶。
膽量的大小,主要表現(xiàn)在人際交往上。膽小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人和事物不了解、不熟悉,不知道對方的底細,把別人估計得過高,以為對方十分嚴厲或非常難以相處。交際多了,接觸廣了,對各種各樣的人和事物都有了清楚的認識和了解,同時,在交往中也學會了交際技巧,這樣,小膽子就大了。
家長應采取相應的措施,幫助孩子克服恐懼,這對孩子的健康發(fā)育有極大的好處。首先,家長應明白,幫孩子克服恐懼是需要一定時間的,需要耐心與信心。其次,要講究科學的方法,應多給孩子愛撫,并向他講述一些事物的道理,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生活和社交能力,不可事事包辦,要讓孩子有實踐的機會。另外,不要用恫嚇和看法責的方法來教育孩子。如在孩子害怕黑暗不肯入睡時,千萬不要說:“再不睡,大灰狼會來吃你!”而應說:“不要怕,關上燈才能不晃眼,好好睡吧!”
國外兒童心理專家曾舉了一個典型的例子:一個4歲的男孩睡覺時夢見一條蛇要咬他,他告訴了媽媽,媽媽便拿出棍子“打蛇”。專家們認為,這樣只能給孩子一個屋子里真有蛇的印象,反而更害怕。如果媽媽打開燈,讓孩子看看屋里并沒有蛇,孩子會安心睡去?梢姡_的教育方法對消除孩子的恐懼是十分必要的。
要幫助孩子克服膽怯行為,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要順其自然,切勿操之過急
孩子膽怯的不良心理行為是隨著年齡增長,在環(huán)境和教育的影響下逐漸發(fā)展而來的,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能克服,一定要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耐心引導。如孩子不敢自己去買東西,家長可先帶著孩子一同購物;告訴孩子購物的一般程序,下次再陪孩子去同一家商店,鼓勵要買多少等。開始時孩子可能不敢說話,家長可幫他開個頭,然后讓孩子接著往下說。幾次下來,孩子漸漸熟悉了這家商店后,家長就可以在遠處看著孩子自己去購買,以后再讓孩子單獨去其他商店。
2、不要當眾指責、羞辱孩子
這樣只會增加孩子的壓力和挫折感,使他更加膽怯和退縮。當孩子不肯叫人時,不要當著客人的面強迫他叫,也不要說“人都不會叫,是個啞巴”等責罵和羞辱的話,而應當?shù)瓤腿穗x去后再耐心教育和鼓勵孩子。
3、創(chuàng)造條件,擴大孩子的接觸范圍
家長應有意識地讓孩子廣泛接觸社會,引導孩子與其他人接觸,讓他在不知不覺中參與到游戲、購物、接待客人等活動中去。對不敢去找別人玩的孩子,可先帶他觀看別的小朋友游戲,當他被別人的歡樂情緒感染時,請別的小朋友來邀請他,并鼓勵他積極參與。
4、放手磨練孩子
要敢于放手讓孩子在生活的海洋中得到磨練。有的家長總是把孩子當成小孩子,或怕其經不起摔打,動不動就說:“你不行”,“你還小”。家長的包辦代替會養(yǎng)成孩子膽小怕事的性格,缺乏獨立精神和應變能力,一旦離開父母便神色慌張,不知所措。適度的挫折與磨難,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不可或缺的財富。家長千萬不要輕易地將之剝奪,而應該放手讓孩子自由玩耍。孩子尤其愛玩沙子、玩泥巴,家長應努力不去干涉他怎么玩。
5.樹立正面的榜樣
經常跟孩子說說英雄故事,或引導孩子看一些反映英雄人物的影視片,給孩子買一些這方面的書刊,讓故事中人物的英雄言行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給孩子列舉一些他的勇敢行為,如打了沒有哭,或僅哭了一小會兒,能大聲講話承認錯誤等等。
家長的榜樣很重要。父母自己不該無緣無故地什麼都怕。什麼都驚,如,打雷時,倒是母親先喊起來。不要遇到一點點事就大驚小怪。例如家長有時不當心劃破了手,就不聲不響地擦上一些紅藥水。孩巳看到媽媽一點也不在乎,他遇到類似的事也就不害怕了。還應注重父親對男孩性格的影響。父親多和孩子說笑玩耍,注重多與孩子談論爸爸,讓父親的形象和行為清晰地保持在孩子的心目中。
6.多鼓勵孩子與他人進行交往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引導他盡量習慣陌生的環(huán)境、陌生的人?梢越洺ゴT,或者去公園,但家長要充滿愛心,使他有安全感。在生活中,鼓勵寶寶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多提供與小朋友交往、玩耍的機會。當孩子一天天長大,要去面對令他困惑的新情境時,父母的鼓勵和支持會讓孩子知道,一切都是有趣的,一切都是友好的,只需要讓孩子拿出更多的好奇和勇氣來面對。當孩子面對生人時,當孩子主動結識小朋友時,要表揚他、夸獎他,讓他感到這是一件快樂的事。膽怯的孩子一般都不愿意與別人主動交往,下面這兩個技巧可以提供幫助:
從小范圍活動開始
邀請一、兩個孩子到家里來玩,在自己家里孩子會感到安全?梢酝嬗薪M織的游戲,每個孩子都要輪到。家長要在旁邊,不要走遠,如果孩子想靠在家長身上,就讓他靠。家長要安排,但不要給他壓力。家長也可以利用孩子的特殊興趣來鼓勵他參與活動,這樣可以消除孩子的緊張不安。如果孩子對畫畫有特殊的興趣,那么家長就可以幫他邀請一些小朋友,在家里或小區(qū)的草地上畫畫,孩子在這樣的小團體里,就能有興致,而且十分自如地表現(xiàn)自己。久而久之,與人交往的愿望逐漸加強起來。
與小一些的孩子玩耍
多和比自己孩子年齡小的孩子一起玩,也是行之有效的良方。這樣可以給孩子創(chuàng)造更多的自我表現(xiàn)和取得成功的機會,年齡小的孩子也有了“學習的榜樣“。家長在此時應多給寶寶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表揚孩子的每一個微小進步,時間長了,孩子就會慢慢地解除心理障礙,日漸大膽甚至可能從容不迫地待人處事了。
7.用游戲的方法培養(yǎng)孩子的表現(xiàn)力
游戲是孩子的天性,每個孩子都喜歡融入到游戲的情境中?梢杂糜螒虻目谖枪膭詈⒆釉诩依镞M行各種表演。首先讓孩子表演給父母看,這樣他不會感到羞怯。孩子表演的節(jié)目可以是他喜歡和熟悉的任何題材,如一段兒歌、一首唐詩、一段舞蹈等。父母要加以表揚、鼓勵,增加孩子的自信心。進一步就可以布置“場景“,讓寶寶對“觀眾“進行表演。這些“觀眾“可以用洋娃娃、小熊、小狗坐在凳子上來代替,讓孩子假想它們是真正的觀眾,自己正在舞臺上單獨表演。當然這些觀眾里面也包括父母。父母盡量要求孩子認真地表演,以獲得“觀眾“的掌聲。每當孩子表演完畢,父母就代表所有的“觀眾”給孩子鼓掌。孩子可以與這些觀眾握握手,然后謝禮,閉幕,就象在真正的舞臺上一樣。父母在這個過程中表現(xiàn)得要像真的觀眾一樣。最后,逐漸擴大觀眾的陣容,讓孩子和其他小朋友輪流表演,時間長了,就會鍛煉出孩子的表現(xiàn)力。表現(xiàn)力強的孩子是培養(yǎng)出來的。
8.正確對待孩子的退縮行為
當發(fā)現(xiàn)孩子有退縮行為時,不要拿他跟那些善交際的孩子比較,要體諒他的心情;不可由于心急而粗暴對待,這樣會使孩子更加恐懼,更不敢與人接觸,尤其不能當著外人說“我這孩子就是膽小“,要積極強化孩子表現(xiàn)出的閃光點,鼓勵孩子千方百計克服所遇到的困難;但也不能溺愛,以免孩子從心理上更加依賴父母,而是要以親切的態(tài)度,誘導并鼓勵孩子克服心理上的缺陷,去與周圍環(huán)境及人接觸。拓展孩子表現(xiàn)力的方法很多,但千萬不要急于求成,否則會嚇著孩子,使他又重新縮回到“殼“里去。家長要深入了解孩子產生恐懼心理的原因,有的孩子由于家長常常大聲對他訓斥,他一聽到家長叫他就害怕,有的孩子在洗澡時被燙痛了,他就害怕洗澡等等。家長在孩子遇到一些他預料不到的事時,要對他講明道理,講清楚凡事都要當心一點,,沒有什么可以害怕的。勸慰的語言,孩子害怕時,抱緊他;孩子怕滑滑梯,先抱孩子滑下來;孩子怕雷聲,您就靜靜地抱著孩子,告訴他:"媽媽知道你怕雷聲,雷只是聲音而已,不會傷害你"。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6546.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