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很多父母還抱著“孩子還小不懂事”的心態(tài)、拒絕讓孩子接觸家務(wù)時,一部分父母卻發(fā)現(xiàn)孩子長大后參與家務(wù)的愿望幾乎為零。什么時候可以讓孩子做家務(wù),怎樣讓孩子參與到家務(wù)中來,做什么樣的家務(wù),已經(jīng)成為許多嬰幼兒家長開始思考的問題。
兩歲寶寶就是熱心“小大人”
李奶奶最近總是抱怨,已經(jīng)9歲的孫女到現(xiàn)在還要奶奶幫著系鞋帶,“因為以前包辦太多,孫女到現(xiàn)在還不能自理,就更別提刷盤子、洗衣服等家務(wù)活了”。李奶奶很后悔孫女小的時候沒能帶她一起做家務(wù),孫女現(xiàn)在年齡大了,已經(jīng)有些逆反,不好教育了。
最小的管家究竟有多大?小卯的媽媽告訴記者,小卯從10個月大就開始熱衷于把東西從盆盆罐罐中拿出來,再放回去。她從那個時候開始教小卯收拾東西,到1歲9個月的時候,小卯已經(jīng)可以收拾自己所有的玩具了。
其實每個孩子經(jīng)過良好的教育都可以像小卯一樣能干。專家指出,兩歲左右的寶寶經(jīng)常是個熱心的小大人,因為他們感覺到自己的行為能力很有用,所以總想要找機會去實現(xiàn)。如果媽媽不愿意放手讓孩子參與,孩子反倒會覺得被束縛。時間久了,自然也不再想主動幫媽媽做些什么。因此,家長要享受孩子主動幫忙的時光,讓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給予積極正向的反饋。
事實上,從小培養(yǎng)寶寶做家務(wù)的習慣,除了能增加責任感和自信心以外,還能促進寶寶大、小肌肉及邏輯思維概念的發(fā)展。每個孩子的發(fā)展速度不同,只要寶寶聽得懂指令、動作上也具備一定的成熟度,不妨就開始讓寶寶練習做家務(wù)。按照正常發(fā)展模式來看,1歲半左右的寶寶就能拿湯匙吃飯,也能聽得懂大人的話,此時可讓孩子練習一些需要運用到小肌肉的家務(wù),比如把自己的小襪子放進柜子。事實證明,會做家務(wù)的孩子,長大后更容易成功,而且幸福感也更強。
誰抹殺了“小管家”的天性?
既然兩歲大的寶寶就可以成為熱心的小大人,那為什么還有9成以上的孩子不會做家務(wù)呢?黑龍江省的這份調(diào)查報告認為,一方面是家長只重視孩子的智力教育,忽視了對孩子生活能力方面的培養(yǎng),另一方面是由于獨生子女所占的比重比較大,很多家長過于溺愛孩子,不舍得讓孩子做家務(wù)。
除此之外,家長對于孩子的不信任同樣是在抹殺孩子參與家務(wù)的積極性。5歲的小宇是個懂事的孩子,總是積極地為家長做各種家務(wù)?墒敲看涡∮顠咄甑睾,小宇的媽媽總是自己重掃一遍;小宇幫忙包餃子,總是因為弄得一身面粉被趕出廚房……久而久之,小宇在家長不信任的眼光中放棄了做家務(wù),并不痛快地當起了“公子哥”。
有時候很多年輕的父母也很無奈,“爺爺奶奶寵還寵不過來,根本不會帶寶寶做家務(wù)”。朋友夫婦兩個人工作很忙,兒子從出生就交給了爺爺奶奶看管,作為家里的“掌上明珠”,爺爺奶奶每天都想著帶寶寶去哪里玩,給寶寶做好吃的,完全忘記了孩子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案舸甜B(yǎng)總是會導致孩子變得嬌氣!
其實無論是父母“大包大攬”的做法,還是隔代教養(yǎng)的溺愛,不僅抑制了孩子天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參與精神,而且滋長了孩子的依賴心理,限制了其獨立意識的確立,使孩子們?nèi)狈ω熑胃小?
正確引導孩子參與家務(wù)勞動
其實讓孩子從小接觸家務(wù)勞動并非難事,我們不妨看看有經(jīng)驗的家長都是怎么做的?
(一)做家務(wù)就是一種游戲
4歲的淘淘每次和媽媽走進廚房都會當“逃兵”,可是淘淘在“魔幻廚房”里卻總能玩得不亦樂乎,一會兒捏出一個小熊面包,一會兒端出一盤綿軟的“漢堡包”,這種高科技的逼真玩具給淘淘帶來無限快樂和成就感。
“原來家務(wù)也可以當游戲來做。”媽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當擦家具的時候,媽媽就會給淘淘帶上“圣誕襪”,一邊做清潔,一邊給淘淘講圣誕老人的故事;當收拾玩具時,媽媽和淘淘開始了三分鐘計時賽,看誰收拾的玩具最多……淘淘樂此不疲。
其實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他的生活就是游戲,所以做家務(wù)是一種學習,更是一種游戲。父母有智慧地引導孩子學習,就可以讓孩子在游戲中快樂地學做家務(wù)。
(二)多稱贊少命令
6歲的牛牛在爸媽面前完全是兩個人。每次吃完飯,他總是屁顛屁顛地跟在媽媽身后端盤子、遞抹布;而當爸爸讓他幫忙拿東西時,他總是一副裝作沒聽見的樣子,繼續(xù)擺弄自己的玩具。牛牛告訴記者,每次和媽媽做家務(wù),牛?偸悄苈牭綃寢尩姆Q贊:“牛牛是個大力士,真能干!”而每次爸爸讓牛牛干活的時候,總是會板起臉喝道:“牛牛,快去拿……”
雖然做家務(wù)的習慣可以從小培養(yǎng),但是家長們也要了解,孩子的年齡越小,能力就越有限,所以不可能將家務(wù)做得完美,要懂得欣賞寶寶用心和認真做家務(wù)的過程,不要只以結(jié)果為標準去評判孩子。而讓孩子做家務(wù),應(yīng)用溫和的語氣、商量的口吻,不能以家長的權(quán)威壓孩子,讓他覺得做家務(wù)是一種負擔。像爸爸這樣的命令只能讓牛牛產(chǎn)生逆反心理,不僅這次不聽使喚,很有可能以后也拒絕和父親一起做家務(wù)。
(三)給予適當?shù)奈镔|(zhì)獎勵
當西方的“付費家務(wù)勞動”觀念漸入中國家庭的時候,一場“孩子做家務(wù)該不該給工錢的爭論”就如火如荼地展開了。而事實上,這個方式的確能在短期內(nèi)起到一定的效果,可是,如果將家務(wù)勞動與報酬掛上鉤,就會讓孩子產(chǎn)生“家務(wù)勞動本應(yīng)當是父母自己的事,而不應(yīng)當由自己來做,現(xiàn)在自己做了是幫父母做”的錯誤認識,并不利于孩子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和家庭責任感。
但是這種觀念既然在西方廣為適用,就說明有他的合理性。專家指出,只有一種情況適合你為孩子做家務(wù)付錢,那就是當你覺得那件工作超出了孩子的常規(guī)工作范圍,并且你也有自己的特殊目的。比方說,如果你的孩子想買一個玩具但他自己的錢又不夠,那么,你可以安排他做一件比較難做的家務(wù),比如擦洗自行車。值得注意的是,這件事一定要是一件他平常不做的家務(wù)。
(四)發(fā)揮榜樣作用一起動手
大約在童童兩歲的時候,小林就開始利用孩子喜歡模仿的特點,讓童童模仿做家務(wù),吩咐他做一些十分簡單的事情。比如拾起地上的玩具,把報紙拿給爸爸,給媽媽拿一雙拖鞋,把自己的垃圾丟到廢紙簍中去等。童童喜歡做有趣的事,小林就讓他幫助擺餐桌,讓他擺好筷子和色彩鮮艷的杯墊等等。
童童逐漸長大變得淘氣,可是小林從來沒有因為怕孩子搗亂而拒絕其參與家務(wù)勞動!拔覔癫藭䦷纤,包餃子也會帶上他,就連倒垃圾為了和他騎車同行,我也騎上自行車,一起把垃圾倒入只有幾十米遠的垃圾場!毙×值慕逃浅晒Φ。
孩子喜歡勞動并不等于會勞動。在兩、三歲這個階段,正是孩子模仿力強的時候,要他學會做家務(wù),父母就要提供良好的身教示范。如果要求孩子把東西收好,而家中的其他大人卻隨手擺放自己的物品,那么孩子心里勢必出現(xiàn)矛盾。要讓孩子養(yǎng)成做家務(wù)的好習慣,就要言傳身教,和孩子一起動手! ‘敶彝ソ逃龍筇丶s記者馬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zaojiao/680162.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