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質量檢測生物試題(純word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試卷說明:

福州市20 1 3—20 1 4學年第一學期高三期末質量檢測生 物 試 卷(滿分:1 00分;完卷時間:90分鐘) 一、單項選擇題(共50分)(第1-1 0題每小題1分,第1 1-30題每小題2分每小題2分,共5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最佳選項) 1.下列關于HIV、大腸桿菌、胚胎干細胞的比較,正確的是 A.都有細胞結構 B.都具有增殖能力 C.都屬于原核生物 D.都含有核糖體 2.將發(fā)芽的小麥種子制成勻漿,然后加入斐林試劑,水浴加熱后出現磚紅色沉淀。這說明發(fā)芽的小麥種子中含有 A.還原糖 B.脂肪 C.淀粉 D.蛋白質 3.白細胞能吞噬綠膿肝菌,與這一現象有關的是 A.細胞膜上的載體與主動運輸 B.自由擴散與ATP的水解 C.細胞膜的選擇性與被動運輸 D.細胞膜的流動性與ATP的水解 4.在不斷增長的癌組織中,癌細胞 A.凋亡基因表達增強 B.都有染色單體 C.蛋白質合成速率較快 D.DNA量都相等 5.右圖為一同學在高倍鏡下觀察到大蒜(二倍體)根尖分生區(qū)兩個相鄰的細胞,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A.甲的染色單體數為乙的1/2 B.甲的染色體數為乙的1/2 C.乙核DNA數為甲的:1/2 D.乙核中不存在同源染色體 6.定向破壞細胞中的高爾基體,受影響最顯著的是 A.血紅蛋白的合成 B.丙酮酸徹底氧化分解 C.植物細胞膜的構建 D.興奮在突觸處的傳遞 7.堿基類似物能夠與不同的堿基配對,對青霉菌進行誘變育種時,在培養(yǎng)基中加入一定量堿基類似物,最可能產生的突變類型是 A.DNA復制提前終止 B.發(fā)生堿基替換 C.堿基數目的增加 D.堿基數目的減少8.夫妻表現型均正常,但丈夫的父親和妻子的母親都患血友病。這對夫婦生下的兒子得高三生物一1一 (共8頁)血友病的概率是: A.1/2 B.1/4 C.3/4 D.1 9.下列哪種生理過程發(fā)生于人體內環(huán)境中 A.丙酮酸分解,產生二氧化碳 B.tRNA與氨基酸的結合 C.乳酸與碳酸氫鈉反應生成乳酸鈉和碳酸 D.蛋白質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 10.“超級細菌"對多種常用抗生素具有抗藥性,是因為這類細菌能產生金屬p—內酰胺酶,以下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A.抗生素濫用,誘導細菌通過突變產生編碼金屬p—內酰胺酶的基因 B.抗生素濫用,使編碼金屬p—內酰胺酶的基因頻率上升 C.細菌通過染色體交換從其他細菌獲得耐藥基因 D.“超級細菌"的進化方向取決于突變所產生的基因 11.圖表示在在25℃、pH=7條件下,向2ml的H2 O2溶液中加入兩滴肝臟研磨液,H2 O2分解產生O2量隨時間的變化。若該酶促反應過程中改變某一條件,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A.以Fe3+替代肝臟研磨液,a值減少,b值增大 B.滴加4滴肝臟研磨液,a值不變,b值增大 C.溫度為37℃時,a值不變,b值減少 D.H2 O2量增加為4ml時,a值增大,b值減少 12.小麥旗葉是位于麥穗下的第一片葉子,小麥籽粒中的有機物約50%來自旗葉。小麥籽粒形成期間,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旗葉一晝夜內有機物的增加量就是其凈光合作用量B.為小麥旗葉提供14 C O2,籽粒中的淀粉都含14 CC.與同株其它葉片相比,限制旗葉光合速率提高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強度D.去掉一部分籽粒,一段時間后旗葉的光合速率會下降 l 3.下圖為利用同位素標記法研究變形蟲細胞核功能的實驗,據此推斷。正確的是A.培養(yǎng)較長時間后A組細胞的DNA含有15NB.核移植一定時間后,B組細胞中核糖體可能出現15NC.核移植后,A組實驗細胞質中還將出現含15N的RNAD.A組培養(yǎng)液換用15N標記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進行實驗,結果相同。高三生物 _一2一 (共8頁) l 4.洋蔥內表皮細胞液濃度較高,液泡近為無色。取洋蔥內表皮細胞制成臨時裝片,從蓋玻片一邊滴人添加了紅墨水的濃度為0.3?mL的蔗糖溶液,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重復幾次后進行觀察。實驗結果及分析正確的是 A.細胞壁內紅色部分逐漸縮小,且蔗糖溶液濃度大于0.3g/m1. B.細胞發(fā)生質壁分離,染成紅色部分的是原生質層 C.細胞發(fā)生質壁分離,染成紅色的是液泡內細胞液 D.視野中無色的液泡逐漸縮小,濃度逐漸升高 1 5.某些tRNA的反密碼子中,通常含有一個被稱為次黃嘌呤的堿基,它可以與相應密碼子對應位置上的堿基A或C或U配對。據此分析,這種tRNA將可以 A.消除部分基因突變的影響 B.導致mRNA堿基序列改變 C.導致氨基酸無法進入核糖體 D.導致基因突變 l 6.反義RNA.是指與mRNA或其它RNA.互補的小分子RNA,當它與特定的mRNA互補結合,可阻斷該基因的表達。研究發(fā)現抑癌基因的一個鄰近基因能指導合成反義RNA,其作用機理如下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將該反義RNA.導入癌細胞,可導致癌細胞正常分化 B.該反義RNA能抑制RNA聚合酶與抑癌基因的結合 C.抑制該反義RNA形成,可能誘發(fā)癌癥的發(fā)生 D.該反義RNA的模板鏈與抑癌基因的一條鏈能形成雜交DNA分子1 7.關于赫爾希和蔡斯的"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以下分析正確的是:A.35 S標記組:培養(yǎng)時間過長,沉淀物放射性增高B.32 P標記組;攪拌不夠充分,上清液放射性增高C.35 S標記組:培養(yǎng)時間越長,含35 S的子代噬菌體比例越高D.32 P標記組:培養(yǎng)時間越長,含32 P的子代噬菌體比例越低1 8.某人感染流感病毒,右圖表示其一段時間內的體溫變化曲線,下列解釋正確的是 A.ab段,皮膚血管擴張,汗腺分泌增多。B.bc段,產熱量等于散熱量。C.cd段,產熱增多,出汗減少。D.ab段溫覺感受器興奮,cd段冷覺感受器興奮。19.某些神經細胞膜上存在GABA受體,GABA受體是一種氯離子通道, y-氨基丁酸能激活GABA受體,導致氯離子通道開放,使氯離子流入神經細胞內。若突觸前膜釋放7-氨基丁酸,則后膜的電位變化是:A.轉為內正外負,且絕對值減小 B.仍是內負外正,且絕對值增大 C.轉為內正外負,且絕對值增大 D.仍是內負外正,且絕對值減小高三生物一3一(共8頁) 20.科學家研究發(fā)現一種樹突狀細胞(DC細胞),能參與人體的免疫的過程(如下圖所示),以下推斷不合理的A.DC細胞和T細胞依賴其細胞膜上的糖蛋白識別抗原 B.DC細胞內的溶酶體參加處理和攝取抗原的過程 C.將癌癥患者的DC細胞與癌細胞接觸并培養(yǎng),DC細胞能產生抗體。 D.T細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將有特定mRNA的合成 2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恩格爾曼實驗中,如果水綿裝片全部曝光,好氧細菌分散分布在裝片上 B.薩克斯通過“光合作用產生淀粉”的實驗,證明了CO2是光合作用原料 C.摩爾根通過果蠅的雜交實驗,利用類比推理方法證實基因在染色體上 D.沃森和克里克的DNA雙螺旋模型有助于人們理解遺傳信息是如何復制的22.甲、乙兩位同學分別用小球做遺傳定律模擬實驗。甲同學每次分別從I、Ⅱ小桶中隨機抓取一個小球并記錄字母組合;乙同學每次分別從Ⅲ、Ⅳ小桶中隨機抓取一個小球并記錄字母組合。將抓取的小球分別放回原來小桶后再多次重復。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甲模擬的是遺傳因子的分離和配子隨機結合的過程B.乙模擬的是非同源染色體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的過程C.實驗中每只小桶內兩種小球必須相等,但I、Ⅱ桶小球總數可不等D.甲、乙重復100次實驗后,統(tǒng)計的Dd、AB組合的概率均約為50%23.右圖所示家譜關系圖,若進行DNA序列比較,以下分析正確的是(不考慮基因突變)A.8與2的X染色體DNA序列相同 B.8與3至少四分之一常染色體DNA序列相同 C.8與5的Y染色體DNA序列相同 D.8與4的X染色體DNA序列相同24.觀察到某生物的精原細胞經減數分裂后形成了某種精細胞如圖所示。下列解釋合理的是高三生物 一4一 (共8頁) A.減數第一次分裂中發(fā)生同源染色體聯會且交叉互換 B.減數第一次分裂中發(fā)生非同源染色體聯會且互換 C.減數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體交叉互換且沒有分離 D.減數第一次分裂中染色體復制時發(fā)生基因突變 25.以二倍體植物甲(2 N=10)和二倍體植物乙(2n=10)進行有性雜交,得到的F1不育。以物理撞擊的方法使F1在減數分裂時整套的染色體分配至同一個配子中,再讓這樣的雌雄配子結合產生F2。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植物甲和乙能進行有性雜交,說明它們屬于同種生物 B.F1體細胞中含有四個染色體組,其染色體組成為2 N+2n C.若用適宜濃度的秋水仙素處理F1幼苗,則長成的植株是可育的 D.物理撞擊的方法導致配子中染色體數目加倍,產生的F2為二倍體 26.右圖表示某家系中一單基因遺傳病的發(fā)病情況,已知控制該性狀的基因是位于人類性染色體的同源部分,則I-1的基因型應是 A.XA Ya B.Xa YA C.XaYa D.XAYA 27.水稻的非糯性(A)對糯性(a)為顯性,抗銹病(T)對染。╰)為顯性,花粉粒長形(D)對圓形(d)為顯性,三對等位基因分別位于三對同源染色體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變藍,糯性花粉遇碘液變棕色,F在四種純合子基因型分別為:①AATTdd②AAttDD③AAttdd④aattddA.若采用花粉鑒定法驗證基因的分離定律,應該用①和③雜交所得F1代的花粉B.若采用花粉鑒定法驗證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可以觀察①和②雜交所得F1代的花粉C.若培育糯性抗病優(yōu)良品種,應選用①和④親本雜交D.將②和④雜交后所得的F1的花粉?在載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均為藍色28.下面是生長素發(fā)現過程中的部分實驗示意圖,根據圖中信息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實驗一證明生長素的產生依賴光照B.實驗二證明頂端產生的生長素能向下運輸C. 實驗三證明胚芽鞘彎曲生長原因是尖端產生的“刺激’’分布不均D.實驗四證明造成胚芽鞘彎曲生長的“刺激”是生長素高三生物—5— (共8頁) 29.將燕麥胚芽去頂端切成等長,均分為四組,a組浸泡在蒸餾水中,其他三組分別浸泡在不同濃度的生長素溶液中(其中有較高濃福建省福州市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質量檢測生物試題(純word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san/443064.html

相關閱讀:2019屆湖北襄陽市四校聯考上學期高三期中考試(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