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江西省九校聯(lián)考語文試題第Ⅰ卷(選擇題 36分)一、(18分,每小題3分)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A.軀殼(kè) 門閂(shuǎn) 發(fā)橫財(hèng) 便宜行事(biàn) B.結束(shù) 棹(zhào)夫 潛臺詞(qián) 踽踽獨行(jú) C.緋聞(fěi) 猿猱(náo) 豁出去(huō) 縱橫捭闔(bǎi) D.綰結(wǎn) 倒嚼(jiào) 汗涔涔(cén) 不著邊際(zhuó)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的一組是 A.白皙 大拇指 察言觀色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B.喋血 一炷香 輕歌曼舞 盛名之下,其實難符 C.端詳 一攤血 不落言荃 黃鐘毀棄,瓦釜雷鳴 D.氣概 辨證法 春寒料峭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豁検?A.在真正的民主拆遷中沒有“強制”二字,一切都在相互尊重與協(xié)商中解決;而在所有的強制拆遷中也根本沒有“民主”二字,這就是兩種拆遷方式的云泥之別。 B.現(xiàn)代社會,有些人心浮氣躁,急于出名,總是做出一些突破道德底線的事,為自己的出名搖旗吶喊,唯恐不能吸引眾人的眼球。 C.關于他的籍貫和生平,研究的人雖然很多,但一直言人人殊,始終沒有一個定論,因此這個問題還可研究。 D.青年作家王十朋一直認為,文學應該直面時代最主要的真實。新時期以來的中國文學,最能直面時代真實的,打工文學肯定是當仁不讓。4.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數(shù)年前,雨果參觀——毋寧說是搜索——圣母院時,在一座尖頂鐘樓的陰暗角落里,發(fā)現(xiàn)墻上有個手刻的字:ANATKH(希臘語“命運”的意思)。 B.包身工是一種“罐裝了的勞動力”,可以“安全地”保藏,自由地使用。絕沒有因為和空氣接觸而起變化的危險。 C.這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姑娘,長得豐滿,可愛,皮膚細白,金發(fā)碧眼。 D.孔子對自己有過這樣一個評價:“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這看上去很普通,但實際上沒一點都不容易做到。(《論語?述而》)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目前在北京、江蘇、上海、山東等省市透露的方案中都將英語考試作為改革的重點。 B.在瞬息萬變的國際形勢面前,美國越來越難以得心應手地應對各種挑戰(zhàn),其國際地位是否會下降,將取決于美國政府調整外交政策、適應新的世界的能力。 C.延長退休年齡或實行彈性退休制、事業(yè)單位養(yǎng)老保險改革等重大變革,對廣大人民群眾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夠愉快接受的,這需要政府部門做好宣傳解釋工作。 D.奧運游泳冠軍孫楊因無證駕駛汽車,被杭州市公安交警部門罰款、行政拘留。孫楊表示,他將加強對法律知識的學習,杜絕類似事件不再發(fā)生,也希望大家能給他一次改正錯誤的機會。6.下列有關名著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孔子有著豐富的人生體驗,是富于感情的人。他會生氣地斥責大白天睡覺的宰予“朽木不可雕也”,也會對安于貧困的顏回連連稱贊。(《論語》) B.《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中有“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之說,其中“臥龍”指諸葛亮,“鳳雛”指徐庶。徐庶后雖被曹操用老母賺取,但終生不曾為曹操設一謀,因此后有“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fā)”的歇后語。(《三國演義》) C.多拉患重病離開了人世。大衛(wèi)滿懷悲痛,出國旅行,其間,阿格妮斯始終與他保持聯(lián)系。當他三年后返回英國時,發(fā)覺阿格妮斯始終愛著他。他倆終于結成良緣,與姨婆貝西、女仆佩葛蒂愉快地生活在一起。(《大衛(wèi)?科波菲爾》) D.初秋季節(jié),賈探春提議邀集大觀園中有文采的年輕女子成立詩社,并各人起了名號。第一次詠白海棠,蘅蕪君壓倒眾人;第二次作菊花詩,瀟湘妃子奪魁。(《紅樓夢》)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①儒道思想之所以能夠互補,是以它們存在的差異為前提的。但這種差異又不是截然對立的,只是儒道關注的問題以及角度不同,提出的解決方案也有不同而已,這使得社會對儒道有可能、也有必要各取所長,融會貫通。 ②一般而言,老子比較偏重于對哲學、特別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的思考,突出寧靜和諧與超越世俗的觀念。孔子則偏重于對社會倫理問題、特別是人與人的關系問題的思考,強調道德的完善和人格的提升,強調積極進取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心。正是由于他們對社會、人生問題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和解決方式,才能形成一種互動,互補的關系。 ③不僅如此,雖然老子和孔子一個側重講“天道”,一個側重講“人道”,但實際上他們身上都同時具有積極用世和超然通達兩種心態(tài)。比如老子對社會的批判態(tài)度,實際上也是關心社會的表現(xiàn),而且《老子》中談論治國之道的內容也占了很大比重。同樣,孔子的“道”雖然主要是“人道”,不是“天道”,但是,當“人道”絕對化以后,也是與“天道”相通的。而且孔子說過“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并欣賞曾點的超脫曠達,這與道家的思想有一致的地方。 ④“儒道互補”構成了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文化心理,他們既以儒家的理想為追求目標,以天下憂樂為憂樂,銳意進取,建功立業(yè)。同時,又用道家思想調節(jié)緊張心態(tài),往往淡泊名利,潔身自好,超然通達,靜觀待時。 ⑤從社會實踐來看,儒道并用,也是統(tǒng)治者自覺的治國之術。例如唐太宗在貞觀二年總結治國經(jīng)驗時,提出了“國以人為本,人以衣食為本”的現(xiàn)實理念,同時又認為要做到“安人寧國”,君王首先應“抑情損欲,克己自勵”,其中就同時吸取了儒道思想的精髓。 ⑥孔、老之后的兩千多年中,儒道互補一直是中國思想文化演進的主要內容。其間,隨著歷史文化條件的變遷,儒道互補在不同歷史時期也有不同特點。同時,佛教的傳播又為儒道互補的思想格局增加新的因素。但在紛繁復雜的思想史中,儒道的互補始終是最基礎的。 ⑦如果說儒、道思想還有現(xiàn)實意義的話,那么,它們的互補也具有新的特點。我們可以站在今天的思想高度,超越單純的儒家或道家的立場,從中發(fā)現(xiàn)有利于新文化建設的因素。儒家講究仁、義、禮、智、信,講究忠、孝,講究溫、良、恭、儉、讓,這些思想觀念不可避免地帶有舊時代的烙印,我們不能不加批判地繼承。同樣,道家所講的“自然”“無欲”“無為”等,也包含了一些消極的東西,我們也不能簡單接受。而在剔除了其中的思想糟粕后,這些道德范疇和思想觀念,就可能成為我們現(xiàn)代文化的補充。例如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企業(yè)也好,個人也好,追求最大的經(jīng)濟利益是無可厚非的,但我們也不能唯利是圖。而儒家向來重視“義利”之辯,重義輕利,這一思想對我們今天處理相關矛盾仍有現(xiàn)實意義。自然,這里所說的“義”不僅僅是道義之義,它理應有更豐富的內涵,包括對自然的合理利用,即可以融入道家的思想,有所為有所不為;也包括對法制精神和經(jīng)濟期律的尊重,即可以引進現(xiàn)代意識,在此基礎上,重利而不輕義。 (《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選修)》)7.下列對于儒道思想能夠互補的原因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儒道思想雖然對社會、人生問題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和解決方式,但這些思想也有對同一事物不同角度的內涵闡釋。 B.儒家重“人道”,道家重“天道”,但實際上二者都同時具有積極用世和超然通達的心態(tài)。 C.儒道兩家的思想有著不是截然對立的差異,這是二者能夠互補的前提原因。 D.封建統(tǒng)治者為了統(tǒng)治需要自覺推行儒道并用的治國之術,僅是為了達到安民治國的目的。這也是儒道能夠互補的社會政治原因。8.下列對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儒道互補文化心理現(xiàn)象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精衛(wèi)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與“聊乘化以歸盡,樂乎天命復奚疑?”這些詩句中體現(xiàn)了陶淵明儒道互補的文化心理。 B.“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與“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這些詩句中體現(xiàn)了李白儒道互補的文化心理。 C.“位卑未敢忘憂國”與“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這些詩句中體現(xiàn)了陸游儒道互補的文化心理。 D.“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與“一蓑煙雨任平生”這些詩詞句中體現(xiàn)了蘇軾儒道互補的文化心理。9.從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觀點的一項是 A.儒道思想構成了中國文化積極入世和順應自然的矛盾統(tǒng)一,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往往兼有這兩種文化心理。 B.在今天的新文化建設中,儒道思想中舊時代的烙印和一些消極的東西在得以揚棄后,就可能成為我們現(xiàn)代文化的補充。 C.自孔、老之后的兩千多年中,儒道互補在紛繁復雜的思想史中始終是最基礎的,也一直是中國思想文化演進的主要內容。 D.我們今天處理義利等相關矛盾時,可以借鑒儒家的重義輕利思想,也可以融入道家的思想,有所為有所不為。三、(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題。 劉季連,字惠續(xù),彭城人也。父思考,以宋高祖族弟顯于宋世,位至金紫光祿大夫。季連有名譽,早歷清官,時人多之。齊高帝受禪,悉誅宋室,太宰褚淵素善之,固請乃免。 建武中,出為平西蕭遙欣長史、南郡太守。時明帝諸子幼弱,內親則仗遙欣兄弟,外親則倚后弟劉暄、內弟江?。遙欣之鎮(zhèn)江陵也,意寄甚;而遙欣至州,多招賓客,厚自封殖,明帝甚惡之。季連族甥瑯邪王會為遙欣諮議參軍,美容貌,頗才辯,遙欣遇之甚厚。會多所傲忽,季連憾之,乃密表明帝,稱遙欣有異跡。明帝納焉,乃以遙欣為雍州刺史。明帝心德季連,四年,以為輔國將軍、益州刺史,令據(jù)遙欣上流。季連父,宋世為益州,貪鄙無政績,州人猶以義故,善待季連。季連下車,存問故老,撫納新舊,見父時故吏,皆對之流涕。辟遂寧人龔愜為府主簿。愜,龔穎之孫,累世有學行,故引焉。 天監(jiān)元年六月,元起至巴西,季連遣其將李奉伯等拒戰(zhàn)。兵交互有得失久之奉伯乃敗退還成都季連驅略居人閉城固守元起稍進圍之。是冬,季連城局參軍江希之等謀以城降,不果,季連江西省九所重點中學2015屆高三聯(lián)合考試語文試題(word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san/447453.html
相關閱讀:江蘇省江都市大橋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