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2015屆高三第一次教學質量檢查語文試題(WORD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試卷說明:

蚌埠市2014屆高三年級第一次教學質量檢查考試語 文 試 題(考試日期:2015年1月23日)本試卷分第Ⅰ卷(閱讀題)和第Ⅱ卷(表達題)兩部分,共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所有客觀選擇題用2B鉛筆填涂在答題卷上,所有主觀題答案請寫在答題卷上,考試結束時只需上交答題卷。第Ⅰ卷(閱讀題66分)一、(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藝術教育的“文化之痛”崔樹強①畢業(yè)于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播音系的倪妮,因參演《金陵十三釵》而一夜走紅,這再一次刺激了很多學生一夜成名的夢想。而在一些家長看來,參加“藝考”,就讀藝術院校,是幫助孩子實現(xiàn)夢想的有效途徑。近年來,報考各類藝術院校的學生人數(shù)在逐年增加。2010年安徽省藝術考生報考人數(shù)為3萬人,2015年增加到4萬左右。作為“藝考”大省,山東的情況更為可觀,2015年山東全省共有89594人報考藝術類專業(yè)。從1998年到2015年,13年間,中國藝術類招生人數(shù)整整擴大了60倍。而提供藝考機會的院校,也從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傳媒大學、上海戲劇學院等院校,拓展到數(shù)百所大學,甚至東北、河南的一些農(nóng)業(yè)大學也開設表演系,且一屆就招收300名本科生。②但考生人數(shù)的逐年增加,并不意味著學校就可以招收到更多高素質的學生。在一次藝術高考的面試考場里,當懷揣明星夢想的考生被問及“四大發(fā)明有哪些”、“五星紅旗的意義是什么”、“聽說過巴金沒有”等問題時,常常是一問三不知。而同樣在一次藝術類研究生面試中,當被問及關于八大山人的藝術時,一考生競以“不知道八大山人是哪八個人”作答,弄得考官哭笑不得。在媒體鋪天蓋地的“明星秀”的影響下,娛樂無標準,炒作無底線,“一夜成名”成為了很多藝考生的成功夢想。他們通過“文化課百日沖刺”等速成的培訓方式應付考試,其結果是,連中國歷史朝代的先后順序這樣的問題都不能準確回答的學生不在少數(shù)?梢哉f,在目前的藝術類招生考試中,生源的文化素養(yǎng)狀況堪憂。很多藝術類考生竟然是因為文化課成績不好,于是通過突擊和速成,轉過來報考藝術專業(yè)的。藝考成了他們高考的捷徑,這也是大家心照不宣的秘密。一個最需要文化滋養(yǎng)的學科,竟然成了文化缺乏者的避難所。這無疑成為藝術人才培養(yǎng)和學科發(fā)展的瓶頸。,③我們知道藝術作品是人造產(chǎn)品,所以,藝術創(chuàng)作需要技巧,它和技藝密不可分但更重要的是藝術作品是一種神精神產(chǎn)品,它是人的精神灌溉的結果,是為了滿足人的精神需求和審美需要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古今中外,任何偉大的藝術作品背后,都有一種偉大的精神,都有一顆偉大的心?鬃右婚_始就有意識地以音樂為人生修養(yǎng)之資,以完善人格境界為目的加以追求;莊子雖然在他思想起步之初無心藝術,也沒有以某種具體藝術為追求對象,然而他所向往的人生境界,卻不期然地回歸藝術的精神。他提出的“心齋”、“坐忘”的修養(yǎng)功夫所達到的人生境界,正是中國偉大的藝術家所必需的修養(yǎng)功夫。所以,藝術學習絕不僅僅是一技之錘煉,更是涵養(yǎng)性靈的絕好方式。在中國,一個偉大的藝術家,必須以人格的修養(yǎng)、精神的解放作為技巧的根本。有沒有這個根本,就是士畫和匠畫、文人畫和畫工畫、書法家和寫字匠的大分水嶺所在。④今天,由西方啟蒙精神、科學技術和理性自身演變而來的實用理性和工具理性統(tǒng)治了現(xiàn)代社會,在追求效率和實施技術的過程中,理性由解放的工具蛻化為統(tǒng)治自然和人的工具。而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核心觀念是自然。中國藝術家認為,技巧不是藝術的全部,“技進乎道”,“進”并不是超過或提升,而是否定和消解。只有否定了“技”,才能進入到本真的自然狀態(tài),即“道”的狀態(tài):當中國傳統(tǒng)藝術虛靜空明、平淡天真的精神,不知不覺中涵融了自然,并且當主體精神和客體自然互相融合升華為渾融一體的世界時,這對現(xiàn)代人的偏激乖戾的心靈,正是一種極好的救贖。而藝術教育的重要功能,恰恰是在陶冶性情、潛移默化中實現(xiàn)理想人格。⑤今天的中國藝術教育,本可以通過對現(xiàn)代文明悖論的反思,在對與人類生命有密切關聯(lián)的自然的思考方面有更好的作為,讓學生真正了解到中國藝術的基本性格,不是裝腔作勢、怪僻虛偽,而是平正平實、雅淡素樸。然而,我們注意到,當今的藝術教育一開始就以藝術技巧為目的,重“技”輕“道”,忽視了支撐藝術、灌溉藝術的那個背后的“心”的培養(yǎng)以及一種精神的熏陶,導致學生過多地以藝術技巧為對象來加以考察和體認。尤其是受到商業(yè)誘惑和市場刺激,藝術的學習日益淪為技巧的賣弄和精巧的制作,這樣就逐漸偏離了“詩言志,歌詠言”、“君子以鐘鼓道志,以琴瑟樂心”這種藝術根植人心的傳統(tǒng)。現(xiàn)在,要想在藝術教育中重新塑造健全的人格和高貴的精神,我們或許可以重新去認識古典文化和藝術,把我們的靈魂從單一的物質和技術申解脫出來,讓學生們更多地去觸摸人類歷史中曾經(jīng)達到的有深度、有厚度的智慧資源。中國的藝術要求平衡、壯大、健康、充實,這也是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要求,被這種文化熏陶出來的人格,也自然是完滿的、充實的。⑥在今天的藝術教育中,我們尤其要努力避免由于機械工業(yè)合理化、社團組織規(guī)范化以及社會分工的日益細化等帶來的人的精神自由空間的喪失以及生活的枯燥單調乃至競爭變化的劇烈等所有可能對藝術發(fā)展產(chǎn)生的消極影響。因為藝術創(chuàng)造的最后動力,一定是來自人的內(nèi)心深處,來自于人的自由感和充實感。人類為什么需要藝術?因為人生最大的快樂,來自對美的欣賞,而藝術是美的最高形式。藝術為什么能讓人快樂?因為藝術是自由的、創(chuàng)造的、充實的、圓滿的。藝術可以提高人的修養(yǎng),完善人的人格,陶冶人的情操,頤養(yǎng)人的生命,它使人成為一個活得有意思的人、一個有活力的人、一個充滿創(chuàng)造性的人、一個人性得到和諧發(fā)展的人,總之,是一個完整的人、一個真正的人。⑦藝術教育的過程,本應該是真正的“文而化之”的過程。然而,目前藝術類學生普遍的文化素養(yǎng),卻成為了藝術教育的“文化之痛”。這樣,就很容易使藝術教育蛻變?yōu)闊o本之本、無源之水,而這些藝術類學生文化素質的南低,又在總體上決定了未來整個國家藝術品位和藝術素養(yǎng)的高低。1.下列表述中,不屬于藝術教育遭遇“文化之痛”原因的一項是(3分)A.在目前的藝術類招生考試中,藝術類院校招生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和門檻的降低,導致生源文化素養(yǎng)狀況堪憂。B.當今的藝術教育重“技”輕“道”,忽視了支撐藝術、灌溉藝術的那個背后的“心”的培養(yǎng)和精神的熏陶。C.社會的急劇變化導致人的精神自由空間的喪失以及生活的枯燥單調、競爭激烈等對藝術發(fā)展產(chǎn)生的消極影響。D.藝術教育至關重要,藝術類學生文化素質的高低,總體上決定了未來整個國家藝術品位和藝術素養(yǎng)的高低。2.下列對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①②段指出當前藝術類院校招生規(guī)模不斷擴大,藝考成了考生高考的一條捷徑,導致當前藝術人才培養(yǎng)和學科發(fā)展遭遇瓶頸。B.③段由藝術作品的內(nèi)在特點人手,指出藝術作品是一種精神產(chǎn)品,藝術學習絕不是一技之錘煉,應該是涵養(yǎng)性靈的絕好方式。C.④⑤段先指出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核心觀念是自然,“技近乎道”,進而強調當前的藝術教育應該注重“心”的培養(yǎng)和精神的熏陶。D.⑥⑦段緊承第⑤段,先明確藝術能讓人成為一個完整的人、真正的人,最后表達了對當前藝術教育遭遇“文化之痛”的擔憂。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倪妮的一夜走紅,再次刺激了很多學生“一夜成名”的夢想;一些家長也認為參加藝考,就讀藝術類院校,是幫助孩子實現(xiàn)夢想的一條有效途徑。B.古今中外,任何偉大的藝術作品背后,都有一種偉大的精神、一顆偉大的心。一個偉大的藝術家,必須以人格的修養(yǎng)、精神的解放作為技巧的根本。C.中國藝術家認為,技巧不是藝術的全部,“技進乎道”,“進”就是否定和消解,只要否定了“技”,就能進入到本真的自然狀態(tài),即“道”的狀態(tài)。D.要想在藝術教育中重新塑造健全的人格和高貴的精神,讓學生們更多地去觸摸人類歷史中曾經(jīng)達到的有深度、有厚度的智慧資源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二、(33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乞人張氏傳清?劉大樾楚之南,天地之氣,不鐘于人而鐘于石;流沙之西,天地之氣,不鐘于人而鐘于鴻雁;近世以來,天地之氣,不鐘于士大夫,而鐘于窮餓行乞之人。合肥張美之,家在域北八十里之元潭。有女年十五,而同邑馬彥章來贅。張氏年二十八,而父母皆已死,生二女亦死。其舅馬青芝妻早死,有三子、二女。三子彥章為長,彥章年四十余又死。彥章死而青芝之二子皆幼,賴張氏以養(yǎng);其二女賴張氏以嫁。其后,合肥歲連不登。張氏奉其舅青芝及二叔南走池州乞食,而二叔又皆死。張氏復奉其舅自池州之桐城,依左氏之廡下,乞食、挑野菜以養(yǎng)。當是時,桐之民有欲娶張氏者,而張氏以其舅老窮無歸,相依至死,不忍去,青芝死,而張氏年早已六十余,猶間至余家行乞也。古者婦事舅姑①,雞初鳴而盥漱,其禮曠千載不行矣。然吾以為民秉之彝②,不盡絕于人心?N紳大夫之家必有隆禮守義善事其舅姑,與孝子之事父母無異者,而往往求之不可得。夫縉紳者,衣食奉養(yǎng)之物備具也;然勃?詬誶③,禁之而不止.窮餓至于行乞,茍可以依人而得食,不能禁其改適也;然至死不去,而養(yǎng)其舅以終身,豈非其天性之篤摯有過人哉?惜乎,其為女子且窮而行乞也!設使斯人為丈夫而登于朝堂,則其于君父人倫之間,出其至性,必有建樹非常者。夫天地之氣不能無所鐘也。明之亡也,金陵之乞人聞之而赴水以死。丈夫不能,而女子能之;富貴者不能,而乞人能之,亦可慨也夫! (選自《明清八大家文選》,有刪改)【注】①舅姑:公婆。②彝:法度,規(guī)則。③勃?詬誶:爭吵、辱罵。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不鐘于人而鐘于石 鐘:聚集 B.合肥歲連不登 登:豐收C.猶間至余家行乞也 間:斷晰續(xù)續(xù)D.不能禁其改適也 適:適當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A.依左氏之安徽省蚌埠市2015屆高三第一次教學質量檢查語文試題(WORD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san/581285.html

相關閱讀:高三語文暑假作業(yè)試題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