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時間:150分鐘 總分:150分命題人:吳秀峰 審題人:李隴耕一、默寫、填空(14分)1.默寫名句(14分)(1)云樹繞堤沙, , 。(柳永《望海潮》)(2)念去去,千里煙波, 。(柳永《雨霖鈴》)(3) ,誰怕? 。(蘇軾《定風波》)(4)羽扇綸巾,談笑間, 。(蘇軾《赤壁懷古》)(5)倩何人喚取, , ?(辛棄疾《登建康賞心亭》)(6)想當年, ,氣吞萬里如虎。(辛棄疾《京口北固亭懷古》)(7) , 。佳節(jié)又重陽(李清照《醉花陰》)(8)到黃昏、點點滴滴。 , 。(李清照《聲聲慢》)(9)可堪回首, ,一片神鴉社鼓。(辛棄疾《京口北固亭懷古》)二.文言文閱讀(28分)(2)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3分)譯文:(3)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4分)譯文:—7題。游釣臺記 釣臺在浙東,漢嚴先生隱處也。先生風節(jié),輝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為快。顧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為游,則亦游矣。 舟發(fā)自常山,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觀。第目之所及,未暇問名,頷之而已。惟誡舟予以過七里灘,必予告。越日,舟行萬山中,忽睹云際雙峰嶄然秀峙。急呼舟子曰:“若非釣臺耶?”曰:“然矣!”迫視之,所云兩臺,實兩峰也。臺東西峙,相距可數百步,陡起江干,數百仞不肯止。境巖如高士并立,風致岸然。樹多松,疏疏羅植,偃仰離奇各有態(tài);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龍百余,水流波動,勢欲飛起。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意當日垂綸,應在是地,固無登峰求魚之理也。 山既奇秀,境復幽倩,欲艤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強,因致禮焉,遂行。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間,清風徐來,無名之香,四山俱至,則鼻游之。舟子謂灘水佳甚,試之良然,則舌游之。頃之,帆行峰轉,瞻望弗及矣。返坐舟中,惝恍間如舍舟登陸,如披草尋磴,如振衣最高處,下瞰群山趨列,或秀靜如文,或雄拔如武,大似云臺諸將相,非不杰然卓立,覺視先生,悉在下風,蓋神游之矣。日之夕矣,舟泊前渚。人稍定,呼舟子勞以酒,細詢之曰:“若嘗登釣臺乎?山中之景何若?”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噫嘻,快矣哉,是游乎! 客或笑謂:“鄭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不聞乎?昔宗少文①臥游五岳,孫興公②遙賦天臺,皆未嘗身歷其地。余今所得,較諸二子,不多乎哉?故曰:以為游,則亦游矣?驮唬骸拔⒆友裕患按。雖然,少文之畫。興公之文,盍處一焉,以謝山靈?”余竊愧未之逮也,遂為之記。 (節(jié)選自清?鄭日奎《游釣臺記》)【注】①宗少文:宗炳,字少文,南朝宋代畫家,好游山水。晚年將游歷過的山水繪在室中以觀看,自稱“臥游”。②孫興公:孫綽,字興公,晉人,博學善文,曾作《天臺山賦》。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未暇問名,頷之而已 頷:點頭 B.意當日垂綸,應在是地 意:料想 C.如披草尋磴 披:分開 D.覺視先生,悉在下風 視:看待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①而舟子固持不可 ②秦王恐其破壁,乃辭謝,固請 B.①若非釣臺耶 ②若嘗登釣臺乎 C.①呼舟子勞以酒 ②前以降及物故 D.①第目之所及 ②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6.下列對原文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作者歷來仰慕東漢著名隱士嚴子陵的高風亮節(jié),很想到隱居之地浙東釣臺去游覽一番,這次乘船北上,總算如愿以償。 B.釣臺實際是兩座高聳險峻的山峰,山上松樹的影子倒映在江水中,就像一群游動的要飛起來的龍,嚴先生的祠堂就在山腳下。 C.山上景色優(yōu)美,向往已久的作者很想登山游覽,可是船夫不同意停船靠岸,一番爭議,依然不從,作者表示道歉,船方繼續(xù)前行。 D.雖不能登山,卻有“目游”“鼻游”“舌游”“耳游”的獨特感受,更有舍船登上山巔,俯瞰群山的“神游”,因此作者感到非常痛快。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顧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3分)譯文: (2)臺東西峙,相距可數百步,陡起江干,數百仞不肯止。(4分) 譯文:三、古代詩詞閱讀(6分)8.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6分)浣溪沙①蘇軾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 何時收拾耦②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注】①作于徐州石潭謝雨道上。②藕:兩人并耕。(1)結合詞句內容,簡要分析下闋在寫景上有什么特點。(3分)(2)全詞運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四、文學名著閱讀(10分)9.下列各項中,對作品故事內容的敘述不正確的兩項是( )( 5分 ) A.賈母聽甄家婆子說他們家也有一個寶玉,模樣與賈寶玉一樣,自是歡喜。賈寶玉卻既向往又有些疑惑,竟夢見甄寶玉來到了賈府。 B.“紫鵑試玉”后,黛玉聽說寶玉不中用了,哇的一聲嗆出腹中之藥,喘得抬不起頭來。紫鵑忙上來捶背,黛玉說“你竟拿繩子來勒死我是正經”。 C.“紫鵑試玉”后,寶玉患了心病,一聽“林”字便鬧起來,說是林家的人接他們來了,要人快打出去;看見陳設的西洋船便說是接黛玉的船來了。 D.寶釵和薛姨媽不約而同來看黛玉。薛姨媽講到“千里姻緣一線牽”之時,寶釵開玩笑說黛玉與寶玉正適合,羞得黛玉只和寶釵算賬。E.清明那一天,寶玉拄著杖,踱到了瀟湘館。寶玉和黛玉相見,兩人都覺得對方比先前瘦多了。想起往日之事,黛玉不免又流下淚來。10.簡述題(兩題選作一題,100字左右)(5分)(1)請簡述“黛玉焚稿斷癡情”的情節(jié)。(2)請簡述黛玉吃“閉門羹”的主要情節(jié)。 答: 五、現(xiàn)代文閱讀(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題(16分)無人之境山花在恣意開放時,并不曾想過誰去欣賞自己,即便是蜂兒蝶兒鳥兒,也全然不在它的視線之內。山花的開放,只是生命自然地盡情地釋放和展示,釋放給藍天白云,展示給日月星辰。溪流在叮咚歌唱時,并不曾奢望過誰的贊美,也不曾奢望過誰的應和,它只是要把一腔的清澈和濕潤留給青春的草地和青春的田野。那是寂寞中明凈如云的歌唱,那是生命中一次又一次超脫的遠航。落葉的悄然飄逝時,并沒有悲傷也沒有彷徨,像一場傾情的舞蹈,全然不顧周圍的風聲雨聲,也全然不顧寒風已至霜雪將來的凜冽。它的渴望就是要把滿懷的癡情凝于最后一舞,如同人生中最為輝煌的演出。它們擁有天地間最美的風采,那就是如同出入無人之境一樣的傾心和專注。把一切榮辱拋在身后,把一切欲望拋在身后,把一切患得患失的顧慮拋在身后,把一切私心雜念拋在身后,就是走進了一個無人之境的世界。這世界就是你內心擁有的天堂,就是一個被你的情操和品德打磨得晶瑩剔透的世界,一個可以讓你變得出神入化靈魂如翼而自由飛翔的世界。我曾經問過一位詩人,面對詩歌時他想到了什么。詩人說:“那是一個沒有丑惡,沒有污濁的世界,那是一個沒有任何人可以阻擋你走向美好的世界。在那個世界里,只有你一個人在歌唱,只有你一個人在思索,只有你一個人在微笑,你不需要看任何人的眼色,就像進入無人之境一樣,可以自由地想象,可以自由地創(chuàng)造!蔽以泦栠^一位農民,面對田野里的莊稼他想到了什么。農民說:“每一畦田地都有我的希望,每一棵稻谷都是我的快樂。這大片的莊稼就是我的世界,這世界里只有我的汗水和淚水,我的眼睛只需緊緊地盯住四季,因為我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收獲,我不能受到任何干擾,我得全神貫注日日勞作!睙o論詩人或農民,在從事他們的事業(yè)時,都有著出入無人之境一樣的傾心和專注。無人之境的境界,就是投入全部身心的境界,就是不被他人左右的境界,就是成就人生豐滿生命的境界。對于一個人而言,這種境界就是人生的旗幟,就是不懈地追求中獨辟幽徑的智慧,這智慧能使人刪繁就簡而豐碩在握。當我們抱怨機遇的不公時,當我們抱怨命運的不濟時,當我們心灰意冷唉聲嘆氣時,我們是否思索過人生的選擇?我們是否太在意對世俗的迎合?我們是否太專心于對機巧的運用?我們的一言一行,是否受到了別人太多的影響,甚至被別人的意識捆住了手腳,或是太注意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形象,而陷入了無法自拔的泥潭,或者是墜入了深淵,繼而喪失了自我,喪失了對事業(yè)的那份專注之情呢?人生的脫穎而出,需要個性的舞臺。人生的成功,需要全部身心的投入。排除一切干擾,掙脫一切羈絆,就能變得超脫,就能登臨生命的高度。一朵山花的美麗,一條溪流的追求,一片落葉的瀟灑,對于我們就是出入無人之境的啟示。有了山花落葉流水的品質,你就會擁有一片獨自馳騁的天地,你就會擁有青山綠水一樣的生命。那就是你綽約的風姿,那就是你驚世駭俗的魅力。11.“對于一個人而言,這種境界就是人生的旗幟,就是不懈地追求中獨辟幽徑的智慧,這智慧能使人刪繁就簡而豐碩在握。”如何理解這句話的含義,請用通俗淺近的語言加以表達。(4分)12.如果把文章中寫山花、溪流和落葉的文字刪去,你認為如何?為什么?(6分)13.如果作者不是詢問詩人,也不是詢問農民,而是詢問學生面對知識想到了什么,你會怎么回答呢?要求你的回答從內容上與全文主旨相吻合,從表達風格上與學生的身份相吻合。(120字左右)(6分)六、語言運用題(6分)14.找出下面文字中的3處語病,先寫出病句的序號,然后加以修改。 (3分)①提倡說普福建省泉州市某重點中學2012-201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yi/250272.html
相關閱讀:四川省達州市第一中學2013-2014學年第一學期第二次月考高一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