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常用計量??物質(zhì)的量
1.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5.6 g鐵粉在2.24 L(標準狀態(tài))氯氣中充分燃燒,失去的電子數(shù)為0.3NA
B.標準狀況下,5.6 L一氧化氮和5.6 L氧氣混合后的分子總數(shù)為0.5NA
C.CO和N2為等電子體,22.4 L的CO氣體與1 mol N2所含的電子數(shù)相等
D.100℃時,1 L pH=6純水中,含OH-數(shù)目為10-6NA
解析:A項,注意判斷過量問題;B項,NO和O2會反應(yīng);C項,要注意條件,CO氣體沒指明標準狀況。
答案:D
2.設(shè)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在含有4 mol Si?O鍵的石英晶體中,氧原子的數(shù)目為2NA
B.常溫常壓下,2.24 L氯氣與過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完全反應(yīng)轉(zhuǎn)移的電子數(shù)為0.1NA
C.標準狀況下,1 L辛烷完全燃燒后,所生成氣體產(chǎn)物的分子數(shù)為8NA/22.4
D.0.1 L 2 mol?L-1的(NH4)2S溶液中含有的S2-數(shù)目為0.2NA
解析:含有4 mol Si?O鍵的石英即為1 mol SiO2,氧原子的數(shù)目為2NA;B項,為非標準狀況,2.24 L氯氣不是0.1 mol;C項,標準狀況下,辛烷是液體;D項,由于S2-的水解,S2-數(shù)目小于0.2NA。
答案:A
3.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1 mol氧氣中含有12.04×1023個氧原子,在標準狀況下占有體積22.4 L
B.1 mol臭氧和1.5 mol氧氣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數(shù)
C.等體積、濃度均為1 mol/L的磷酸和鹽酸,電離出的氫離子數(shù)之比為3∶1
D.等物質(zhì)的量的干冰和葡萄糖中所含碳原子數(shù)之比為1∶6,氧原子數(shù)之比為1∶3
解析:O2是雙原子分子,故1 mol O2含1 mol氧分子、2 mol氧原子,在標準狀況下,1 mol任何氣體占有的體積均約為22.4 L,A項正確;1 mol O3和1.5 mol O2含有氧原子均為3 mol,原子數(shù)目相同,B項正確;H3PO4是三元酸,鹽酸是一元酸,但由于H3PO4不能完全電離,因此物質(zhì)的量相同的H3PO4和鹽酸電離出的H+數(shù)并不為3∶1,C錯誤;1 mol CO2中含1 mol C、2 mol O,1 mol C6H12O6中含6 mol C、6 mol O,故D項正確。
答案:C
4設(shè)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23 g鈉在氧氣中完全燃燒失電子數(shù)為0.5 NA
B.1 L 2 mol/L的MgCl2溶液中含Mg2+數(shù)為2NA
C.標準狀況下,11.2 L的SO3所含分子數(shù)為0.5 NA
D.室溫下,8 g甲烷含有共價鍵數(shù)為2NA
解析:n(Na)==1 mol,1 mol Na在氧氣中完全燃燒失去1 mol電子,故A項錯誤;n(MgCl2)=1 L×2 mol/L=2 mol,由于Mg2+能發(fā)生一定程度的水解,因此,溶液中
Mg2+的物質(zhì)的量小于2 mol,故B項錯誤;由于在標準狀況下SO3為固體,因此,11.2 L的SO3的物質(zhì)的量大于0.5 mol,故C項錯誤;n(CH4)==0.5 mol,由于1 mol甲烷中含有4 mol C-H共價鍵,因此,0.5 mol甲烷中含有C-H共價鍵為2 mol,故D項正確。
答案:D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047729.html
相關(guān)閱讀:高考碘化氮制取的化學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