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島《尋隱者不遇 》一詩的剪裁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高中語文 來源: 高中學(xué)習(xí)網(wǎng)

尋隱者不遇

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古人在寫詩時,特別注重剪裁,蘇頌在《和富谷館書事》說:“珍重詩翁饒?jiān)逅,剪裁風(fēng)物見長新!标懹卧凇毒旁乱蝗找棺x詩稿有感走筆作歌》也談到:“天機(jī)云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

《尋隱者不遇》是一首五言絕句,短短一首小詩,理解起來卻頗費(fèi)周折。這主要體現(xiàn)在詩人的剪裁之妙。明代蔣一葵在《唐詩選匯解》評價此詩:“首句問,下三句答,直中有婉,婉中有直!倍跷腻υ凇短圃娫u注讀本》則說:“此詩一問一答,四句開合變化,令人莫測!本烤故侵粏柫艘痪淙浯鹫Z,還是一問一答呢?

武漢大學(xué)尚永亮教授在《唐詩藝術(shù)》第7課《唐詩的剪裁》中認(rèn)為:前三句每一句都含著問,與第四句一起構(gòu)成三問三答的這樣一個格局。作者只是為了造成一種簡潔、疏朗的詩境,他只寫了答語,而把問句給剪裁掉了。

首句“松下問童子”點(diǎn)明這是一句,他把問的內(nèi)容通過第二句童子的答話給補(bǔ)充出來。第三句、第四句也同樣省略了問的內(nèi)容,這些內(nèi)容同樣隱含于童子的回答之中。如果我們對這些問答作上一個還原,大致應(yīng)該是:

作者去找隱者,就問童子:“你師傅呢?”

童子回答:“我?guī)煾挡伤幦チ。?/p>

詩人又問:“到哪里去采藥了?”

童子回答:“在這個山里采藥!

詩人又問:“在山的哪個地方采藥?”

童子回答:“這個山大得很,不知道在那個云遮霧繞的一個山落里在采藥。”

這樣一問一答,就宛如一場生動的獨(dú)幕劇,把這個看似很直白的小詩,通過這樣一種問和答曲折化了。如果只有一問,后三句都是答語,整個詩境就顯得太過直白了。

這是寓問于答的寫作手法,把問句寄寓在答語之中,通過答語讓讀者去尋找其中的問句。這樣一來,就省去了許多筆墨,又為全詩增加了許多意趣。

明末清初徐增在《而庵說唐詩》對此詩的剪裁評論得十分恰當(dāng):“夫?qū)る[者不遇,則不遇而已矣,卻把一童子來作波折,妙極!有心尋隱者,何意遇童子,而此童子又恰是所尋隱者之弟子,則隱者可以遇矣。問之,“言師采藥去”,則又可以遇矣……曰“只在此山中”,“此山中”見甚近,“只在”見不往別處,則又可以遇矣。島方喜形于色,童子卻又云:“是便是,但此山中云深,卒不知其所在,卻往何處去尋?”是隱者終不可遇矣。此詩一遇一不遇,可遇而終不遇,作多少層折!今人每每趁筆直下。古人有云:“筆掃千軍,詞流三峽”,誤盡后賢,此唐已后所以無詩也!

剪裁造成了曲折,包含了更為豐富的內(nèi)容,這就是唐詩的妙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zhong/1151744.html

相關(guān)閱讀:語文寫作素材運(yùn)用:人工智能 警惕還是受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