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是有用的之生活中的不等式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數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組)模型的過程

 

2.掌握簡單的二元線性規(guī)劃問題的解法

 

3.了解數學建模的整個過程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實際問題的探索,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眼光去觀察生活、并且能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增強學生的協作能力.

 

(三)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親身體驗數學模型的發(fā)現,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善于發(fā)現、不畏艱辛的品質,增強學習的成功心理,激發(fā)學習數學的興趣,深刻體會數學是有用的.

 

2.通過實例的社會意義,培養(yǎng)學生愛護環(huán)境的責任心.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從具體生活情境中提煉出簡單的二元線性規(guī)劃問題,并且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

 

難點:從具體生活情境中提煉出約束條件和目標函數.

 

三、教學設想

 

本節(jié)課采用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即在教學過程中,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和合作交流為前提,以二元一次不等式(組)模型的發(fā)現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的嘗試活動,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對實際問題的深入探討.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fā)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創(chuàng)新.設計思路如下:

 

創(chuàng)設情境→方案討論→數據篩選→建立模型→解決模型→反饋實際

 

四、教學過程:

 

引入

 

(1)如圖,小明與小聰玩蹺蹺板,大家都不用力時,蹺蹺板左低右高.小明的身體質量為 p(kg),小聰的身體質量為q(kg),書包的質量為2kg,怎樣表示p 、q之間的關系?

   

 

(2)上圖是公路上對汽車的限速標志,表示汽車在該路段行使的速度不得超過40km /h.若用v (km /h)表示車的速度,那么v與40之間的數量關系用怎樣的式子表示?

 

(3)據科學家測定,太陽表面的溫度不低于6000 ℃.設太陽表面的溫度為t (℃),怎樣表示t 與6000之間的關系?

 

歸納:數學作用之一,我們可以用數學語言描述客觀世界的某些現象

 

當然,數學作用不僅于此,我們還可以通過數學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一)情景設置

 

 

 

我校環(huán)境優(yōu)美,毗鄰江水,校園內四季常青,但是遠眺圍墻外,有一座小山,那是一座垃圾山.楊府山垃圾場有他的歷史作用和意義,現在已經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而且現在有了負面影響,市委市政府打算對其進行改造.經過專家論證,有如下方案可行:發(fā)電、制磚

 

(二)處理方案討論

 

現同時用兩種措施對垃圾山進行改造處理,如果你是項目經理,給你500萬采購發(fā)電設備以及制磚設備,你該如何去實施?

 

(學生自主發(fā)言)

 

學生問題一、怎樣安排資金?買幾臺發(fā)電設備,幾臺制磚設備?如何決策?

 

引導:問題轉化為如何安排資金,能取得最大效益?即兩種方案生產產品的利潤(售價減去成本)

 

學生問題二、如何知道這些信息?(產品售價、設備的單價等)

 

引導(先提問學生):上網查詢、市場調查、向已建廠取經、參觀展銷會等等.

 

(三)數據的篩選

 

由于教室條件限制,不能現場查取,所以老師幫你們收集了一些資料,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請分析以下信息,提取你認為有用的數據.

 

信息一、

 

信息二、

 

焚燒垃圾重量直接關系到垃圾發(fā)電企業(yè)的經濟效益.在BOT的模式下,企業(yè)的效益這樣來保障:

 

1.每處理1噸垃圾,政府補貼發(fā)電企業(yè)73.8元,

 

2.保證以0.52元/千瓦時的價格收購全部垃圾發(fā)電量,

 

3.一臺發(fā)電設備每處理1噸垃圾平均費用為123元

 

4.一臺發(fā)電設備日處理垃圾能力為225噸,

 

5.1噸垃圾可發(fā)電300千瓦時,其中30%為自用電

 

信息三、

 

發(fā)電設備:120萬/臺         制磚設備:35萬/臺

 

機房總面積為7畝,每臺設備有各自平均占地,其中發(fā)電設備每臺平均占地1畝,制磚機每臺平占地1畝

 

(四)建立模型

 

你能從以上信息中提煉出你所需要的信息,并用數學語言表示出來嗎?

 

(學生動手)

 

引導:我們剛才處理的問題即應用題:

 

例 一工廠欲生產甲乙兩種產品,已知生產一件甲產品利潤為60元,一臺甲設備價格為120萬,占地1畝,年生產能力為82125件;生產一件乙產品利潤為0.12元,一臺乙設備價格為35萬,占地1畝,年生產能力為15000000件.現有資金500萬,廠房7畝,該廠該如何添置甲乙兩種設備,使得年利潤最大?

 

(五)解決模型

 

該問題即我們上節(jié)課剛學過的線性規(guī)劃問題,請大家動手解決.

 

(六)反饋實際

 

我們可以將我們的成果發(fā)到市長信箱,為城市建設出謀劃策,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歸納小結

 

(一)解決生活問題的步驟:

 

創(chuàng)設情境→方案討論→數據篩選→建立模型→解決模型→反饋實際

 

現實問題:給你資金和地皮,購置設備

 

方案討論:通過1.上網查詢 2.市場調查3.吸收已建廠經驗等方法收集信息.

 

數據篩選及建立模型:將收集到的信息用數學語言表示出來.

 

解決模型:用已學過的數學知識進行分析、處理,得出結論.

 

反饋實際:將結論應用于實際問題當中.

 

(二)順利解決生活問題體要具備的能力

 

我們要具備信息收集及處理能力、生活語言轉化成數學語言的能力以及扎實的數學解題能力.

 

六、作業(yè)

 

背景:溫州受臺風危害,(如去年的桑美),為了將損失降低到最小,我們需要知道臺風登陸的地點和時間,及時發(fā)布臺風預報,臺風緊報或緊急警報,通過電視,廣播等媒介為公眾服務,同時為各級政府提供決策依據,發(fā)布臺風預報或緊報是減輕臺風災害的重要措施.

 

問題:為了預測出臺風到來的時間以及持續(xù)的時間.如果你是氣象員,你會怎么做?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134254.html

相關閱讀:高中數學對稱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