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xùn)練提高
1.本文名句特多,請默寫出你最喜歡的5個句子:
A. 。
B. 。
C. 。
D. 。
E. 。
2.許多成語出自本篇課文,請默寫出文中與下列成語相應(yīng)的語句:
A.人杰地靈。 。
B.鐘鳴鼎食。 。
C.興盡悲來。 。
D.萍水相逢。 。
E.老當(dāng)益壯。 。
F.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
G.趨庭鯉對。 。
H.高朋滿座。 。
3.下面的字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
A.軫(zhěn) ?(zhàn) 虢(?uó)闥(tà). B.儼(yān) 睢(suī) 眄(miǎn) 甍(mén?).
C.潦(liáo) 舛(chuǎn) 袂(jué) 閽(hūn) D.賒(shé)遄(chuán) 笏(hù)蠡(lǐ)
4.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A.雄州霧列,俊采星馳。 B.十旬休假,勝友如云。
C.儼驂?于上路,訪風(fēng)景于崇阿。 D.云銷雨霽,彩徹區(qū)明。
答:
5.依據(jù)上下文的關(guān)系,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的意義:
A.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B.十旬休假,勝友如云。
C.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
D.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E.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
F.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
G.時維九月,序?qū)偃铩?/p>
H.敢竭鄙懷,恭疏短引。
答:
6.分析下列句子中詞語活用的情況:
A.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
B.雄州霧列,俊采星馳。
C.儼驂?于上路,訪風(fēng)景于崇阿
D.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
E.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
答:
7.對下列句子解釋無誤的兩項是:
A.紫電清霜,王將軍之武庫。
解釋:寶劍發(fā)射出紫色的電光,閃耀著清冷的霜雪,那是王將軍的武厙。
B.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解釋:贛江的盡頭是潦水,深秋的江水寒冷而清澈;傍晚的西山煙籠霧罩,呈現(xiàn)一片紫色。
C.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
解釋:有鄴水曹植詠荷花那樣的才氣,文采堪比著名詩人王臨川。
D.時運不齊,命途多舛。
解釋:命運不好,仕途不順。
E.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解釋:早年的時光雖然已經(jīng)逝去,珍惜將來的歲月,為時不晚。東隅,指日出的地方。桑榆,指日落的時候,晚上日影落在桑樹和榆樹之間。
F.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解釋:阮藉狂妄放肆,驕橫跋扈,怎么能效仿他在無路可走之時嚎聲大哭?
答:
8.辨析下列多義詞的詞義:
(1)引:①恭疏短引;②控蠻荊而引甌越;③引趙使者藺相如;④引兵欲攻燕;⑤左右欲引相如去;⑥相如引車避匿;⑦引領(lǐng)西望。
(2)雅:①都督閻公之雅望;②察納雅言;③安帝雅聞衡善術(shù)數(shù)。
(3)微:①三盡微命,一介書生;②白公奔山而縊,其徒微之;③微言大義;④周室卑微,諸侯相并;⑤微斯人,吾誰與歸。⑥微行入古詩; ⑦微風(fēng)鼓浪。
(4)寧:①老當(dāng)益壯,寧移白首之心;②雖雞狗不得寧焉;③寧信度,無自信也。
答:
9.對下列句子朗讀節(jié)奏的劃分,有誤的一項是:
A.龍光/射牛斗/之墟,賓主/盡/東南之美。
B.爽籟發(fā)/而清風(fēng)生,纖歌凝/而白云遏。
C.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
D.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
答:
10.駢是“兩馬并駕”的意思,儷是“男女成對”之意,駢儷就是使用對偶句,是駢文的共同特點,這篇序文尤為突出。全篇采用對偶句,不但字面相對,而且音韻有特定的要求。由于講求音律,寫出來的句子抑揚頓挫,富于樂感,富于詩意。試對下面句子的平仄作一些簡要的分析,體會這一特征。
(1)時維九月,序?qū)偃铩?/p>
(2)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3)窮睇眄于中天,極娛游于暇日。
(4)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
(5)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
答:
11.本文是一篇賦體,句式大多是四字句、六字句,前四后六句,前六后四句,但也間雜有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找出這些特殊的句子,分析它們在文中的作用。
答:
12.閱讀王勃的《滕王閣詩》,完成(1)(2)兩題。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注釋] 江:贛江。 帝子:指滕王。 檻:jiàn 欄桿。
(1)第一聯(lián)最使人驚心動魄的一個詞是 。第二聯(lián)既用了倒裝的句式,又用了互文的手法,表面看是描寫滕王閣聳入云天,高大雄偉,實際上是暗示這里 。第三聯(lián)作者的角度發(fā)生了轉(zhuǎn)換,由空間轉(zhuǎn)到了 。最后一句又從 轉(zhuǎn)入 ,與李白的詩句 有異曲同工之妙。
答:
(2)本詩的詩眼在哪一句?它抒發(fā)了一種什么樣的情懷?這種情懷是由哪些景和人事生發(fā)出來的?
答:
13.下面文字是課文中最精彩的片斷之一,請認(rèn)真賞讀后,完成下面的三道鑒賞題。:
時維九月,序?qū)偃。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于上路,訪風(fēng)景于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云銷雨霽,彩徹區(qū)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1)就這幅景物畫面從美學(xué)的角度,寫一段300字左右的鑒賞文字。
答:
(2)就這段景物描寫的表現(xiàn)技巧,寫一段300字左右的鑒賞文字。
答:
(3)就這段文字中的一、二個名句,寫一段200-300字的鑒賞文字。
答:
14.《滕王閣序》和《蘭亭集序》都是序文,試比較它們思想內(nèi)容的異同,談?wù)勀愕捏w會。
答:
解析與答案
1.答案:略(本題強調(diào)自己有獨特感受,答案不必一致)。
2.答案:A.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B.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
C.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shù)。
D.關(guān)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xiāng)之客。
E.老當(dāng)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F.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G.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茲捧袂,喜托龍門。
H.十日體假,勝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滿座。
3.答案:D。?,chān。儼,yán。潦,教材釋“蓄積的水”,讀lǎo;本書釋河名,讀Liáo。
4.答案:采,通“?”。 假,通“暇”。 儼,通“嚴(yán)”。 銷,通“消”。
5.解析:本題測試讀書方法,B項要求根據(jù)后面“極娛游于暇日”句,推出“假”通“暇”。H項則要求根據(jù)前文“臨別贈言,幸承恩于偉餞”和標(biāo)題來判斷。F項要求根據(jù)句中虛詞表示的關(guān)系,分析詞語意義。其余要求根據(jù)對文見義,理解詞語含義。
答案:A故,當(dāng)與“新”意義相對,釋“舊”。C樸,當(dāng)與“彌”意義相同,釋“滿”。D落與孤意義相對,當(dāng)釋“聚集”(成群)的意思。共,同“與”。E以,同“而”。F句中“而”表示同義并列,故“襟”與“帶”同義,“引”與“控”同義。G“時”與“序”同義,即“時序”之意;“維”與“屬”同義,動詞,即“在、是”之意。H引,即是“臨別贈言”,也就是“序”。
6.答案:A“襟”“帶”,名詞,后面帶賓語,活用為動詞,意動用法,意譯為“連接”。B“霧”“星”,名詞直接放動詞前面活用作狀語。C“儼”,形容詞,整齊的樣子,后面帶賓語,活用為動詞,使動用法。D“屈”“竄”,一般動詞活用為使動用法。E“交”,動詞,在句中作賓語,活用為名詞,譯為“交接之處”;“美”,形容詞,在句中作賓語,活用為名詞,譯為“俊美的人才”。
7.解析:這里列出的都是容易弄錯的詞語。A要防止望文生義,在文中“紫電”是劍名,“清霜”也代指劍。C文中的臨川,是指南朝宋謝靈運,他曾做過臨川太寧;王臨川,是宋朝王安石,他是江西臨川人。DEF要防止用今義釋古義,時運,在文中不是一個詞,而是一個詞組,指時世與命運。不齊,是不一致;猖狂,在文中是行為放縱,不拘禮法。
答案:B、E。(參看“課文解讀”)
8.答案:(1)①序;②控制;③引見,延請;④帶領(lǐng);⑤拉;⑥退,引伸為調(diào)轉(zhuǎn);⑦伸長、延長。(2)①崇高;②美好;③一向、向來。(3)①卑微、低下;②藏匿;③精微;④衰落;⑤如果沒有,同“非”;⑥暗暗地,隱蔽地; ⑦微小、微弱。(4)①難道;②安寧;③寧可。
9.解析:節(jié)奏的劃分,關(guān)系到誦讀時語氣的準(zhǔn)確性。四字句的讀法一般是二二式,如: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長句子的讀法則不限一種,如六字句:①孟學(xué)士/之詞宗;訪風(fēng)景/于崇阿。②臨/帝子/之長洲;窮/島嶼/之縈回。③鐘鳴/鼎食/之家;誰悲/失路/之人。④響窮/彭蠡之濱;氣凌/彭澤之樽。七字句:①襟三江/而帶五湖;潦水盡/而寒潭清。②龍光/射/牛斗之墟;賓主/盡/東南之美。③秋水/共長天/一色。④都督/閻公/之雅望;镜脑瓌t是,不要破壞句子內(nèi)在的語法關(guān)系,要有助于句子意義的理解,對偶句上下兩句節(jié)奏相同。
答案:A。上句讀錯,下句讀對。對偶句上下兩句節(jié)奏應(yīng)當(dāng)一致,“牛斗之墟”是動詞“射”的賓語。
10.解析:在(1)(2)(3)這些四四、六六的對偶句中,要注意平仄相對、平仄相間。即一句之中,平節(jié)和仄節(jié)交替;上下聯(lián)之間,平節(jié)與仄節(jié)相對。在(4)(6)這些四六對四六、六四對六四的對偶句中,還要求每聯(lián)上下兩句句腳的平仄相對,即渚與回、宮與勢、沙與主、曲與時平仄相對。
答案:(1)時維/九月,序?qū)?三秋。平平/仄仄,仄仄/平平。(2)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與、共,是虛詞,不作要求)(3)窮/睇眄/于中天,極/娛游/于暇日。平/仄仄/(于)平平,仄/平平/(于)仄仄。(4)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5)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仄/仄仄/(于)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于)仄仄,仄仄/平平。
11.解析:這是一道學(xué)習(xí)方法訓(xùn)練題。讀《歸去來兮辭》,我們說過,對于賦這種文體,要注意它的句式的變化、韻腳的轉(zhuǎn)換,用以體會文章內(nèi)容的轉(zhuǎn)接、作者感情的旋律,從此入手把住文章的層次結(jié)構(gòu)!峨蹰w序》雖然沒有押韻,但是句式變化比較明顯。對此細(xì)加分析,會有啟發(fā)。
答案:“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文章開頭以四字句起筆,寫洪都的地理位置、人、物;“時維九月,序?qū)偃铩保诙伍_頭又以四字句呼應(yīng),轉(zhuǎn)寫滕王閣的景物,“披繡闥,俯雕甍”三字句暗示寫景的角度轉(zhuǎn)換,由平視、從外觀看滕王閣及其周圍的景物,轉(zhuǎn)為登上滕王閣,用俯視,從里向外觀看景物!斑b襟甫暢,逸興遄飛”,又以四字句開始第三段,描寫滕王閣宴會,“四美具,二難并”三字句由描寫宴會盛況轉(zhuǎn)為抒情,生發(fā)感慨;“嗟呼!”二字由寫悲憤之情,轉(zhuǎn)為抒發(fā)不屈之志;“勃”一字句一頓,又回到描寫宴會,抒發(fā)雖有“楊意不逢”的悲傷,但有“鐘期既遇”的欣悅。最后用“嗚呼!”結(jié)尾,歸結(jié)到這次宴會“登高作賦”的主題。由上述分析可知,這篇文章基本上是以四字句作為各大段的開筆,在大段之內(nèi)如有語意上的轉(zhuǎn)接,則用三字句,二字句和一字句暗示。把握了這個特點,文章的內(nèi)在層次,就很容易梳理。
12.(1)解析:本題旨在對詩的表層意義的理解,為回答(2)題作鋪墊。第一聯(lián)句眼是“罷”,當(dāng)年的達(dá)宮貴人“佩玉鳴鸞”來到滕王閣,這里“歌舞升平”,一片熱鬧景象,現(xiàn)在統(tǒng)統(tǒng)蕩然無存。一個“罷”字寫出多么觸目驚心的悲!第二聯(lián)倒裝,應(yīng)是“南浦云朝飛畫棟,西山雨暮卷珠簾”,而且用了互文,意思是閣內(nèi)畫棟、珠簾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與它為伴。第三聯(lián)一轉(zhuǎn),由空間轉(zhuǎn)入時間。最后一聯(lián)又從時間轉(zhuǎn)入了空間。
答案:罷。不再有賓客光顧,表現(xiàn)其冷落衰敗?臻g、時間。時間、空間。但見長江天際流。
(2)解析:本題第一問要求捕捉詩眼。詩有句中之眼,如“罷”字,詩更有篇中之眼,通過對篇眼的捕捉,有助于對詩的主旨的把握。第二、三問則是對詩歌常用的情景交融手法的分析,屬于詩歌技巧的鑒賞。
答案:本詩的詩眼在第六句:“物換星移幾度秋”,抒發(fā)了一種世事滄桑、人生無常的感慨。詩歌第一、二聯(lián)用對比的方法描寫滕王閣的昔盛今衰,第三聯(lián)“悠悠”二字點出了時日的漫長,很自然地生發(fā)了物換星移的感慨。末尾兩句,詩人在提出建閣的人如今何在的疑問后,以景作結(jié),進(jìn)一步揭示人生盛衰無常而宇宙永恒的主題。
13.(1)解析:這幅景物畫有各種不同的美,有色彩美,如清、紫、翠、丹、彩虹、落霞等,五彩紛呈。有映襯美,如寒潭與暮山,濃淡相襯;落霞孤鶩與秋水長天,動靜大小相襯,汀渚殿宮與閭閻舸艦,遠(yuǎn)近相襯;落霞孤鶩與漁舟雁陣,虛實相襯。有雄壯美,如層臺、飛閣的描寫。還有自然美與人文美等。
答案:略。(解答這幾道題,請參看”課文解讀”“特色鑒賞”相關(guān)部分)
(2)解析:寫景順序,先寫來滕王閣沿途所見景色,再寫滕王閣的景色;先從平視的角度,寫滕王閣的近景,再登上滕王閣,從俯視的角度,寫其中景遠(yuǎn)景。寫俯視之景,先寫人文之景,再寫自然之景,最后漁舟、雁陣,自然之景與人文之景綜合起來寫。畫面景物繁多,但卻有條不紊。寫景角度,除了平視與俯視、遠(yuǎn)景與近景,還有大景與小景、動景與靜景、虛景與實景等角度。各個角度交錯運用,使整個畫面,既有開闊感,又有縱深感,既歷歷在目,又視通萬里。
答案:略。
(3)解析:文中最著名的句子是“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鑒賞可以以這兩句為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這兩句不囿于靜止的畫面色彩,而著力表現(xiàn)水光山色的色彩變幻:寒江之水緩緩流去澄碧清明;傍晚的山巒因暮靄籠罩而呈紫色。上句設(shè)色淡雅,下句設(shè)色濃重,在色彩的濃淡對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譽為“寫盡九月之景”!奥湎寂c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渾然一色:霞蛾在下飄動,孤鶩在上飛翔,相映增輝,構(gòu)成一幅色彩明麗而又上下渾成的絕妙好圖。該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對,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對偶,形成“當(dāng)句對”的特點。如“落霞”對“孤鶩”,“秋水”對“長天”,這是王勃駢文的一大特點。
答案:略。
14.解析:這是教材上的一道比較鑒賞題,題目很好,意在通過比較閱讀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并培養(yǎng)思辨能力,故本資料特地錄入,以其引起大家的重視。這兩篇“序”雖然文體不完全相同,但不影響對其內(nèi)容的比較。分析時要從異同兩個方面,抓住下述要點:《蘭亭集序》和《滕王閣序》都是在全面描述了聚會盛況之后,“興盡悲來”,由寫景、敘事轉(zhuǎn)而抒發(fā)感慨和議論。前者主要表達(dá)的是作者對生死問題的思考,后者主要表達(dá)的是對生命價值的思考。兩篇文章分別折射著它們各自所產(chǎn)生的時代的面影。
答案:兩篇文章的相同之處是,都有對個體生命短促的憂慮,并都能從由此而產(chǎn)生的傷感中超脫出來歸于平靜。本文先是被“四美具,二難并”的情景所感染而“逸興遄飛”,又由宴會美景的易散而生發(fā)感慨“識盈虛之有數(shù)”“覺宇宙之無窮”,感到人生無常,個體渺小,聯(lián)系自身的懷才不遇而產(chǎn)生失落感,所以“興盡悲來”。但在失落后又轉(zhuǎn)向自勵奮發(fā)的感情,決定以“君子見機(jī),達(dá)人知命”作為生存哲學(xué),要“窮且益堅”!短m》的感情也是一波三折。先寫景、寫事、寫情,以一“樂”字作統(tǒng)領(lǐng),然后寫宴集之后的感慨,以一“悲”字為核心。由聚想到散,由宴集而想到人生,頓生感慨;隨著時光流逝,生命也終有盡期。感慨之余,產(chǎn)生傷感。作者將目光上移至古人,從古人留下的文章來看,古人亦為人生的變化而興嘆,因此斥莊子“一死生”、“齊彭殤”為虛妄,再將目光移至未來,推想后人一定和古今之人的感情相通。死生之大,千古同慨,在深沉的感慨中暗含著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與前的“樂”遙相照應(yīng),形成一個整體!峨贰短m》二文作者雖然都悲嘆,但悲嘆并不等于悲觀,歷史上悲嘆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創(chuàng)造價值的人士,比如曹操在他的詩中寫道“對酒當(dāng)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但這并不妨礙他成為亂世英雄。正是因為他們對人生充滿了執(zhí)著,對歲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嘆。
不同之處在于:王羲之的文章是“消極其表,積極其里”,對人生的堅持蘊藏在字里行間,批判當(dāng)前士大夫“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表現(xiàn)了王羲之抗拒人生虛幻的執(zhí)著努力,隨之又發(fā)出“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的感嘆?梢娮髡咴趯θ松翡J、深刻的感受中有一份對人生特別的熱愛和執(zhí)著,這正是對個體之痛的理性思考,是由己悲人的。因而更加深刻。其時代背景是魏晉時期天下名士被統(tǒng)治者所害,少有全者。所以,作者思考生死問題正說明了個體生命意識的覺醒。而作者這種對生命的熱愛并不直接說出來,是因為時代的殘酷,文人多談玄以避禍,受大背景的影響,作者也將強烈的感情用凝練而委婉的形式傳達(dá)出來。到了王勃的時代,文士已經(jīng)不再思考生命意識的對錯,而是思考生命的價值問題,如何讓個體的生命發(fā)揮出最大光彩是他們所關(guān)心的,這是文人生命觀的進(jìn)步。文章在被壓抑的苦悶中觀照前代名士,發(fā)現(xiàn)個體價值不能實現(xiàn)而辜負(fù)生命的大有人在,這就更加重了對生命短促的恐慌與傷感。他是由悲人而及己的。同樣是出于對生命的熱愛,對環(huán)境的不屈讓王勃發(fā)出“老當(dāng)益壯”“窮且益堅”的宣言,這種強烈的感情直接表達(dá)出來的是唐代文人的風(fēng)格,表現(xiàn)了思想自由開放的時代特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zhong/167110.html
相關(guān)閱讀:淺論普高語文教學(xué)探究性學(xué)習(xí)意義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