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做為一個“過來人”最想提醒考生們的一句話。
想起過去近8年的那一幕,至今仍是懊悔不已。
那一刻,我的北大夢想泡湯了,盡管最后拿到了一所重點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但這似乎并沒有為自己和家人帶來太多的喜悅。
那年的八月,郵遞員送來的錄取通知書并沒有為父親帶來太多的興奮和喜悅。相反,父親面色沉重,不停地抽著手中的旱煙,強大的心理落差突然令父親不知所措,悲喜交加。
我出生的地方是一個物質資源不夠豐富,教育資源更加匱乏的地方,用當地老百姓的話講,這里幾十年也沒飛出過一個金鳳凰。
我所在的那所中學,盡管是縣里唯一重點,但是向來重理輕文,理科生很受學校領導器重,而文科生幾乎成為理科的附屬品,因此,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才會去學習文科這種觀念根深蒂固。由于比較固執(zhí),偏不信這個理,當然也因為個人興趣和愛好原因,勇敢加入了文科班,而我的成績在當地一直名列前茅,每次模擬考試都能達到600多分,高出全校第二名20幾分,因此被作為北大的種子選手,得到了老師的賞識和同學們的羨慕。
有人形容,高考是千軍萬馬擠一個獨木橋,這話毫不為過。冷靜地想想,高考與足球場上的比賽無異,與戰(zhàn)場拼殺沒有區(qū)別,作為一個前鋒和戰(zhàn)士,不僅要沖鋒陷陣,更要懂得最后臨門一腳和果斷地開槍射擊,而我恰似躲過重重包圍,在最后的關頭,我停止了進攻,放松警惕,拒絕學習,以至于最終潰不成軍,與北大失之交臂。
學習千萬不可信馬由韁,因為心似平原走馬,易放難收。記得當時,在考前的一個月,我覺得自己知識點已經掌握的足夠牢固,開始放松了學習,開始與同學一起逛街、游戲、合影留念,總之,干一些與學習毫不相干的事情,當時想法確實很簡單,目的就是為了放松自己的心態(tài),減輕學習壓力,希望自己高考能好好發(fā)揮一把。
可是,當我真正坐在考場,提起筆的那一刻,很多記憶點都淡忘了,知識點不能有效的穿插在一起,換句話說,完全進入不了答卷狀態(tài)。而記得當時一個學習成績比自己稍差的那個同學,一直保持競技狀態(tài),從不懈怠,甚至在走進考場前那一刻,手中仍然拿著小冊子,不停的瀏覽,拼命的記憶,直到進考場的鈴聲響起,才扔下那本小冊子,胸有成竹地走進考場。最后,他以588分的總成績順利地考上了人民大學,而我卻以539分無緣北大,稍高重點分數線一點點,仔細思考一下,正是因為我這種驕傲的勢在必得、以為大局已定的錯誤心態(tài),才導致最終我們倆的結果不同。
學習猶如行軍打仗,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因此,奉勸廣大考生及家長,學習要一點一滴積累,切忌半途而廢,更不能單純憑個人意愿和主關臆斷隨意放松警惕,放松也要尋找個適當的方式,切忌高興太早,在最后關鍵的沖刺階段懈怠,因為只有笑到最后,也才笑得最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939632.html
相關閱讀:怎樣從海水中提取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