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與空許諾言的女子訣別
[法國]馬萊伯
美人,我的心上人,你多變的心
好像大洋一樣,有落潮和漲潮,
請想想怎樣把我的痛苦減輕,
不然我要下定決心不再苦熬。
你的秀目有我喜愛、贊賞的魅力,
使我身不由己而且情不自禁;
它們要留住我,重視我的賞識,
必須具有同美一樣多的愛情。
正當我想達到如愿以償之際,
總有借口阻止好事最終實現(xiàn):
就像尤利西斯之妻不停編織,
織好的布一夜之間全部脫線。
夫人,想想吧,你曾經(jīng)給我許諾,
食言并不光彩,你還拿我取笑;
如果你不記得,那是健忘不過,
如果記得清楚,那就信譽缺少。
愛得這樣崇高,我總是在捉摸,
要我同你分離,除非送我歸天;
如果發(fā)生變化,那是你的過錯,
因你海誓山盟,卻又不守諾言。
(鄭克魯譯)
【賞析】
馬萊伯崇理性而抑感情,一般都在詩歌中竭力撇開個人抒情的、主觀的成分。這首《欲與空許諾言的女子訣別》卻有些例外,他不但在詩中向“美人”表達深深的愛意,還將自己因為她的反復(fù)無常而遭受的心靈磨難形象地刻畫出來,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徜徉在風(fēng)月之情中的馬萊伯。
詩歌一開始,詩人便直接點出了“美人”的“多變”。所謂“心上人”,就是放在心頭的人。既然詩人將美人放在心頭,他的心情便會因為她的情感變化、態(tài)度變化和言行變化而或喜或悲、或樂或哀。這種情緒的高峰和低峰體驗,宛如置身汪洋,在漲潮和落潮之間起伏變換,令一向克制、理性的詩人備嘗痛苦和艱辛。在經(jīng)歷了多次的心情跌宕波折之后,詩人終于瀕臨忍受的極限,禁不住向美人祈求:“請想想怎樣把我的痛苦減輕……”而同時,美人一向“多變的心”,又提醒了詩人,對美人的祈求往往無效。萬般無奈之下,詩人只得向“恐嚇”求助:“不然我要下定決心不再苦熬。”
在詩歌第二節(jié)中,詩人繼續(xù)進行自己的“恐嚇”招數(shù)。他承認,美人的秀目充滿魅力,令他“身不由己而且情不自禁”。但是,如果美人想僅僅憑借誘人的秀目就獲得自己的“賞識”,獲得自己全身心的愛情,那是不現(xiàn)實的。美人還必須付出“同美一樣多的愛情&rdquo,生活;,付出一顆像秀目那般美好的心靈。否則,休想“留住我”。
詩人的“恐嚇”成功了嗎?很可惜,沒有。在詩人看來,每當他的愿望將要達成,美人“多變的心”將要收攏的時候,“總有借口阻止好事最終實現(xiàn)”,就像珀涅羅珀織衣。珀涅羅珀是荷馬史詩的人物,她是尤利西斯的妻子。在尤利西斯征戰(zhàn)特洛伊的漫長歲月中,她在家里過著單調(diào)而重復(fù)的生活。為了抗拒求婚者的?纏,她答應(yīng)只要為尤利西斯的父親織好壽衣,便從他們中間選擇一人作丈夫。她在白天編織,而在晚上,則又悄悄地把織好的部分拆掉。就這樣織了又拆,拆了又織,她終于等到丈夫的歸來。后人常用這個典故來形容永遠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或不可能實現(xiàn)的事情。對于詩人來說,美人的反復(fù)無常,就像珀涅羅珀的編織過程,永遠沒有盡頭,這怎不叫他傷心、絕望?
既然“恐嚇”沒有成效,詩人只得向道德求助。人都應(yīng)該信守諾言,所謂一諾千金、說一不二、j而有信......說的都是誠信,它是我們為人處世應(yīng)該遵守的基本道德。食j已然不對,更何況還要取笑受害人?隨后,詩人進一步分析,食言一般由兩種原因?qū)е拢阂皇峭浟酥Z言,這還只是“健忘不過”;二是明明記得諾言,卻有意違背,這就是“信譽缺少”。詩人深愛的美人,究竟緣何食言?雖然詩人沒有明說,但充溢在字里行間的哀怨至少可以讓我們瞧出一些端倪。
最后,詩人重申,自己雖然深戀美人,卻因為對方空許諾言而欲與之訣別。值得注意的是,詩人強調(diào)的重心在于“欲”字,該詩法語標題的首個單詞也是意為“計劃、欲”的“dessein”。想要分手、計劃分手,字里行間又充分表達自己的愛戀,這種愛恨交織的復(fù)雜情感貫穿著詩歌始終,令我們在詩人的情感起伏之中讀出一份綿長的期待:說到底,詩人仍然只是“恐嚇”,仍然心存希望。(蔡海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198305.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