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昨天下午,五點多鐘_詩歌鑒賞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昨天下午,五點多鐘

[俄國]涅克拉索夫

昨天下午,五點多鐘,

我偶然走到千草廣場,

只見一個女人在受鞭刑——

一個年輕的農村姑娘。

她沒有吐出一聲呻吟,

只有鞭聲把空氣撕碎......

我不禁向詩神?斯喊道:

“看哪!你的親姐妹!”

(飛白譯)

【賞析】

《昨天下午,五點多鐘》這首短詩作于涅克拉索夫的創(chuàng)作早期(1848年),它記載了詩人親眼目睹的一件事。為了強調事件的現實性,詩人用的是樸素、簡潔、新聞報道式的語言:時間——昨天下午五點多鐘,地點——彼得堡的干草廣場,組詞,事件---個女農奴在遭受酷刑。但是,雖說樸素、簡潔,其中卻?含著強烈的情感和深刻的美學思想。詩人將抒情和政論熔于一爐,既抒發(fā)了強烈的情感,也宣告了自己的文藝主張,表明了自己的美學觀點。在19世紀的歐洲詩苑中,浪漫主義詩人摒棄繁文縟節(jié)、片面追求文雅的古典詩風,打破古典主義的清規(guī)戒律,在創(chuàng)作中直抒胸臆,讓澎湃的情感溢于言表。涅克拉索夫受啟發(fā)于這些浪漫主義詩人,但又不同于他們,他不是像他們那樣去歌頌大自然,沒有像他們那樣挖掘大自然中的美,而是從俄國下層農民中擷取詩歌主題,從下層人物身上發(fā)掘美。他更不像同時代的俄國純藝米派的詩人費特、邁科夫,如果說費特、邁科夫等人的?斯是頭戴玫瑰花冠的女神,那么涅克拉索夫的?斯形象卻是這首詩中所提及的受鞭打的女農奴。自1848年寫成這首《昨天下午,五點多鐘》之后,一個個被鞭打的女農奴的形象,構成了涅克拉索夫詩歌常見的主題。這首短詩盡管形式并不純熟圓潤,但已顯示出詩人獨具的藝米特色,特別是一系列手法的運用,使得詩歌形象鮮明,效果強烈,發(fā)人深思,耐人尋味。

首先,詩人在第一節(jié)中多次重復合口元音[u](俄語字母y和kO,以表現壓抑的悲傷的感情;在第二節(jié)中卻多次重復開口元音[a](俄語字母a和s)以表現憤怒抗議和詩人的?喊。由此可以看出,詩人并不是沉溺于悲哀之中,而是賦予詩歌以悲壯雄豪的氣概。

其次,詩中采用了婉曲筆法,他沒有正面去描寫被鞭打的女農奴的慘狀,因為這慘狀是不堪目睹的,他只是寫下了“鞭聲把空氣撕碎……”,而沒有描述出的女農奴血肉模糊的形象,是能夠想象得到的——空氣尚且被“撕碎”,何況人的皮肉?詩人這樣的描寫,更充分表達了他內心深摯的情感以及強烈的仇恨,比直寫更具有藝米感染力。

再則,詩人采用了對比法。在呼?著的皮鞭聲音下,挨打者卻沒有一絲聲音,這一對比,使暴虐者的專橫跋扈的形象和被壓迫者的含冤忍辱但毫不屈服的形象躍然紙上,激起讀者對壓迫者的強烈的憤恨,以及對被鞭打的女農奴的深切同情。

當然,修辭方式是以內容為前提的,詩歌的藝米形式是為主題思想服務的,涅克拉索夫自己就曾說過:“在形式上要舍得下工夫,詩的風格必須和主題相當。”正因為《昨天下午,五點多鐘》確定了他自己心中的?斯的形象,所以又使他選擇了供自己?斯穿的合身的“服裝”。(吳德藝)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shiju/221408.html

相關閱讀:杜甫《暇日小園散病,將種秋菜,督勒耕牛,兼書觸》原文及翻譯
季節(jié)_詩歌鑒賞
拉伊莎_詩歌鑒賞
荷笠?guī)﹃,青山獨歸遠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