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春望原文_翻譯和賞析_杜甫古詩

編輯: 淡泊明志 關(guān)鍵詞: 思鄉(xiāng)的詩句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春望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相關(guān)內(nèi)容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譯文
國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依舊存在,
春天的長安城滿目凄涼,到處草木叢生。
繁花也傷感國事,難禁涕淚四濺,
親人離散鳥鳴驚心,反增離恨。
多個月戰(zhàn)火連續(xù)不斷,長久不息,
家書珍貴,一信難得,足矣抵得上萬兩黃金。
愁白了頭發(fā),越搔越稀少,
少得連簪子都插不上了。

注釋
國:國都,即京城長安(今陜西西安)。
破:被攻破。
深:茂盛;茂密。
城:指長安城,當時被叛軍占領(lǐng)。
感時:感傷時局。
恨別:悲傷,悔恨離別。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兩句互文,譯為: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墮淚驚心。驚:使……驚動。
烽火:古時邊疆在高臺上為報警點燃的火。這里指戰(zhàn)爭。
家書:在一個遠離家鄉(xiāng)的地方,給家庭寫的信。(當時杜甫家住?(fū)州城外羌村)
連三月:連續(xù)多個月。
抵萬金:家書可值幾萬兩黃金,極言家信之難得。 抵:值。
白頭搔更短:白頭發(fā)越抓越少了。 白頭:白頭發(fā)。 搔:抓,撓。
短:少。
渾欲不勝簪:簡直連簪子也插不上了。渾:簡直。欲:將要;就要。不:禁不住。勝:能承受。簪:一種束發(fā)的首飾。古代男子束發(fā),所以用簪。


相關(guān)內(nèi)容古今異義

作者:佚名

國破山河在 古義:國都 今義:國家
渾欲不勝簪 古義:簡直 今義:渾濁;糊涂
家書抵萬金 古義:信 今義:裝訂成冊的著作
相關(guān)內(nèi)容鑒賞

作者:佚名

語句賞析
  全篇圍繞“望”字展開,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結(jié)合。詩人以寫長安城里草木叢生,人煙稀少來襯托國家殘破。起首一“國破山河在”,觸目驚心,有一種物是人非的歷史滄桑感。寫出了國破城荒的悲涼景象!案袝r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兩句以物擬人,將花鳥人格化,有感于國家的分裂、國事的艱難,長安的花鳥都為之落淚驚心。通過花和鳥兩種事物來寫春天,寫出了事物睹物傷情,用擬人的手法,表達出亡國之悲,離別之悲。體現(xiàn)出詩人的愛國之情。詩人由登高遠望到焦點式的透視,由遠及近,感情由弱到強,就在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轉(zhuǎn)換中含蓄地傳達出詩人地感嘆憂憤。國家動亂不安,戰(zhàn)火經(jīng)年不息,人民妻離子散,音書不通,這時候收到家書尤為難能可貴。詩人從側(cè)面反映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動亂時期想知道親人平安與否的迫切心情。同時也以家書的不易得來表現(xiàn)詩人對國家深深地憂慮。結(jié)尾兩句,寫詩人那愈來愈稀疏的白發(fā),連簪子都插不住了,以動作來寫詩人憂憤之深廣。全篇詩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練,言簡意賅,充分體現(xiàn)了詩人“沉郁頓挫”的藝術(shù)風格。

  全詩抒發(fā)了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情感,以及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全詩沉著蘊藉,真摯自然,反映了詩人熱愛祖國,眷懷家人的感情。今人徐應佩、周溶泉等評此詩曰:“意脈貫通而不平直,情景兼?zhèn)涠挥坞x,感情強烈而不淺露,內(nèi)容豐富而不蕪雜,格律嚴謹而不板滯!贝苏擃H為妥帖!凹視秩f金”亦為流傳千古之名言。

  唐肅宗至德元年()六月,安史叛軍攻下唐都長安。七月,杜甫聽到唐肅宗在靈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頓在?(Fū)州的羌村,去投奔肅宗。途中為叛軍俘獲,帶到長安。因他官卑職微,未被囚禁!洞和穼懹诖文耆隆! 詩人目睹淪陷后的長安之簫條零落,身歷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萬端。

  詩的一、二兩聯(lián)四句,寫春城敗象,飽含感嘆;三、四兩聯(lián)四句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全詩沉著蘊藉,真摯自然。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遍_篇即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一個“破”字,使人怵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令人滿目凄然。司馬光說:“‘山河在’,明無余物矣;‘草木深’,明無人矣!保ā稖毓m(xù)詩話》)詩人在此明為寫景,實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為全詩創(chuàng)造了氣氛。此聯(lián)對仗工巧,圓熟自然,詩意翻跌。“國破”對“城春”,兩意相反!皣啤钡念j垣殘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對舉,對照強烈。“國破”之下繼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當為明媚之景,而后綴以“草木深”則敘荒蕪之狀,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極贊此聯(lián)說:“對偶未嘗不精,而縱橫變幻,盡越陳規(guī),濃淡淺深,動奪天巧!保ā短埔艄锖灐肪砭牛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边@兩句一般解釋是,對亂世別離的悲涼情景,花也為之落淚,鳥也為之驚心。作者觸景生情,移情于物,正見好詩含蘊之豐富。并運用互文手法,可譯為“感時恨別花濺淚,感時恨別鳥驚心”。

  詩的這前四句,都統(tǒng)在“望”字中。詩人俯仰瞻視,視線由近而遠,又由遠而近,視野從山河到城,再由滿城到花鳥。感情則由隱而顯,由弱而強,步步推進。在景與情的變化中,仿佛可見詩人由翹首望景,逐步地轉(zhuǎn)入了低頭沉思,自然地過渡到后半部分??想望親人。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弊园彩放褋y以來,“烽火苦教鄉(xiāng)信斷”,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戰(zhàn)火仍連續(xù)不斷。多么盼望家中親人的消息,這時的一封家信真是勝過“萬金”。 凹視秩f金”,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鳴,因而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遠方的慘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頹敗之景,不覺于極無聊賴之際,搔首躊躇,頓覺稀疏短發(fā),幾不勝簪!鞍装l(fā)”為愁所致,“搔”為想要解愁的動作,“更短”可見愁的程度。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嘆息衰老,則更增一層悲哀。

  這首詩反映了詩人熱愛國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意脈貫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離,感情強烈而不淺露,內(nèi)容豐富而不蕪雜,格律嚴謹而不板滯,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寫得鏗然作響,氣度渾灝,因而一千二百余年來一直膾炙人口,歷久不衰。

  春望一詩中的對偶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詩人這一年剛歲,但“白頭”是寫實??半年后,他在《北征》中曾再次提到:“況我墮胡塵,及歸盡華發(fā)。”“白頭”而又稀疏到“不勝簪”的地步,其蒼老之態(tài)可以想見。他蒼老得這么快,完全是憂國、傷時、思家所致。

  杜甫陷賊中八個月,大約寫了二十來首詩,論深沉含蓄,當以此詩為最,句句都有言外之意,很值得品味。

詩題賞析
  春望的“望”表達了對家人的懷念(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對國家前程的絕望憂慮(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對自己廉頗老矣的慨嘆(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中心思想
  這首詩歌的中心思想是:本詩通過描寫安史之亂中長安的荒涼景象,抒發(fā)了詩人憂國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詩人渴望安寧、向往幸福的愿望

藝術(shù)表現(xiàn)
  、《春望》有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意和寓情于事等修辭手法。關(guān)鍵是化情思為景物,移情入景、情景交融,也就是近代西方所說的“移情論”。杜甫的詩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春望》),就是移情入景的范例。
  、詩的藝術(shù)手法。從不同層面來看:詩高度概括,形象生動的反映社會生活,常用比興手法,即要用渲染、比擬、聯(lián)想、對比等手法,將所要表達的感情事理具象化,形成鮮明生動的畫面。詩歌形象除鮮明生動外,還往往具有象征意蘊和夸張圖景,因而常用象征手法和夸張手法,寓意高遠,發(fā)人深思。詩歌抒情言志,具有強烈的情感,常用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或間接抒情(即景抒情,托物寄情)表達詩人的典型感受。詩歌是富有想象力和啟示力的藝術(shù),而詩歌的想象通常表現(xiàn)為聯(lián)想、類比、幻想等方式?梢哉f沒有想象就沒有詩。特別要注意一些具有現(xiàn)代派的象征詩,常常用象征的手法或以特征性的事物代表與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如戴望舒的《雨巷》。
  、詩的結(jié)構(gòu)。詩的結(jié)構(gòu)遵循的是情感和想象的邏輯,具有跳躍性。因而詩人特意建構(gòu)“空白”??藝術(shù)的跳躍與省略。中國古代文論稱之為“間空”。田間的《義勇軍進行曲》:“在長白山一帶的地方,/中國的高粱,/正在血里成長。/大風沙里,/一個義勇軍。/騎馬走過他的家鄉(xiāng)。/他回來:/敵人的頭,/掛在鐵槍上”。詩人省略了奮勇抗戰(zhàn)的場景,但那浴血奮戰(zhàn)的場面和同仇敵愾的民族義憤,都洋溢在字里行間。因為開頭時代氣氛的烘托及最后一句詩眼,使讀者得以有根有據(jù)地用想象補充戰(zhàn)斗場面。詩跳躍與省略,虛實相間的藝術(shù)處理,造成“空間”以少勝多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
  、詩的語言。精煉、富有韻律美。常用比喻、通感、反復等手法,注意語言的聲調(diào)、押韻和節(jié)奏構(gòu)成音樂美。

總結(jié)
  被安史叛軍焚掠一空的長安城,雜草叢生,滿目荒涼。詩人憂時傷亂,觸景生情。全詩由「望」著筆,情景相融。層層推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由憂國到思家,情感愈來愈強、逐漸具體、逐漸深入。讀罷全詩,滿腹焦慮、搔首而嘆的詩人恍若眼前。

  此詩以深沉凝練、言簡意多聞名。遣詞用字,精當準確,含蘊豐富。 


相關(guān)內(nèi)容創(chuàng)作背景

作者:佚名

  安祿山起兵反唐,由于唐玄宗寵妃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誤導唐玄宗,把守潼關(guān)的哥舒翰派到關(guān)外攻打叛軍大本營,中途哥舒翰被俘。安祿山?jīng)]有了勁敵,一下子就攻下長安。唐玄宗帶領(lǐng)妃妾皇子,與大臣們逃往靈武。唐玄宗退位,太子李亨在靈武稱帝。

  唐肅宗至?元年(年)八月,杜甫從?(fū)州(現(xiàn)在陜西富縣)前往靈武(現(xiàn)在屬寧夏)投奔唐肅宗,途中為叛軍所俘,后被困居住在長安。這首詩作于次年三月。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作于唐肅宗至德二年()。當時長安被安史叛軍焚掠一空,滿目凄涼。杜甫眼見山河依舊而國破家亡,春回大地卻滿城荒涼,在此身歷逆境、思家情切之際,不禁觸景傷情,發(fā)出深重的憂傷和無限的感慨。詩人在這首詩中表現(xiàn)了愛國之情。


相關(guān)內(nèi)容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古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355710.html

相關(guān)閱讀:《聲聲慢?尋尋覓覓》譯文注釋_《聲聲慢?尋尋覓覓》點評_李清照
《春夕(一本下有旅懷二字)》譯文注釋_《春夕(一本下有旅懷二
仍憐家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_全詩賞析
剪一直,理還亂,是離愁。別是個別味道在心頭_全詩賞析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加商_全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