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侯君集傳原文
侯君集,豳州三水人也。性矯飾,好矜夸,玩弓矢而不能成其藝,乃以武勇自稱。太宗在藩,引入幕府,數(shù)從征伐,累除左虞侯、車騎將軍,封全椒縣子。漸蒙恩遇,參預謀議。建成、元吉之誅也,君集之策居多。太宗即位,遷左衛(wèi)將軍,以功進封潞國公,賜邑千戶,尋拜右衛(wèi)大將軍。貞觀四年,遷兵部尚書,參議朝政。時將討吐谷渾伏允,命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以君集及任城王道宗并為之副。九年三月,師次鄯州,君集言于靖曰:"大軍已至,賊虜尚未走險,宜簡精銳,長驅(qū)疾進,彼不我虞,必有大利。若此策不行,潛遁必遠,山障為阻,討之實難。"靖然其計,乃簡精銳,輕赍深入。道宗追及伏允之眾于庫山,破之。伏允輕兵入磧,以避官軍。靖乃中分士馬為兩道并入,靖與薛萬均、李大亮趣北路,使侯君集、道宗趣南路。歷破邏真谷,逾漢哭山,經(jīng)途二千余里,行空虛之地。盛夏降霜,山多積雪,轉(zhuǎn)戰(zhàn)過星宿川,至于柏海,頻與虜遇,皆大克獲。北望積玉山,觀河源之所出焉。乃旋師,與李靖會于大非川,平吐谷渾而還。十一年,與長孫無忌等俱受世封,授君集陳州刺史,改封陳國公。明年,拜吏部尚書,進位光祿大夫。君集出自行伍,素無學術(shù),及被任遇,方始讀書。典選舉,定考課,出為將領(lǐng),入?yún)⒊,并有時譽。
高昌王?文泰時遏絕西域商賈,太宗征文泰入朝,而稱疾不至,詔以君集為交河道行軍大總管討之。文泰聞王師將起,謂其國人曰:"唐國去此七千里,涉磧闊二千里,地無水草,冬風凍寒,夏風如焚。風之所吹,行人多死,當行百人不能得至,安能致大軍乎?若頓兵于吾城下,二十日食必盡,自然魚潰,乃接而虜之,何足憂也!"及軍至磧口,而文泰卒,其子智盛襲位。君集率兵至柳谷,候騎言文泰克日將葬,國人咸集。諸將請襲之,君集曰:"不可,天子以高昌驕慢無禮,使吾恭行天罰,今襲人于墟墓之間,非問罪之師也。"于是鼓行而前,攻其田地。賊嬰城自守,君集諭之,不行。先是,大軍之發(fā)也,上召山東善為攻城器械者,悉遣從軍。君集遂刊木填隍,推撞車撞其睥睨,數(shù)丈頹穴,拋車石擊其城中,其所當者無不糜碎,或張氈被,用障拋石,城上守陴者不復得立。遂拔之,虜其男女七千余口,仍進兵圍其都城。智盛窮蹙,致書于君集曰:"有罪于天子者,先王也。天罰所加,身已喪背。智盛襲位未幾,不知所以愆闕,冀尚書哀憐。"君集報曰:"若能悔禍,宜束手軍門。"智盛猶不出,因命士卒填其隍塹,發(fā)拋車以攻之。又為十丈高樓,俯視城內(nèi),有行人及飛石所中處,皆唱言之,人多入室避石。初,文泰與西突厥欲谷設(shè)約,有兵至,共為表里。及聞君集至,欲谷設(shè)懼而西走千余里,智盛失援,計無所出,遂開門出降。君集分兵略地,遂平其國,俘智盛及其將吏,刻石紀功而還。君集初破高昌,曾未奏請,輒配沒無罪人,又私取寶物。將士知之,亦競來盜竊,君集恐發(fā)其事,不敢制。及京師,有司請推其罪,詔下獄。中書侍郎岑文本以為,功臣大將不可輕加屈辱,上疏曰:
君集等或位居輔佐,或職惟爪牙,并蒙拔擢,受將帥之任,不能正身奉法,以報陛下之恩。舉措肆情,罪負盈積,實宜繩之刑典,以肅朝倫。但高昌昏迷,人神共棄,在朝議者,以其地在遐荒,咸欲置之度外。唯陛下運獨見之明,授決勝之略,君集等奉行圣算,遂得指期平殄。若論事實,并是陛下之功,君集等有道路之勞,未足稱其勛力。而陛下天德弗宰,乃推功于將帥。露布初至,便降大恩,從征之人,皆沾滌蕩。及其凱旋,特蒙曲宴,又對萬國,加之重賞。內(nèi)外文武,咸欣陛下賞不逾時。而不經(jīng)旬日,并付大理,雖乃君集等自掛網(wǎng)羅,而在朝之人未知所犯,恐海內(nèi)又疑陛下唯錄其過,似遺其功。臣以下才,謬參近職,既有所見,不敢默然。臣聞古之人君,出師命將,克敵則獲重賞,不克則受嚴刑。是以賞其有功也,雖貪殘淫縱,必蒙青紫之寵;當其有罪也,雖勤躬潔己,不免?鉞之誅。故《周書》曰:"記人之功,忘人之過,宜為君者也。"昔漢貳師將軍李廣利損五萬之師,糜億萬之費,經(jīng)四年之勞,唯獲駿馬三十匹。雖斬宛王之首,而貪不愛卒,罪惡甚多。武帝為萬里征伐,不錄其過,遂封廣利海西侯,食邑八千戶。又校尉陳湯矯詔興師,雖斬郅支單于,而湯素貪盜,所收康居財物,事多不法,為司隸所系。湯乃上疏曰:"與吏士共誅郅支,幸得擒滅。今司隸乃收系案驗,是為郅支報仇也。"元帝赦其罪,封湯關(guān)內(nèi)侯,賜黃金百斤。又晉龍驤將軍王浚有平吳之功,而王渾等論浚違詔,不受節(jié)度,軍人得孫皓寶物,并燒皓宮及船。浚上表曰:"今年平吳,誠為大慶,于臣之身,更為咎累。"武帝赦而不推,拜輔國大將軍,封襄陽侯,賜絹萬匹。近隋新義郡公韓擒虎平陳之日,縱士卒暴亂叔寶宮內(nèi),文帝亦不問罪,雖不進爵,拜擒虎上柱國,賜物八千段。由斯觀之,將帥之臣,廉慎者寡,貪求者眾,是以黃石公《軍勢》曰:"使智,使勇,使貪,使愚。故智者樂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貪者邀趨其利,愚者不計其死。"是知前圣莫不收人之長,棄人之短,良為此也。臣又聞,夫天地之道,以覆載為先;帝王之德,以含弘為美。夫以區(qū)區(qū)漢武及歷代諸帝,猶能宥廣利等,況陛下天縱神武,振宏圖以定六合,豈獨正茲刑網(wǎng),不行古人之事哉!伏惟圣懷,當自已有斟酌。臣今所以陳聞,非敢私君集等,庶以螢爝末光,增暉日月。倘陛下降雨露之澤,收雷電之威,錄其微勞,忘其大過,使君集重升朝列,復預驅(qū)馳,雖非清貞之臣,猶是貪愚之將。斯則陛下圣德,雖屈法而德彌顯;君集等愆過,雖蒙宥而過更彰。足使立功之士,因茲而皆勸;負罪之將,由斯而改節(jié)矣。
疏奏,乃釋。君集自以有功于西域,而以貪冒被囚,志殊怏怏。十七年,張亮以太子詹事出為洛州都督,君集激怒亮曰:"何為見排?"亮曰:"是公見排,更欲誰冤!"君集曰:"我平一國,還觸天子大嗔,何能抑排!"因攘袂曰:"郁郁不可活,公能反乎?當與公反耳。"亮密以聞,太宗謂亮曰:"卿與君集俱是功臣,君集獨以語卿,無人聞見,若以屬吏,君集必言無此。兩人相證,事未可知。"遂寢其事,待君集如初。尋與諸功臣同畫像于凌煙閣。時庶人承乾在東宮,恐有廢立,又知君集怨望,遂與通謀。君集子婿賀蘭楚石時為東宮千牛,承乾令數(shù)引君集入內(nèi),問以自安之術(shù)。君集以承乾劣弱,意欲乘釁以圖之,遂贊承乾陰圖不軌,嘗舉手謂承乾曰:"此好手,當為用之。"君集或慮謀泄,心不自安,每中夜蹶然而起,嘆咤久之。其妻怪而謂之曰:"公,國之大臣,何為乃爾?必當有故。若有不善之事,孤負國家,宜自歸罪,首領(lǐng)可全。"君集不能用。及承乾事發(fā),君集被收,楚石又詣闕告其事。太宗親臨問曰:"我不欲令刀筆吏辱公,故自鞫驗耳。"君集辭窮。太宗謂百僚曰:"往者家國未安,君集實展其力,不忍置之于法。我將乞其性命,公卿其許我乎?"群臣爭進曰:"君集之罪,天地所不容,請誅之以明大法。"太宗謂君集曰:"與公長訣矣,而今而后,但見公遺像耳!"因?欷下泣。遂斬于四達之衢,籍沒其家。君集臨刑,容色不改,謂監(jiān)刑將軍曰:"君集豈反者乎,蹉跌至此!然嘗為將,破滅二國,頗有微功。為言于陛下,乞令一子以守祭祀。"由是特原其妻及一子,徙于嶺南。
舊唐書?侯君集傳翻譯
侯君集,豳州三水人。生性故意做作,好驕傲自夸。玩弓箭沒有學成拉弓射箭的技藝,卻以武勇自稱。太宗在做秦王時,引君集入幕府,數(shù)次跟從太宗出征,歷任左虞候、車騎將軍,封全椒縣子。逐漸蒙受恩遇,參與計議。建成、元吉圖謀不軌被殺,君集的策劃最多。太宗即位,君集遷任左衛(wèi)將軍,因為立功晉封潞國公,賜封地一千戶,不久拜右衛(wèi)大將軍。
貞觀四年(630),君集遷任兵部尚書,參與朝廷政事。當時準備討伐吐谷渾伏允,太宗命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命君集及任城王李道宗一起為副帥。貞觀九年(635)三月,唐軍駐扎在鄯州,君集對李靖說:“我大軍已到,賊寇尚未逃到險要的地方,我們應當選拔精銳兵力,長驅(qū)疾進,敵賊沒有料到我軍突然到來,我們必有大利。如果這個計策不能實行,賊寇必定暗中逃跑到很遠的地方,山隔路阻,討伐賊寇實在是很難的了。”李靖采納了君集的計謀,于是選拔精銳騎兵、輕裝深入。李道宗在庫山追上伏允的逃兵,擊敗了賊軍。伏允輕兵逃入沙漠,躲避官軍。于是李靖把唐軍分成南北二路一起深入敵境,李靖與薛萬均、李大亮取北路,派侯君集、李道宗取南路,途中經(jīng)過破邏真谷,翻越漢哭山,途經(jīng)二千余里,行軍在茫茫沙漠,盛夏降霜,山多積雪,轉(zhuǎn)戰(zhàn)經(jīng)過星宿川,到達柏海,屢次與賊寇交戰(zhàn),都獲得大勝。往北遠望積石山,看到河源從這里發(fā)源,于是回師,與李靖在大非川勝利會師,平定吐谷渾勝利回朝。
貞觀十一年(637),君集與長孫無忌等都受到世封,授君集任陳州刺史,改封為陳國公。第二年,拜吏部尚書,晉位光祿大夫。君集出自軍隊,平素沒有學問技藝,到受任用恩遇,才開始讀書。主持選擇舉用賢能,決定考核官吏成績,出為將領(lǐng),入宮參與朝政,一并在當時有聲譽。
高昌王麴文泰當時阻止斷絕西域的商賈,太宗召文泰入朝,文泰卻推說有病不到。太宗詔令君集為交河道行軍大總管討伐文泰。文泰聽說皇帝的軍隊將到,對他的國人說:“唐國離這里七千里,沙漠廣闊有二千里,地上沒有水草,冬季寒風冷凍,夏季熱風像火燒,風所吹到的地方,行人大多死去,平常步行一百人不能夠到達,大軍怎么能到達呢?如果屯兵在我城下,二十天糧食一定會吃光,自然內(nèi)潰,然后接近而俘虜他們,有什么足以憂慮呢!”等到大軍到達沙漠入口,文泰死了,他的兒子智盛承襲了王位。君集率兵到達柳谷,巡邏偵察的騎兵說文泰限定日期將要下葬,全國的人都將集中在那里。眾將請求趁機襲擊他們,君集說“:不行,天子因為高昌王驕慢無禮,派我奉命執(zhí)行上天對他的懲罰,現(xiàn)在在墳墟墓地之間襲擊他們,不是問罪之師。”于是擊鼓前進,攻打田地。敵賊自己環(huán)城固守,君集告曉他們,他們不聽。這以前,大軍出發(fā)時,朝廷召募山東擅長造攻城器械的人,把他們都派遣從軍。君集于是砍伐樹木,填在護城壕中,推撞車撞擊城墻上齒狀的矮墻,從數(shù)丈高的地方墜落在穴中,用拋車發(fā)射石頭攻打敵軍城內(nèi),所擋住的地方無不打得粉碎,有的士兵張掛氈被,用作屏障向城內(nèi)拋石頭,城上守衛(wèi)女墻的敵兵不能再站立下去。于是攻克敵城,俘獲男女七千余人,進兵包圍敵人的都城。智盛困厄窘迫,送達書信給君集說:“有罪于天子的,是先王。上天施加的懲罰,已身死離去。智盛即位不久,不知先王罪過的由來,希望尚書哀憐。”君集回信答復說“:如果能悔罪,應當自己捆住雙手站在軍營的門口!敝鞘⑦不出來,因此“君集命令士卒填護城壕,派拋車去攻城。又做十丈高樓,俯視城內(nèi),有行人到飛石所射中的地方,都高聲地告訴他,人們大多入室避石。當初,文泰與西突厥欲谷設(shè)約定,有軍隊打來,共同內(nèi)外呼應。等到聽說君集的軍隊到了,欲谷設(shè)畏懼而向西逃一千余里,智盛失援,無計可施,于是開門出來投降。君集分兵奪取地盤,于是平定高昌國,俘獲智盛及其將領(lǐng)、官吏,在石上刻記功勛勝利回朝。
君集起初攻克高昌,不曾奏報請示朝廷,就發(fā)配沒收無罪的人,又私自收取寶物。軍中將士知道這個情況,也爭著盜竊,君集恐怕暴露了這件事,不敢制止。到了京師,有司請朝廷追究君集的罪過,朝廷詔令君集下獄。中書侍郎岑文本認為功臣大將不能輕易施加屈辱,上疏說:
“君集等處在輔佐朝廷的地位,有的職位也是親信助手,一起蒙受朝廷的提拔,擔當將帥的重任,不能正身奉法來報答陛下的恩澤,行為恣情放肆,罪大惡極,確實應當按刑法制度量刑,以此嚴肅朝廷的倫理道德。但高昌糊涂迷惑,人與神共同拋棄,在朝廷中商量國政的,認為高昌地在遠荒,都想把高昌置之度外。只有陛下運用獨有的遠見和智慧,親授決勝的策略,君集等奉行圣上的策謀,才能夠按期平定消滅高昌逆賊。如果論事實,都是陛下的功績,君集等有長途跋涉之勞,不足以稱贊他們的功勛。然而陛下天賦的德行不主宰,卻把功績推給將帥。不封的文書剛到,就降大恩,從征的人,都受到滋潤洗蕩。到他們凱旋時,特此蒙受私宴,又對萬國,加以重賞。內(nèi)外文武,都歡欣陛下賞賜及時。而沒有經(jīng)過十天半月,又都交給掌刑法的官吏,雖然是君集等自己觸犯法律,而在朝的人卻不知道他們所犯的罪,恐怕國內(nèi)又疑心陛下只記錄他們的罪過,好像遺漏他們的功績。臣因為低才,錯誤地參與得到受寵愛的職位,既然有自己的見解,不敢默不開口。
“我聽說古代的仁君,出師命將,戰(zhàn)勝敵人就獲重賞,沒戰(zhàn)勝敵人就受嚴酷的刑罰。因此處在有功的時候,即使是貪婪、殘暴、淫亂、放縱,也一定蒙貴官的恩寵,當他有罪時,即使勤勉、恭敬、高潔、克己,也免不了被鐵鉞殺戮。所以《周書》說‘:記人之功,忘人之過,是適宜做君主的人!瘡那皾h朝貳師將軍李廣利損失了五萬人的軍隊,消耗了億萬的費用,經(jīng)過了四年的勞碌,僅獲得駿馬三十匹。雖然他斬了宛王的首級,卻貪婪不愛惜士兵,罪惡很多。武帝因為萬里征伐,不記錄他的罪過,終于封廣利為海西侯,封地八千戶。再說校尉陳湯假傳詔令出兵,雖然殺了郅支單于,然而湯一向貪婪,所收康居財物,做事多違法,被司隸拘囚。湯就上疏說‘:與官兵一起殺郅支,幸虧擒滅了他們,F(xiàn)在司隸卻拘囚立案查驗,是為郅支報仇啊!凵饷饬怂淖,封湯為關(guān)內(nèi)侯,賜黃金一百斤。還有晉朝龍驤將軍王浚有平定吳國的功勞,而王渾等議論浚違詔,不受節(jié)制調(diào)度,軍人獲得孫?的寶物,一起焚燒了孫?的宮室船只?I媳碜嗾f‘:今年平定吳國,確實是大慶,對于臣自身,更是罪過!涞凵饷舛蛔肪克,拜他為輔國大將軍,封襄陽侯,賜絹萬匹。以近來說,隋朝新義郡公韓擒虎平定陳地的那天,縱容士卒在叔寶宮內(nèi)行兇搗亂,文帝也不問罪,雖然不給他晉爵,但還是拜擒虎為上柱國,賜物八千段。由這看來,將帥這樣的臣子,廉潔謹慎的少,貪婪謀求財物的多。因此黃石公《軍勢》說:‘用智,用勇,用貪,用愚。因此智慧的人樂于建立自己的功績,勇敢的人喜好實行自己的志向,貪婪的人求取趨向自己的利益,愚蠢的人不計較自己的生死。’從這可以知道前代圣人沒有不取人之長,棄人之短的,的確是因為這個。
“我又聽說天地之道,把天覆地載庇養(yǎng)包容放在首位;帝王的道德,以包容寬宏為美。區(qū)區(qū)漢武帝及歷代的各個帝王,尚且能饒恕李廣利等,何況陛下天賦神明而威武,揮動宏圖而定天地四方,難道惟獨端正這刑律綱常,不遵行古人的事例嗎?俯伏思維圣上的心意,應當自己有所斟酌。臣現(xiàn)在所以陳述見聞,并不敢偏愛君集等,希望用螢火蠟炬般微弱的光,增添日月的光輝。假若陛下降雨露一般的恩澤,收起雷電般的威風,記載他們微小的功勞,忘卻他們大的罪過,讓君集重新升入朝廷的位次,再讓他盡力效命,雖然不是清廉貞潔的臣子,也還是貪婪愚魯?shù)膶㈩I(lǐng)。這樣一來,那么陛下的圣德即使摧折了刑法,仁德卻更加明顯,君集的錯誤過失,即使蒙受寬恕,過失卻更加顯著。足以讓立功之士,因此而都受到鼓勵,負罪之將,由此而改變節(jié)操了。”
分條陳奏,于是朝廷釋放君集。
君集自認為對平定西域有功,卻因為貪圖財利被囚禁,心里很不服氣。貞觀十七年(643),張亮憑借太子詹事的身份出任洛州都督,君集激怒張亮說:“為什么被排擠?”張亮說:“是您被排擠,還想冤枉誰!”君集說:“我平定一國以來,只能在屋子里左右發(fā)怒了,又怎能巴望受到排擠!”因此揎袖捋臂說“:憂悶活不下去了,你能造反嗎?我就與你一起造反!睆埩翆⑦@話告密,太宗對張亮說:“你與君集都是功臣,君集單獨把這話告訴你,沒有別的人聽見,如果把這事交給主管官吏處理,君集必定說沒有這事。兩人相互對證,事情不能弄明白!庇谑侵瓜⒘诉@件事,對待君集像當初一樣。不久君集與眾功臣一同被朝廷把肖像畫在凌煙閣上。
當時庶人承乾在東宮,恐怕朝廷會廢置太子,又得知君集心懷不滿,于是與他共同密謀。君集的女婿賀男楚石當時任東宮千牛,承乾命令他數(shù)次引君集進入東宮,向他求教安穩(wěn)自己地位的方法。君集認為承乾差劣軟弱,心想乘隙借他圖謀大業(yè),于是贊成承乾圖謀不軌,曾舉著手對承乾說:“這好手,應當為你效勞!本袝r擔心陰謀泄露,自己心中不能安定,常常半夜突然顛仆而起,嘆息悲痛很久。他的妻子感到奇怪就對他說“:你,是國家大臣,為什么這樣?必定有緣故。如果有不好的事,辜負國家,應當自己自首罪行,頭頸尚可保全。”君集沒能采用妻子的話。
到承乾的事情敗露,君集被逮捕,楚石又到皇帝的殿廷告發(fā)承乾謀反的事。太宗親自面對君集審問說“:我不想讓刀吏羞辱你,所以親自審訊驗證。”君集辭窮。太宗對百官說:“從前國家沒有安定,君集確實施展了他的能力,不忍心把他置之于法。我準備給他性命,公卿們允許我的要求嗎?”群臣爭著進言說“:君集的罪,天地所不容,請殺死他來表明國家的法度!碧趯f:“與你永別了,從今以后,只見你的遺像了!”因而哀嘆抽泣,于是在四通八達的路上斬了君集,抄沒了他的家產(chǎn)。君集臨刑時,面不改色,對監(jiān)刑的將軍說:“君集哪里是謀反的人呢,失足到了這個地步!然而我曾經(jīng)做過將領(lǐng),破滅二國,很有些微小的功績,請為我對陛下說,請求留一個兒子守祭祀!币虼颂氐厣饷饬怂钠拮雍鸵粋兒子,把他們遷到嶺南。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475379.html
相關(guān)閱讀:晏殊《踏莎行?祖席離歌》原文翻譯及賞析
周易?易經(jīng)頤卦全文及翻譯
古池_詩歌鑒賞
杜甫《奉酬嚴公寄題野亭之作》原文及翻譯 賞析
沉默吧,復仇和憂傷的詩神!_詩歌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