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王播傳原文
王播,字明揚。曾祖?,嘉州司馬。祖升,咸陽令。父恕,揚府參軍。播擢進士第,登賢良方正制科,授集賢校理,再遷監(jiān)察御史,轉殿中,歷侍御史。貞元末,幸臣李實為京兆尹,恃恩頗橫,嘗遇播于途,不避。故事,尹避臺官。播移文詆之;實怒,后奏播為三原令,欲挫之。播受命,趨府謁謝,盡府縣之儀。及臨所部,政理修明,恃勢豪門,未嘗貸法。歲終考課,為畿邑之最。實以其人有政術,甚禮重之,頻薦之于上。德宗奇之,將不次拔用,會母喪。
順宗即位,除駕部郎中,改長安令。歲中,遷工部郎中,知臺雜,刺舉綱憲,為人所稱。轉考功郎中,出為虢州刺史。李巽領鹽鐵,奏為副使、兵部郎中。
元和五年,代李夷簡為御史中丞。振舉朝章,百職修舉。十月,代許孟容為京兆尹。時禁軍諸鎮(zhèn)布列畿內,軍人出入,屬?佩劍,往往盜發(fā),難以擒奸。布播奏請畿內軍鎮(zhèn)將卒,出入不得持戎具,諸王駙馬權豪之家,不得于畿內按試鷹犬畋獵之具。詔從之,自是奸盜弭息。六年三月,轉刑部侍郎,充諸道鹽鐵轉運使。
播長于吏術,雖案牘鞅掌,剖析如流,黠吏詆欺,無不彰敗。時天下多故,法寺議讞,科條繁雜。播備舉前后格條,置之座右。凡有詳決,疾速如神。當時屬僚,嘆服不暇。
十年四月,改禮部尚書,領使如故。先是,李巽以程異為江淮院官,異又通泉貨,及播領使,奏之為副。當王師討吳元濟,令異乘傳往江淮,賦輿大集,以至賊平,深有力焉。及皇甫?用事,恐播大用,乃請以使務命程異領之,播守本官而已。十三年,檢校戶部尚書、成都尹、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
穆宗即位,皇甫?貶,播累表求還京師。長慶元年七月,征還,拜刑部尚書,復領鹽鐵轉運等使。十月,兼中書侍郎、平章事,領使如故。長慶中,內外權臣,率多假借。播因銅鹽擢居輔弼,專以承迎為事,而安危啟沃,不措一言。時河北復叛,朝廷用兵。會裴度自太原入覲,朝野物論,言度不宜居外。明年三月,留度復知政事,以播代度為淮南節(jié)度使、檢校右仆射,領使如故。仍請攜鹽鐵印赴鎮(zhèn),上都院印,請別給賜,從之。播至淮南,屬歲旱儉,人相啖食,課最不充,設法掊斂,比屋嗟怨。
敬宗即位,就加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司空,罷鹽鐵轉運使。時中尉王守澄用事,播自落利權,廣求珍異,令腹心吏內結守澄,以為之助。守澄乘閑啟奏,言播有才,上于延英言之。諫議大夫獨孤朗、張仲方,起居郎孔敏行、柳公權、宋申錫,補闕韋仁實、劉敦儒,拾遺李景讓、薛廷老等,請開延英面奏播之奸邪,交結寵幸,復求大用。天子沖幼,不能用其言。自是,物議紛然不息。明年正月,播復領鹽鐵轉運使。播既得舊職,乃于銅鹽之內,巧為賦斂,以事月進。名為羨余,其實正額,務希獎擢,不恤人言。
時揚州城內官河水淺,遇旱即滯漕船。乃奏自城南閶門西七里港開河向東,屈曲取禪智寺橋通舊官河,開鑿稍深,舟航易濟;所開長一十九里,其工役料度,不破省錢,當使方圓自備,而漕運不阻。后政賴之。
文宗即位,就加檢校司徒。太和元年五月,自淮南入覲,進大小銀碗三千四百枚、綾絹二十萬匹。六月,拜尚書左仆射、同平章事,領使如故。二年,進封太原公、太清宮使。四年正月,患喉腫暴卒,時年七十二。廢朝三日,贈太尉。
播出自單門,以文辭自立;踐升華顯,郁有能名。而隨勢沉浮,不存士行;奸邪進取,君子恥之。然天性勤于吏事,使務填委,胥吏盈廷取決,簿書堆案盈幾,他人若不堪勝,而播用此為適。播子式,弟炎、起。
舊唐書?王播傳翻譯
王播字明揚。曾祖王?,嘉州司馬。祖父王升,咸陽令。父王恕,揚府參軍。王播進士及第,登賢良方正制科,授集賢校理,升監(jiān)察御史,轉殿中省任職,又做過侍御史。貞元末,寵臣李實為京兆尹,仗恃恩寵頗為強橫,曾遇王播于途,竟不回避。舊例,府尹回避臺官。王播向各署發(fā)送公文譴責他,李實大怒,后來啟奏將王播貶為三原令,企圖挫傷王播的銳氣。王播受命,赴府衙謁見拜謝,嚴守府縣上下級之禮儀。及至赴轄縣上任,政事辦理得妥善明白,那些倚仗權勢的豪門貴族,犯法亦不能寬免。年終考核,為京畿各縣之最優(yōu)。李實因王播治政有方,對他甚為敬重,頻頻向皇上推薦。德宗認為他才能出眾,打算破格擢用,可王播恰值母喪。
順宗即位,授王播駕部郎中,改任長安令。這一年中,調任工部郎中,知臺府雜務,他敢于調查舉報上司,受到人們的稱贊。調任考功郎中,出任虢州刺史。李巽代理鹽鐵使,奏請王播為鹽鐵副使、兵部郎中。
元和五年(80),替代李夷簡為御史中丞。他努力振興朝綱,使各項政務得以施行。十月,替代許孟容為京兆尹。此時禁軍諸鎮(zhèn)遍布京畿地區(qū),軍人出入,皆攜弓佩劍,往往生發(fā)盜案,難以擒捉奸人。因而王播奏請京畿內軍鎮(zhèn)將卒,出入不得攜帶武器,諸王、駙馬及權豪之家,不得在京畿內驗試鷹犬及狩獵器械。詔命允從,從此奸盜止息。元和六年(8)三月,調任刑部侍郎,充當諸道鹽鐵轉運使。
王播長于屬吏事務,即使案牘煩雜難閱,亦能剖析如流。黠吏妄圖詆毀欺瞞,無不被他揭穿而敗露。當時天下多事,大理寺議罪,條目繁雜。王播將前后格條全部集中,置于座右備查,凡詳審裁決,疾速如神。當時一班屬吏幕僚,無不嘆服至極。
元和十年(85)四月,改任禮部尚書,代理使務如前。這之先,李巽讓程異做江淮院官,程異又通曉錢財貨幣之事,及至王播代理使務,奏請程異為副使。當王師討伐吳元濟時,令程異乘驛車往江淮,征集了大批軍用物資,為平定叛亂出了大力。及至皇甫钅甫寸執(zhí)政,惟恐王播被重用,于是奏請命程異代理使務,王播只擔任本官便可。元和十三年(88),檢校戶部尚書、成都尹、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
穆宗即位,皇甫钅甫寸被貶斥,王播屢次上表請求調回京師。長慶元年(82)七月,召還,拜刑部尚書,再度兼任鹽鐵轉運使等職。十月,兼中書侍郎、平章事,代理使務如故。長慶年間,內外權臣大都彼此借助。王播因主管銅鹽之事擢居宰輔之位,專侍奉承迎合,而對國家安危大計,不出一言。此時河北又叛亂,朝廷用兵討伐。恰好裴度自太原入朝晉見,朝野上下一片議論,說裴度不宜身居朝外。次年(822)三月,詔令裴度留朝重掌政事,命王播替代裴度為淮南節(jié)度使、檢校右仆射,代理使務如故。王播便奏請攜鹽鐵使印赴鎮(zhèn),并奏請另賜上都院印,詔命允從。王播到了淮南,碰上天旱歉收,人相啖食,根本無力繳納賦稅。官府設法征收,百姓戶戶嗟怨。
敬宗即位,便加授王播為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司空,免去鹽鐵轉運使職務。當時護軍中尉王守澄當權,王播權力旁落,于是廣求珍異之物,命屬吏中心腹秘密結交王守澄,以圖他的幫助。王守澄伺機啟奏,說王播有才,皇上在延英殿將這話對群臣說了。諫議大夫獨孤朗、張仲方,起居郎孔敏行、柳公權、宋申錫,補闕韋仁實、劉敦儒,拾遺李景讓、薛廷老等,請皇上開延英殿以便面奏王播為人奸邪,交結寵貴,企圖重新受重用。天子年幼,未能采納他們的意見。從此,輿論紛然不息。次年正月,王播重任鹽鐵轉運使。他既得舊職,便在銅鹽稅收之內,巧設名目斂取,借故按月進奉,名為羨余錢,實際是正式稅額,一心指望獎賞擢升,不顧人們議論。
當時揚州城內官河水淺,遇旱則漕運之船滯阻難行,王播便奏請自城南閶門西邊七里港開河向東,彎曲取道禪智寺橋通向舊官河,開鑿稍深,航路易于暢通,所開河道長一十九里,其工役用料開支,不破費朝廷省署之錢,當由各地自籌,這樣漕運便不再滯阻。后任官員亦仰賴王播此舉之利。
文宗即位,加授檢校司徒。大和元年(827)五月,王播自淮南入朝晉見,進奉大小銀碗三千四百枚、綾絹二十萬匹。六月,拜尚書左仆射、同平章事,代理使務如故。二年(828),進封太原公、太清宮使。四年(830)正月,患喉腫暴病身亡,時年七十二,停朝三日,追贈太尉。
王播出身寒門,以文辭入仕,榮登華貴之位,頗富才名。但隨勢沉浮,不保持士人節(jié)操,依靠奸邪手段獲取進升,君子以為羞恥。然而王播天生勤于屬吏職事,遇使務堆積,胥吏滿庭等候裁決,簿書堆滿案幾,別的人簡直束手無策,而王播處理起來得心應手。
王播之子王式,弟王炎、王起。王炎,貞元十五年(799)登進士第,屢次升官至太常博士,早逝。其子鐸、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479980.html
相關閱讀:仙人掌_詩歌鑒賞
三國志?黃忠傳原文及翻譯
杜甫《秋行官張望督促東渚耗稻向畢清晨遣女奴阿稽》原文及翻譯
杜甫《畫鶻行》原文及翻譯 賞析
新序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