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公孫弘傳原文及翻譯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公孫弘傳原文及翻譯

公孫弘傳原文

丞相公孫弘者,齊淄川國薛縣人也,字季。家貧。年四十余,乃學《春秋》雜說。建元元年,是時弘年六十,征以賢良為博士。使匈奴,還報,不合上意,上怒,以為不能,弘乃病免歸。元光五年,?川國復推上公孫弘,拜為博士。

弘為人恢奇多聞,常稱以為人主病不廣大,人臣病不儉節(jié)。弘為布被,食不重肉。每朝會議,開陳其端,令人主自擇,不肯面折庭爭。于是天子察其行敦厚,辯論有余,習文法吏事,而又緣飾以儒術(shù),上大說之。二歲中,至左內(nèi)史。嘗與主爵都尉汲黯請間,汲黯先發(fā)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說,所言皆聽,以此日益親貴。嘗與公卿約議,至上前,皆倍其約以順上旨。汲黯庭詰弘曰:“齊人多詐而無情實,始與臣等建此議,今皆倍之,不忠!鄙蠁柡。弘謝曰:“夫知臣者以臣為忠,不知臣者以臣為不忠!鄙先缓胙浴W笥倚页济繗Ш,上益厚遇之。

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祿甚多,然為布被,此詐也!鄙蠁柡。弘謝曰:“有之。夫九卿與臣善者無過黯,然今日庭詰弘,誠中弘之病。且無汲黯忠,陛下安得聞此言!”天子以為謙讓,愈益厚之。卒以弘為丞相,封平津侯。

弘為人意忌,外寬內(nèi)深。諸嘗與弘有卻者,雖詳與善,陰報其禍。殺主父偃,徙董仲舒于膠西,皆弘之力也。食一肉脫粟之飯,故人所善賓客,仰衣食,弘奉祿皆以給之,家無所余。士亦以此賢之。

淮南、衡山謀反。弘病甚,自以為無功而封,位至丞相,宜佐明主填撫國家,使人由臣子之道。今諸侯有畔逆之計,此皆宰相奉職不稱。乃上書曰:“故曰‘力行近乎仁,好問近乎智,知恥近乎勇’。知此三者,則知所以自治。知所以自治,然后知所以治人。天下未有不能自治而能治人者也,此百世不易之道也。今陛下躬行大孝,建周道,兼文武,厲賢予祿,量能授官。今臣弘罷駕之質(zhì),無汗馬之勞,陛下過意擢臣弘卒伍之中,封為列侯,致位三公。臣恐先狗馬填溝壑,終無以報德塞責。愿歸侯印,乞骸骨,避賢者路。”天子報曰:“古者賞有功,褒有德,守成尚文,遭遇右武,未有易此者也。朕宿昔庶幾獲承尊位,懼不能寧,惟所與共為治者,君宜知之。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己,乃上書歸侯,乞骸骨,是章朕之不德也!

因賜告牛酒雜帛。居數(shù)月,病有瘳,視事。元狩二年,弘病,竟以丞相終。

公孫弘傳翻譯

丞相公孫弘是齊地?川國薛縣的人,表字叫季。他家里窮,直到四十多歲時,才學習《春秋》及各家解釋《春秋》的著作。武帝建元元年,這時,公孫弘已經(jīng)六十歲,以賢良的身份被征召入京,當了博士。他奉命出使匈奴,回來后向武帝報告情況,不合皇上的心意,皇上發(fā)怒,認為公孫弘無能,公孫弘就借有病為名,免官歸家。武帝元光五年,?川國又推薦公孫弘,封他為博士。

公孫弘為人雄偉奇異,見聞廣博,經(jīng)常說人主的毛病在于心胸不廣大,人臣的毛病在于不節(jié)儉。公孫弘蓋布被,吃飯時不吃兩種以上的肉菜。他每次上朝同大家議論政事,總是先開頭陳述種種事情,讓皇上自己去選擇決定,不肯當面駁斥和在朝廷上爭論。于是皇上觀察他,發(fā)現(xiàn)他的品行忠厚,善于言談,熟悉文書法令和官場事務,而且還能用儒學觀點加以文飾,皇上非常喜歡他。在兩年之內(nèi),他便官至左內(nèi)史。他曾經(jīng)和主爵尉汲黯請求皇上分別召見,汲黯先向皇上提出問題,公孫弘則隨后把問題闡述得清清楚楚,皇上常常很高興。他所說的事情都被采納,從此,公孫弘一天比一天受到皇帝的親近,地位顯貴起來。他曾經(jīng)與公卿們事先約定好了要向皇帝談論的問題,但到了皇上面前,他卻違背約定,而順從皇上的意旨。汲黯在朝廷上責備公孫弘說:“齊地之人多半都欺詐而無真情,他開始時同我們一起提出這個建議,現(xiàn)在全都違背了,不忠誠!被噬蠁柟珜O弘,公孫弘謝罪說:“了解我的人認為我忠誠,不了解我的人認為我不忠誠!被噬腺澩珜O弘的說法;噬仙磉叺氖軐欀济棵吭g毀公孫弘,但皇上卻越發(fā)厚待公孫弘。

汲黯說:“公孫弘處于三公的地位,俸祿很多,但卻蓋布被,這是欺詐。”皇上問公孫弘,公孫弘謝罪說:“有這樣的事。九卿中與我好的人沒有超過汲黯的了,但他今天在朝廷上詰難我,確實說中了我的毛病。況且沒有汲黯的忠誠,陛下怎能聽到這些話呢!”武帝認為公孫弘謙讓有禮,越發(fā)厚待他,終于讓公孫弘當了丞相,封為平津侯。

公孫弘為人猜疑忌恨,外表寬宏大量,內(nèi)心卻城府很深。那些曾經(jīng)同公孫弘有仇怨的人,公孫弘雖然表面與他們相處很好,但暗中卻加禍于人予以報復。殺死主父偃,把董仲舒改派到膠西國當相的事,都是公孫弘的主意。他每頓飯只吃一個肉菜和脫殼的粗米飯,老朋友和他喜歡的門客,都靠他供給衣食,公孫弘的俸祿都用來供給他們,家中沒有余財。士人都因為這個緣故認為他賢明。

淮南王和衡山王謀反,公孫弘病得很厲害,他自己認為沒有什么功勞而被封侯,官位升到丞相,應當輔助賢明的君王安撫國家,使人人都遵循當臣子的道理。如今諸侯有反叛朝廷的陰謀,這都是宰相工作不稱職的結(jié)果。于是,他向皇帝上書說:“過去說:‘努力實踐接近于仁,喜歡詢問接近于智,知道羞恥接近于勇。’知道這三種情況,就知道怎樣自我修養(yǎng)了。知道怎樣自我修養(yǎng),然后知道怎樣治理別人。天下沒有不能自我修養(yǎng)卻能去治理別人的,這是百代不變的道理,F(xiàn)在陛下親行大孝,以三王為借鑒,建立起像周代那樣的治國之道,兼?zhèn)湮耐鹾臀渫醯牟诺,鼓勵賢才,給與俸祿,根據(jù)才能授予官職。如今我的才質(zhì)低劣,沒有汗馬之勞,陛下特意把我從行伍之間提拔起來,封為列侯,把我置于三公的地位。我恐怕先于陛下的狗馬而死去,最終無法報答陛下的恩德和搪塞責任。我希望交回侯印,辭官歸家,給賢者讓路!蔽涞鄞饛退f:“古代獎賞有功的人,表彰有德的人,守住先人已成的事業(yè)要崇尚文德教化,遭遇禍患要崇尚武功,沒有改變這個道理的。我從前幸運地得以繼承皇位,害怕不能安寧,一心想同各位大臣共同治理天下,你應當知道我的想法。你不幸得了霜露風寒之病,何必憂慮不愈,竟然上書要交回侯印,辭官歸家,這樣做就是顯揚我的無德呀!”于是,武帝賜給他牛酒和各種布帛。過了幾個月,公孫弘的病情大有好轉(zhuǎn),就上朝辦理政事了。武帝元狩二年,公孫弘發(fā)病,終于以丞相的身份死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563073.html

相關(guān)閱讀:杜甫《送魏二十四司直充嶺南掌選崔郎中判官兼寄韋》原文及翻譯
戰(zhàn)國策?東周?周最謂石禮
李清照《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原文翻譯及賞析
江總《南還尋草市宅》原文及翻譯 賞析
天地莫施恩,施恩強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