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宋書?范曄傳原文及翻譯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宋書?范曄傳原文

范曄(公元398年?公元445年),字蔚宗,南朝宋史學家,順陽(今河南淅川東)人。官至左衛(wèi)將軍,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曄因為“左遷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刪眾家《后漢書》為一家之作”,開始撰寫《后漢書》,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謀反罪被殺止,寫成了十紀,八十列傳。

吾少懶學問,晚成人,年三十許,政始有向耳。自爾以來,轉為心化,推老將至者,亦當未已也。往往有微解,言乃不能自盡。為性不尋注書,心氣惡,小苦思,便憒悶;口機又不調利,以此無談功。至于所通解處,皆自得之于胸懷耳。文章轉進,但才少思難,所以每于操筆,其所成篇,殆無全稱者。常恥作文士。文患其事盡于形,情急于藻,義牽其旨,韻移其意。雖時有能者,大較多不免此累,政可類工巧圖繢,竟無得也。常謂情志所托,故當以意為主,以文傳意。以意為主,則其旨必見;以文傳意,則其詞不流。然后抽其芬芳,振其金石耳。此中情性旨趣,千條百品,屈曲有成理。自謂頗識其數(shù),嘗為人言,多不能賞,意或異故也。

性別宮商,識清濁,斯自然也。觀古今文人,多不全了此處,縱有會此者,不必從根本中來。言之皆有實證,非為空談。年少中,謝莊最有其分,手筆差易,文不拘韻故也。吾思乃無定方,特能濟難適輕重,所稟之分,猶當未盡。但多公家之言,少于事外遠致,以此為恨,亦由無意于文名故也。

本未關史書,政恒覺其不可解耳。既造《后漢》,轉得統(tǒng)緒,詳觀古今著述及評論,殆少可意者。班氏最有高名,既任情無例,不可甲乙辨。后贊于理近無所得,唯志可推耳。博贍不可及之,整理未必愧也。吾雜傳論,皆有精意深旨,既有裁味,故約其詞句。至于《循吏》以下及《六夷》諸序論,筆勢縱放,實天下之奇作。其中合者,往往不減《過秦》篇。嘗共比方班氏所作,非但不愧之而已。欲遍作諸志,前漢所有者悉令備。雖事不必多,且使見文得盡。又欲因事就卷內發(fā)論,以正一代得失,意復未果。贊自是吾文之杰思,殆無一字空設,奇變不窮,同合異體,乃自不知所以稱之。此書行,故應有賞音者。紀、傳例為舉其大略耳,諸細意甚多。自古體大而思精,未有此也?质廊瞬荒鼙M之,多貴古賤今,所以稱情狂言耳。

吾于音樂,聽功不及自揮,但所精非雅聲,為可恨。然至于一絕處,亦復何異邪。其中體趣,言之不盡,弦外之意,虛響之音,不知所從而來。雖少許處,而旨態(tài)無極。亦嘗以授人,士庶中未有一毫似者。此永不傳矣。吾書雖小小有意,筆勢不快,余竟不成就,每愧此名。

宋書?范曄傳翻譯

范曄(398年?445年),字蔚宗,順陽(今河南南陽淅川)人,南朝宋史學家、文學家。

范曄出身士族家庭,元熙二年(420年),劉裕代晉稱帝,范曄應招出仕,任彭城王劉義康門下冠軍將軍、秘書丞;元嘉九年(432年),因得罪劉義康,被貶為宣城太守,于任內著寫《后漢書》。元嘉十七年(440年),范曄投靠興王劉浚,歷任后軍長史、南下邳太守、左衛(wèi)將軍、太子詹事。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因參與劉義康謀反,事發(fā)被誅,時年四十八歲。

我小時候學習并不怎么勤奮,成熟得亦比較晚,一直到了三十歲左右才開始樹立志向。從那以后,轉為心中感化,自己估計就是到老,也不會停止這一行動的。常常有些精微深刻的見解,難以用言語表達完整。我天性不喜歡鉆書本,腦子也不靈,稍微費些精力便頭昏腦脹,而又缺少能言善辯的口才,所以也難以因此取得功名。至于所獲得的一些見解,一般都出于內心對事物的領悟。文章寫得好些了,但缺少才氣,思維鈍澀,所以每每揮筆寫作,寫成的幾乎沒有一篇能令人完全滿意。

我常以作為一個文人為恥。一般的文章常擔心或只求形似而缺少內涵,或急于言情而忽略文采,或詞不達意而影響主題的表達,或過分注重音律而妨礙了文意。雖時有擅長于作文的人,但大多數(shù)都不免這些毛病,正好比技藝巧妙的工匠在已有五彩花紋的圖像上再作畫,貌似好看,結果一無所得。我常以為文章主要是用來表達情志的,因此應當以意為主,文章的主旨必然會顯現(xiàn)于讀者面前;做到了以文傳意,那么,就不會出現(xiàn)文不達意的現(xiàn)象。然后才能達到內容完美,聲調鏗鏘。這當中的個人的情性旨趣,雖然各種各樣,名目繁多,但在這不同中有著一定的規(guī)律法度。我自己認為很懂得其中的方法奧妙,也曾經跟人談起但大多數(shù)人都不能理解賞識,我以為這或許是個人看法不同的緣故罷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576336.html

相關閱讀:我聽到過水在流_詩歌鑒賞
凝望無等山_詩歌鑒賞
陶淵明《乙巳歲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錢溪》原文及翻譯 賞析
力拔山兮氣蓋世
鮑照《采!吩募胺g 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