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向往_詩歌鑒賞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春天的向往

[奧天時]瓦爾特

嚴冬,你洗劫了所有地方,

郊野和森林變成灰暗而荒涼,

那兒曾布滿很多快活的聲響。

我要是看到少女們站在路旁

拋球游戲,就會再聽到小鳥歌頌。

但愿在睡眠中渡過全部冬季!

一睜開眼睛,我就充斥了愁思,

由于它的嚴威統(tǒng)治著寬大的人世。

嚴冬,但愿春天可能戰(zhàn)退了你!

咱們又能夠在這片雪地里將花兒采集。

(錢春綺譯)

【賞析】

這是瓦爾特•封•德爾•福格威德以嚴冬為背景,以春天為主題寫的一首小詩,全詩只有短短十句,分成兩個小節(jié)。該詩一如瓦爾特慣有的文風,語言艱深,取材貼近生涯,讀來清爽、樸素,興許不咖哪的香濃,卻宛如幽香的綠茶,分內(nèi)力人心脾。

詩人一開端就把嚴冬作為抒發(fā)心中愁悶的對象,并表達了對春天的無窮悼念與遙想。的腦海中登時顯現(xiàn)出兩幅截然不同的畫面:灰暗而荒漠的嚴冬對照明快而熱烈的春天。嚴冬使大地色彩盡失,那本屬于郊野、森林的迷人的綠色不翼而飛;此外,嚴冬也使人和動物都失去了性命的活氣,所有的處所一片逝世寂。在這樣的背景下,讀者在詩人的沾染下無不盼望綠色和音響。于是,在詩人的引領下,讀者好像看見了春的顏色,嬉戲的少女,以及歡唱的小鳥。通過第一節(jié)中這多少個沿著色彩和聲音而部署的比較,詩人敏捷俘虜了讀者的心靈:誰又不憧憬活力勃勃、春意盎然的風景?

在第二節(jié)中,詩人進一步提出了驅趕嚴冬的方式和愿望。作為力單勢薄的個人,他只能借助睡眠消極地回避:“但愿在睡眠中度過整個冬季!”人在大做作的四季變遷眼前顯得如斯的無助和微小。可是,有法則的四季輪回,大天然生生不息的連續(xù)還是給了人們莫大的盼望和鼓勵。因此,詩人接著又說:“但愿春天能夠戰(zhàn)退了你!”誠然,春天必定可以克服嚴冬。從第一節(jié)中“那兒曾充滿許多快樂的聲響”的“曾”,“就會再聽到小鳥歌唱”的“再”和第二節(jié)中“我們又可以在這片雪地里將花兒采集”的“又”這三個小詞上面,讀者不僅回想起春天從前的壯麗,還預感了春天將來的繽紛。恰是這三個詞承載著四季的交替,也正是這種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循環(huán)給了人們春天的憧憬,這不禁使人想起雪萊在《西風頌》結尾處那發(fā)人深省的預言:“假如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該首小詩最出色的一點也在結尾處:“我們又可以在這片雪地里將花兒采集。”其意象浪漫而巧妙。在這一行詩句中,我們讀出了詩人的情趣與迫切,一份急不可待想要采擷春天的花朵的激動。雪地與鮮花在事實世界中也許不可能同時呈現(xiàn),但這一欲望高度概括了詩人對春的渴望,讀來令人回味無限,沉迷其中。觀賞瓦爾特的這首《春天的憧憬》,我們還可以對比瀏覽兩位同是德語國度詩人的作品:保爾•海澤的抒情詩《冬春之交》和烏蘭德的《春天的信心》。前者的結尾“那是晚冬的白霜籠罩地面,還是黑刺李花初綻”和瓦爾特的“雪地里將花兒采集”有著殊途同歸之妙。

《春天的憧憬》作為一首抒懷詩富有詩人的個人休會,并用少女玩球的聲音跟動態(tài)形象地抒發(fā)了春天的復蘇,因而,有人將它歸屬于瓦爾特為民間?女創(chuàng)作的“少女之歌”系列。當然,瓦爾特究竟仍是一位政治詩人和愛國詩人,他對人間的“愁思”不可能僅僅停留在單純的四季演化的層面上,因此,他這份貌似由“寒冬”引發(fā)的“愁思”毋庸置疑乃憂國憂民之“愁思”。然而,無論是哪種“愁思”,詩人表白的都是一種迎接春天到來的歡喜心境:雪地鮮花,相去不遠。(洪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94938.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