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認為,只有大人才有不能觸碰的底線,孩子是沒有的。那你就錯了,其實孩子和我們大人一樣,都是有自己的底線的。那么,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就要注意了,不要觸碰到孩子的底線,要盡量去尊重孩子的底線,這樣的教育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孩子,必須尊重孩子的底線
1.某些丟人的毛病
某些“丟人的毛病”幼兒往往對諸如尿床之類的“毛病”十分敏感,因為他們覺得這些缺陷會使自己在同伴面前“丟面子”。所以無論是家長,還是幼兒園教師,都不應在小伙伴們面前提及,更不宜嘲笑、挖苦。
2.某些心理疾患
對于自己正罹患或曾經(jīng)罹患過的諸如孤獨癥、抑郁癥、多動癥等與心理有關的疾患,幼兒往往更為敏感。如果大人們經(jīng)常掛在嘴邊,自然不利于疾病康復。即便疾病已痊愈,當著孩子的面常常提及也等于是“揭短”,同樣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3.曾經(jīng)的過失
一些在大人看來微不足道的“曾經(jīng)的過失”,也會使得某些孩子長期耿耿于懷,只要有人提起,他們便會有“被揭傷疤”之痛。這些“曾經(jīng)的過失”可能包括:某次游戲得了最后一名,某次表演砸了鍋,某次郊游出了洋相,甚至小時候愛哭等等。
4.被體罰的經(jīng)歷
被打、被罵、被罰站等體罰往往是孩子“沒齒難忘”的痛苦經(jīng)歷,因為不僅皮肉受了苦,心靈也可能受到創(chuàng)傷。即使孩子目前已很少遭到體罰,但在旁人面前頻頻提及過去的“受辱史”,仍然會使他陷入極度尷尬之中難以自拔。
5.身體缺陷
如平足、色盲、矮小、過胖、過瘦、眼小、臉丑等生理或身體上的缺陷,盡管是“明擺”著的,但如果大人時不時提及也會使孩子失意。即便說的是很久之前的事,如出生時瘦得皮包骨或樣子像難看的“小老頭”,也會讓孩子不快。
5.獨處的小天地
幼兒往往十分看重自己獨處的小天地,并將其視為自己的“私人領地”。如果家長經(jīng)常未經(jīng)孩子同意在其“領地”里“檢查”一番,在孩子看來也是對自己“隱私”的公然侵犯。
7.保存的“私房錢”
盡管幼兒并不愛錢,也不懂得理財,但如果家長經(jīng)常對孩子保存的“私房錢”做“結(jié)算”,甚至占為己有,孩子也會感到自己的隱私?jīng)]有受到大人的尊重和保護。
8.隱私的“事”
家長不要公開暴露孩子的隱私,不能當眾說寶寶尿床,也不能把寶寶和你說的私密話抖出去,孩子可能說不喜歡某個人,也可能說長大后與某某結(jié)婚等。家長不要以為孩子小,說給別人聽也無妨。當眾暴露孩子的隱私,既傷了其自尊,又會讓他缺乏安全感,也不再信任你,融洽的親子關系被扭曲,不利于以后的家教。
9.被愚弄的“事”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遭到成人或大孩子的欺騙,比如,大孩子把洗衣粉用彩紙包好騙小孩子說“好吃”,小孩子真吃了,大孩子哈哈大笑,小孩子方知上當受騙。家長如果在小孩子面前提起這件事,既讓孩子感到難堪、后悔,又讓他感到人心復雜,不敢與人交往。被愚弄的事,家長不能拿出來嘲笑孩子,否則會讓孩子憎恨那個騙他的人,并對家長產(chǎn)生不滿。
10.被打罵的“事”
以前孩子犯了錯,家長打罵了他,如今又在別人面前提起,甚至把打罵的情形逼真地描述出來,無形中造成了對孩子的“二次傷害”。被打被罵,對孩子來說是不堪回首的“屈辱史”。往事再提,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會增加孩子對家長的反感,孩子可能會故意和家長對著干。
11.出糗的“事”
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肯定有不少出糗的事,比如,穿衣分不清正反面,說話口齒不清,總分不清“灰”和“飛”,登臺唱歌忘詞,等等。出洋相的事家長不應再提,否則,會讓孩子感到尷尬,也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千萬不要把孩子的糗事當笑料,家長一笑了之,孩子卻可能耿耿于懷。
12.干不好的事
有些平常小事,一般孩子都能干好而自家孩子卻干不好,比如2歲了還不會走路,3歲不會開童車,5歲不會搭積木,6歲不會吃魚,等等。這些事孩子沒干好,可能是因為自家孩子發(fā)育比同齡人慢半拍,這是正常現(xiàn)象。如果過分渲染就會讓孩子產(chǎn)生自卑心理,對自己進行消極的暗示,給自己貼上“低能兒”的標簽,從而影響今后的成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youjiao/1254063.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