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我們社會中普遍存在著隔代教育的現(xiàn)象,許多年輕的父母由于各種壓力、工作繁忙,將孩子交給老人來帶。老人有充足的時間和豐富的經驗,但是育兒觀念常常受到局限,再加上對孫輩的寵溺,也是令父母放心不下的問題。
當今隔代教育的類型
根據(jù)我國隔代教育存在的問題,有關專家將其分為五種類型,我們詳細來看一下各種類型的表現(xiàn)和特點。
第一種:松散自由型。老人覺得孩子年齡小,就應該以玩為主,學習是長大以后的事,所以由著孩子的性子來,過于的松散,缺乏管教。
第二種:過分監(jiān)督型。老人什么事都要督促孩子,經常檢查孩子的行為,一有不對勁就嘮叨。這樣就造成了孩子的依賴性和惰性,以及對成年人的不信任感和逆反。
第三種:嚴厲管教型。老人對孩子的批評多于鼓勵,責罰多于獎勵。這種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易使孩子產生嚴重的自卑、自閉及叛逆心理。
第四種:寵溺關愛型。老人對孩子做什么事都不放心,本來孩子可以自己做好的,但老人大包大攬,全代孩子做了,使孩子缺乏鍛煉和獨立性。
第五種:民主理解型。這種教育方式是最合理的、最科學的,尊重孩子的意愿和興趣,正確地指引孩子健康成長。
隔代教育為何不討好
隔代教育歷來受到不少詬病,我們不否認,隔代教育確實存在著不少的問題,例如老人的思想觀念陳舊,教育孩子使用的都是老觀點,使孩子缺乏開創(chuàng)性和發(fā)散性思維的培養(yǎng);老人對孫輩的溺愛和護短,易使孩子難以接受其父母的嚴格要求,形成思想和情緒上的對立等等。
但是,我們也不能以偏概全地把教育上的問題都歸結到祖輩的身上,使“隔代教育”成了許多人教育孩子失敗的借口,也成為對問題少年指責的理由。其實,年輕一代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存在著各種不科學的觀念和方法。祖輩們更容易靠經驗來帶孩子,主要原因在于一些祖輩人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知識面較窄,接受的又是幾十年前的教育,他們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較差,很容易覺得自己是“過來人”,因此,“經驗”與“科學”發(fā)生沖突是必然的了。
隔代教育也存在著優(yōu)點
如果祖輩們能夠具備一定的現(xiàn)代家庭教育科學知識,那么他們帶孩子也是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的。
1、老人自身有一種童心
老人身上本來就帶有一種童心,容易與孫子孫女建立融洽的感情,為教育孩子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礎。
2、老人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
老人一般都有充足的時間,他們愿意和孩子待在一起共享天倫,并且能在孩子傾訴的時候細心地傾聽。
3、老人帶孩子有經驗
老人具有撫養(yǎng)和教育孩子的實踐經驗,孩子在不同年齡段出現(xiàn)什么問題,老人都能知道如何去應對、處理,比父母更有耐心。
如何改善隔代教育做到共贏
不管時代如何發(fā)展,隔代教育在我國是不可避免的,一方面是由于傳統(tǒng)的家庭模式所致,另一方面也是社會現(xiàn)實所致。雖然隔代教育備受詬病,但是這種教育方式還是將長期地存在下去,那么如何改善隔代教育并讓其做到教育上的共贏,也就成為了最迫切的問題。
父母祖輩兩代人必須統(tǒng)一教育思想
雖然兩代人成長的環(huán)境和時代不同,也存在著一定的代溝和差異,但是為了孩子的教育和發(fā)展,父母和祖輩還是應該多一些溝通和交流,只有統(tǒng)一了教育思想,才能不在孩子面前暴露弊端,引發(fā)更多的問題。
找尋教育孩子的平衡點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從屬于任何人,無論是父母還是祖輩,都要冷靜地對待孩子,不溺愛、不嬌縱,讓孩子在一個良好、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中成長。
父母不要逃避自身的教育責任
父母不管有多忙,都要盡量抽時間和孩子相處,祖輩對孩子再好再親,孩子也是渴望和父母在一起的。如果不注重親子關系,那么會對孩子的性格上造成影響,會變得缺乏安全感,缺乏信任。
隔代教育并沒有錯,也不是一無是處,只要在家庭的大環(huán)境下做好調整和分配,建立統(tǒng)一的思想觀念,相信隔代教育也一定可以做到三方共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588158.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