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寶寶受欺負是忍受還是攻擊-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行為教育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還手”派:霸道比懦弱好


  案例:

  前幾天,張女士從幼兒園接回4歲的兒子樂樂時,發(fā)現(xiàn)樂樂一見她就滿臉委屈,臉頰上還明顯腫起了一塊青紫,隱約可以看出兩排小牙印。幼兒園老師解釋是同班小朋友搶玩具起沖突咬的。老師表揚樂樂很乖,挨打了并沒還手,是小朋友學習的榜樣。張女士聽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寶寶從小就打不還手,在這遍地是‘狼’的社會里,就怕善良的寶寶會成為‘美德’的祭品……”

  “不主動打人,但被打了一定要還手!蓖4歲孩子家長的王先生說,自從進入幼兒園后,寶寶已不止一次被打,每次他都教育寶寶要適當還手。他坦言,他為孩子的“懦弱表現(xiàn)”感到擔憂:“近幾年頻頻發(fā)生的校園暴力案,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孩子懦弱非常危險。霸道總比懦弱好!

  “忍讓”派:不能以暴制暴

  案例:

  黎女士說,她常常教育5歲的兒子,不能動手打人,甚至被打都不應該還手。“孩子對父母來說都是寶貝,傷了誰都不好!睂Υ,同為媽媽的劉女士很認同,她說同事的兒子很老實,在幼兒園老被欺負。同事心疼兒子,教孩子要還手。結果孩子下手太重,敲破了同學的腦袋。“小孩子不知道哪些地方不能打。一旦造成嚴重的傷害,家長會一輩子內(nèi)疚和難過。”

  專家:讓孩子“學會”打架

  “打架看似小問題,卻影響孩子性格的成長!睂<艺J為,不能簡單地以“還手還是不還手”看待此問題,關鍵在于樹立孩子自我保護的意識和引導孩子自己尋找解決的方式。“如何對孩子進行教育,怎樣讓孩子掌握好這個‘度’,尤為重要!

  父母在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孩子被打后回家哭,父母在此時應該引導其自己找到解決方式。比如父母可以問問孩子為什么被打,讓孩子回想一下自己的行為是否先有不當,若孩子沒有不當之處,教孩子向對方表達抗議,倘若遇上不講道理、專愛欺負弱者的孩子,不妨鼓勵自己的孩子跟他狠狠干上一架,讓對方知道欺負人的后果。

  3歲以上的孩子可以根據(jù)當時的情境,自己和對方的力量對比,以及老師的態(tài)度,決定自己是還手、躲避,還是和這個孩子化敵為友,或是去請大人幫忙。對幼小的孩子來說,能想出躲避或求助的辦法,也并不總意味著怯弱,有時反而是機智的表現(xiàn),能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家長不妨讓孩子學會打架,孩子通過打架可以逐漸適應集體活動,并從中學會許多,如挨打時何等痛苦、怎樣調(diào)節(jié)情緒、如何激怒對方、怎樣相互原諒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740457.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