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怎樣才能真正幫助孩子?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育兒知識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六年來,我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城市定期開設(shè)過幾十場“親子關(guān)系訓(xùn)練”課程,也應(yīng)邀在全國各地為成千上萬位來自各行各業(yè)的父母以及他們的孩子們做過有關(guān)“親子關(guān)系”的演講。演講課程里的很多內(nèi)容會隨著所遇父母孩子的不同、所遇環(huán)境的不同、所進行的互動的不同而有思路的變化、話題的延展、即興的發(fā)揮、故事的升級、風(fēng)格的演變、版本的翻新。

可是,有這樣一個話題,卻是每次課程上,我必然要堅持與父母們探討的:在孩子的成長中,父母們都希望真正地幫助到孩子,但“幫助”不當(dāng),一不小心就變成了“綁縛”,這之間的界限如何把握呢?

每次,關(guān)于這個主題的學(xué)習(xí),的確會成為一份給父母、孩子的珍貴禮物——通過學(xué)習(xí),父母們能很好地覺察自己行為和效果。

什么是真正地幫助孩子?作為父母,我們每說一句話的時候有可能是讓孩子增加力量——幫助到孩子,但也有可能是讓孩子減少力量——把孩子綁縛住。

生活中,有些話、有些規(guī)條、有些想法,是綁縛性的,父母們說出來時心里想的是為孩子好,但事實上卻有可能就把孩子的手和腳乃至心和感覺都捆綁住了。像很多根無形的繩索——不讓孩子看,不讓孩子說,不讓孩子干,不讓孩子去感覺,不允許孩子表達傷心、難過等情緒……這些漸漸地把孩子的身心越縛越緊。父母們在說這些綁縛性話語的時候,因為是無形的繩索,不易看見、不易覺察。

我們想象一下某一個家庭中父母和孩子的互動方式。

父母喜歡這樣表達對孩子的“幫助”:孩子啊,你必須這樣,你必須那樣,你不要這樣,你不要那樣,你要聽我的,我是為你好……這些話語的背后往往隱含了綁縛的模式,而這些話語在孩子身上究竟會呈現(xiàn)出怎樣的結(jié)果呢?我們看一看。

孩子從小,是不斷地聽著父母重復(fù)著這樣的話語長大的:

孩子好奇地東張西望,父母會說:孩子,不要亂看!媽媽讓你看這個,其他的不要看啊,聽媽的話就是好孩子。

孩子要表達自己的觀點,父母會說:乖,不要亂說話啊,大人說話別亂插嘴。你要聽媽媽的話,按媽媽說的做,媽媽喜歡乖孩子。

孩子想做家務(wù),父母說:你只要好好學(xué)習(xí)啥都有了,這些事別做,媽都替你做了。洗碗、掃地,都別做,這些事情媽媽來代勞了。聽話,你只要好好學(xué)習(xí),什么都有了。

孩子要交朋友,父母變色:不要跟學(xué)習(xí)不好的人來往。要聽話,你長這么大了,要自重,別亂交朋友,F(xiàn)在壞人多,媽走過彎路,媽不想讓你出門。

孩子要去爬山,父母很是擔(dān)憂:不要去爬山,爬山會有危險的。尤其現(xiàn)在外面的社會那么復(fù)雜,在家里不要出去。

孩子考大學(xué)填報志愿,父母急著插手:報一個你喜歡的專業(yè)吧,有時候找不到工作。媽是知道的,你得報一個好找工作的、有前途的。你知道我是為你好,我走的橋比你走的路還長,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還多。我有經(jīng)驗,媽是為你好,真的,以后長大你就知道了,F(xiàn)在你不開心沒關(guān)系,長大你就知道了,你要報這個我想讓你報的專業(yè)。

孩子大學(xué)畢業(yè),要找工作了,找了半年找不到,父母看不下去了:你說我怎么養(yǎng)了這么一個笨蛋孩子,到現(xiàn)在了工作找不著。你都二十幾歲了,還在家里頭,我們工資也不高,怎么養(yǎng)活你?我們將來總要比你先走一步的,你那么大了,總要自己獨立的。去,找工作去!

在這樣的成長經(jīng)歷中,孩子的眼睛被綁縛,不能看;嘴被綁縛,不能說話;心被綁縛,不能感覺;雙手被綁縛,不能做事;雙腳被綁縛,不能走路;頭腦被綁縛,不能思考;全身被綁縛,行動艱難。久而久之,孩子睜不開眼、張不開嘴、用不了心、動不了腦、甩不開手、邁不開腿,沒法向前走了。他手足無措,心里感覺悲傷、難過、辛苦、無奈。孩子很想把這一條條一道道捆綁著自己的溫柔的繩索都扯掉,掙脫這些束縛。

想象過了這樣的一個場景,我們每個人都會深深地震撼。

孩子在這樣的成長過程中感受會是怎樣的呢?有力量嗎?有自信嗎?敢走上社會嗎?答案可想而知,都是否定的。是啊,沒有任何本領(lǐng)、沒有任何自信,孩子哪里有力量出去,哪里敢出去,又能去哪里呢?

在現(xiàn)實中,很多孩子是這樣長大的。今天太多的孩子,是被綁縛著長大,最后一步都邁不出去了。

我們想當(dāng)然地就認為,當(dāng)孩子的生理年齡長大到二十多歲的時候他自然就應(yīng)該獨立了,他自然就應(yīng)該能干了,而常常忽略了在二十歲之前我們對他的培養(yǎng)和鍛煉。

父母們溫柔的繩索是多么的殘忍。常常追求對錯不顧效果,怕卻怕的是,孩子連問題都沒有問,父母就已經(jīng)自作聰明自告奮勇自以為是地給出標準答案了。父母要時常覺察自己的語言、行為,想一想它們會產(chǎn)生怎樣的效果。

其實,我們不用去翻字典,望字生義,“綁”和“幫”的區(qū)別就已經(jīng)一目了然:把繩索放在前面就是綁縛,把繩索鋪在下面就是幫助;繩索在前是絆馬索,繩索在下甚至都能有力地托起雜技演員高空的平衡。“綁”和“幫”,這兩個字的音、形都很像,但是父母的手、父母的心放錯了地方,就會導(dǎo)致完全不一樣的結(jié)果。

對待孩子,“綁縛 ”容易,“幫助 ”難。父母如果能夠智慧、再智慧些,跟隨孩子成長、幫助孩子成長,孩子的潛能發(fā)揮出來會有多么大呢?

關(guān)于綁縛和幫助,我們還要繼續(xù)厘清。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只有用心分辨,才能恰到好處地區(qū)分出“綁縛”和“幫助”。

看一看很多家長平日對待孩子成長的幾種“綁縛”法吧,你會覺得很熟悉。

孩子的媽媽太能干了,能干到她替代了孩子的手和腳,孩子成長里的所有能夠動手的事情全部被媽媽替代去做了;孩子的爸爸也太能干了,能干到代替了孩子的頭腦,幫孩子做了所有的決定。而父母這些做法的背后就隱含著對孩子的不信任。以致最后孩子什么都不能也不敢嘗試,不能也不敢去做。對于孩子來說,這種綁縛的“愛”生生把孩子培養(yǎng)成后天的殘缺,這是多么的殘酷!

還有一個小故事。學(xué)校里組織春游,老師發(fā)給每個學(xué)生一個雞蛋。大家都吃了,有個小女生很奇怪,一直沒有吃。老師問: “你怎么不吃呢?”小女生說:“這個雞蛋和我們家的雞蛋不一樣,我們家的雞蛋白白的、軟軟的,這個雞蛋很硬,怎么吃啊?”原來,從小到大,她吃的所有雞蛋都是家人給剝好的,小女生甚至沒見過完整的雞蛋長得是什么樣子。我們替代了孩子的手替代了孩子的腳,以為這樣做是在愛孩子?墒,在這樣事事都被替代的環(huán)境中長大,孩子怎么可能有自信?孩子如何走進群體、長大以后怎樣融入社會?他真的不敢走出去啊。

這樣的孩子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長大的——

孩子兩三歲了還幫他穿衣服;七八歲了還幫他洗襪子洗手絹洗澡;上學(xué)了,每天媽媽幫他削很多鉛筆、水果用牙簽插好了喂到他嘴里、扛著掃把替孩子到學(xué)校值日打掃衛(wèi)生;上大學(xué)了,陪著孩子報到、幫孩子打掃宿舍、鋪好床,有些媽媽甚至不再工作了,租間房子住在學(xué)校附近,好給孩子洗衣服。

不讓孩子玩水、不讓孩子玩沙子、不讓孩子在地上爬、不讓很大的孩子單獨上學(xué)、不讓孩子參加體育活動、不讓孩子交朋友……在安全的范圍內(nèi)不讓孩子做很多可以做的正當(dāng)?shù)氖虑椤?/p>

有這樣一對母子,有一天媽媽收到兒子寄來的一個很大的包裹。同事好羨慕,媽媽想:兒子長大了,兒子懂事了。同事們都期待著:你兒子給你寄了什么東西?打開一看,原來是積攢了很久的臭襪子、衣服,兒子讓媽媽洗好了再寄回去。

有些孩子沒有能力,很被同學(xué)們瞧不起。要知道,很多在外面被人瞧不起的孩子回家是很蠻橫的。因為他沒有鍛煉出能力,所以一些事情不會做,而被人瞧不起,在外面受了窩囊氣,回家就把氣撒在父母身上。

或許孩子三歲之前在你身邊生活,一旦他進了幼兒園,孩子經(jīng)常發(fā)火和憤怒時,你就了解,也許是你教他的方法在幼兒園沒用了、用不上了,因為幼兒園的小朋友和阿姨“不吃他那套”,當(dāng)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方法用不上了,就很著急,就想發(fā)脾氣控制人。

一兩歲的孩子就已經(jīng)會跟父母玩這個“游戲”了,他已經(jīng)學(xué)會了用哭來控制父母:孩子只要一哭,父母就會給他想要的東西。你就會滿足他的需求,就覺得你應(yīng)該給他。因為我們見不得孩子哭,非常想制止他哭,所以我們?yōu)榱瞬蛔屗,盡量滿足他。于是孩子就學(xué)會了在這個世界上只要他哭,父母就會滿足他,他就學(xué)會了哭這個方法,用哭來控制我們。于是以后他只要得不到滿足,就用哭的方法來獲得。當(dāng)他慢慢長大的時候,他也就以為只要他哭,這個世界就理所當(dāng)然應(yīng)該給他。當(dāng)然這個世界不是這樣的。今天,是不是很多年輕人這么想:就算我沒有本事,父母也應(yīng)該給我一筆錢試試。這也是綁縛孩子成長的后果之一。

據(jù)調(diào)查,現(xiàn)在很多孩子,閱讀能力非常差,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小時候爬得不夠。要知道爬行對人類有多重要——孩子開始在床上爬時,一開始只是抬頭,然后往后退,他手一撐,一撅一撅,慢慢慢慢,過一段時間,把屁股撅起來之后才能往前。過一段時間之后,他開始爬,但同手同腳,他的頭也不能夠向左向右地搖擺和做選擇。突然有一天,發(fā)生了一個“歷史性”的變化,孩子開始不同手不同腳,頭部左右看著向前爬——他的左右大腦開始連接。閱讀,一定是左右腦同時完成,看到文字,有了想法、有了感覺。

現(xiàn)在的家庭,常常是條件太好了,孩子很小的時候沒有爬夠,就開始走。沒有爬夠的孩子除了閱讀能力弱之外,平衡感也很差,很多孩子是很容易失手打到別人的,也會做一些不符合規(guī)范的事情,失去界限。

沙子和水是孩子永恒的玩具。我們大人也有同樣體會,到了海邊,光腳踩著沙子,水一會兒過來撫摸著你的腳,那感覺是不是很好?很多孩子喜歡玩沙子,在玩沙子的過程中,給了他一個空間,比如孩子的想象、他跟沙子接觸的那份感覺、他身體的感覺、他心的感覺,非常寧靜。可是我們就怕孩子玩沙子玩水把家里弄臟、把衣服弄臟,就不敢讓他玩、不想讓他玩、不能讓他玩。結(jié)果變成了,地板、衣服比孩子的成長還要重要。

我一直夢想家里有一個小院,種幾棵桂花樹,院子里挖一個沙坑,孩子可以在家里玩沙子,實在沒有條件,就把陽臺變成沙坑,孩子可以每天在沙子上滾來滾去,多好!他會跟自己的感覺連在一起。

不要小看那些有意義的游戲,它們教會孩子很多東西。

最重要的,我們要知道什么叫做幫助孩子成長,如何才能幫助孩子成長。

幫助孩子成長的一個很好的方式,就是成為孩子的顧問。我認識一位朋友,在兒子高考之前,他做了一件事: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和他兒子一起,把要報考的學(xué)校三年以來所有的信息、數(shù)據(jù)收集起來,進行了分析。分析過后,他告訴兒子:至于要報考哪所學(xué)校、什么專業(yè),你自己決定。但是你知道,你做決定的時候一定要慎重,不管你做什么樣的選擇,因為做完決定之后的代價是要由你自己承擔(dān)的,我和媽媽想替你承擔(dān)都承擔(dān)不了,所以你要認真做選擇。但是爸爸也可以告訴你,人生是馬拉松,就算你這次沒有選擇好,誰說馬拉松比賽跑在前面的一定贏?

你看,這位爸爸多么智慧:第一,告訴孩子做選擇一定要慎重,讓兒子自己做決定,所以要用心、要認真。但是并沒有放任不管,而是幫他做分析、做顧問。第二,告訴孩子萬一選錯了志愿也不要緊,人生是馬拉松誰說跑在前面跑得快的就一定贏?孩子,這次萬一你做決定沒有做好也不要緊的,你的人生依然很好。

再講兩個關(guān)于幫助的故事吧。

一家三口,爸爸媽媽和一個七歲的小女孩,決定周末去游樂場玩。爸爸媽媽對女兒說:“這一次和平時出去玩可不一樣,不是爸爸媽媽帶你,是你帶著爸爸媽媽玩。這次我們總共花三百塊錢,錢由你來掌管、行程由你安排,怎么去、買門票、玩什么、吃什么,都由你來決定。好不好?”女兒又開心又新奇,認真地接過錢來,開始策劃整個活動。

帶著爸爸媽媽坐車到了游樂園,女兒去買門票,征求爸媽的意見 ——玩什么項目,在女兒的精心安排下,全家玩得很開心。

玩累了渴了,女兒去買雪糕,挑挑這個,看看那個,算算手里的錢,最后選擇了綠豆雪糕,買了以后遞給爸爸媽媽,說:“綠豆的,又好吃、又下火、又解渴、又便宜。 ”

游樂場的一天,一家人其樂融融,玩得又開心、吃得又好、錢也花得恰到好處。只是家庭活動中一個很簡單的換位,在快樂中,父母就幫助女兒鍛煉了學(xué)會用錢、做計劃、照顧他人等好多種能力。

還有一個故事。還記得五歲的小男孩洋洋嗎?

這是一個外婆鼓勵洋洋學(xué)滑旱冰的故事。

廣場上幾米長的一個緩坡下面,洋洋穿著旱冰鞋,扶著欄桿,在學(xué)滑旱冰。外婆不時地在旁鼓勵: “洋洋勇敢些。 ”洋洋想要滑上緩坡,外婆說:“洋洋,躬起身子,腿擺動的幅度大一些!”洋洋試著試著,就做到了,滑了上去。

從始至終,外婆沒有扶洋洋一下,外婆自己也從來不會滑旱冰,但是洋洋很快就在外婆的幫助下學(xué)會了滑旱冰上坡。你看,外婆是怎么幫助到洋洋的呢?這些,叫做真正地幫助到孩子成長。

親子如是

1.反省自己,對孩子我們是“綁縛”多,還是“幫助”多?

2.你真的信任孩子嗎?你自信有方法培養(yǎng)獨立的孩子嗎?

3.做什么,是真正幫助孩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1065703.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