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孩子符合父母期望的目標時,家長往往不吝嗇自己的表揚。但孩子長大,面臨的困難增多,獲得家長的表揚卻越來越少。例如有個男孩子,上中學后,感覺功課比小學難了,每天要付出的學習時間比原來多了,在班上的名次也不再是名列前茅。因為他的學習成績下降,媽媽開始不停地提醒“別發(fā)愣,趕快做作業(yè)”,“別看電視,趕快背單詞”,“放學趕快回家,別和同學瞎玩兒”。每天,孩子不知道如何面對學習中出現(xiàn)的困難,但卻必須面對媽媽的嘮叨?荚囀×耍瑡寢寫嵟,“每天辛辛苦苦,管你吃,管你喝,你卻拿這樣的分數(shù)報答我,你把我的臉都丟光了”。媽媽的脾氣越來越壞,越來越愛嘮叨,面對這些嘮叨,孩子不知怎樣和她溝通。一次,上課他給同學傳紙條被老師留下通知了家長,終于積壓了很久的家庭沖突爆發(fā)了。父親打了他,甚至說一些很絕情的話,面對這一切,他不知如何是好。
其實,這時候的父母也不知該怎樣幫助他。面對孩子,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越來越束手無策,表現(xiàn)得越來越沒有耐心。于是他們選擇了幾千年沿襲下來“棍棒下面出孝子”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在他們看來,“這一切都是為孩子好”。然而,孩子的心卻在被深深地傷害了。
最終他們能選擇的就是用什么方法去挫敗父母,以及到什么地方去發(fā)泄對家庭的憤怒。離家出走,到網吧去,就是不上網,也不想再學習。甚至選擇割腕、服藥、開煤氣等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傊,一切都是為了逃出父母的控制。
柏大夫強調說,表揚是有效溝通的捷徑,但功利性的表揚卻會將親情隔離。作為家長和老師應更多地關注孩子努力的過程,并對他的行為、品行加以贊許,而不是看中結果。批評孩子時也要講究方法,最好就事論事,不要全盤否定,尤其是對其人品、人格的否定。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440894.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