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個月教育課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育兒知識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本階段提供了12個寓教于育兒之中的訓練方法,包括六項能力,其中1、2為認知能力;3、4為語言能力;5、6為大運動能力;7、8為手的技巧能力;9、10為交往能力;11、12為自理能力。

u 自理能力
1. 認識數(shù)字和漢字
給寶寶看掛歷的數(shù)字,從最容易認的數(shù)字“1”開始,大人拿一根鉛筆與數(shù)字“1”比較,讓寶寶跟著大聲念“1”。寶寶可能更喜歡像糖葫蘆的“8”字,挑出來,讓寶寶跟著念“8”。寶寶學會這兩個數(shù)字后,帶寶寶先看門牌有沒有數(shù)字,或者門口停放的車輛有沒有1和8,再帶寶寶看商店的門牌、車站站牌上的號碼有沒有1和8。在看數(shù)字的同時,可以教幾個與所學數(shù)學相關的漢字,如“鉛筆”“商店”“車站”“胡同”等,并同時讓寶寶念出來,這樣在學會數(shù)字的同時,又學會了漢字。
認識漢字和數(shù)字,可以訓練寶寶記認符號的能力。在記認符號方面?zhèn)人的差異很大。有的寶寶認識的漢字和數(shù)字比較多,而有的卻不愿意學認。這與寶寶所處的環(huán)境有關,如果父母經(jīng)?磿鴪蟆⑾缕、記賬、計算等,就會潛移默化地感染寶寶引起他的好奇心而想學認。一般而論,寶寶在學會第一個漢字時,如果受到大人的表揚,寶寶有了成功的喜悅,就會樂意繼續(xù)學,但重要的是保持旺盛的興趣,而不是指標。
2.認識日用品的用途
日常生活中讓寶寶觀察大人的活動,如用牙刷刷牙、用杯子漱口、用梳子梳頭、用毛巾洗臉等。寶寶雖然不會說自己所認識的東西的名稱,但是會用動作來表示。大人應趁勢把每樣東西的名稱告訴寶寶,并同時讓他學會說出來,例如“牙刷刷牙”“梳子梳頭”“毛巾洗臉”等。漸漸地寶寶就會理解每件日用品的用途了。
認識日用品的用途,可以培養(yǎng)寶寶的認知能力。寶寶首先是通過看別人用這些東西而知道日用品的具體用途的。表達能力好的寶寶會說出來,表達能力差的,除了讓寶寶多觀察外,還要多教寶寶說,使他加深對各種日用品具體用途的認識。另外應引導寶寶關注其他的用品,如廚房的用具、書寫的用具等,擴大寶寶的觀察面、增加認知范圍。

u 語言能力
3.背誦兒歌
寶寶在15個月時能背兒歌的押韻詞,經(jīng)過3個月的練習,有的寶寶已經(jīng)會背誦兩首兒歌,有的能背誦一首兒歌。但仍有部分寶寶還未開口說話,對這部分寶寶大人應加強與寶寶的對話,尤其是給寶寶多講故事,多提問題,讓寶寶練習發(fā)音回答。實際上每個寶寶都有一個沉默期,在此期間寶寶的大腦不斷積累外界的信息,累積到一定的程度就會發(fā)生質(zhì)變,自然而然地說出來,這是由量變到質(zhì)變的必然過程。當寶寶聽著大人朗誦,或者聽其他寶寶背誦時,他實際上也在默默的背誦著。所以帶寶寶去聽別的小朋友背誦兒歌,或者讓他站到隊伍中去,會激勵寶寶的背誦熱情。
背誦兒歌,可以訓練寶寶的語言和按順序記憶的能力。平時大人給寶寶講故事時,如果注意聲音起伏和語氣聲調(diào),就會促進寶寶對兒歌的喜愛,樂于背誦。背誦實際上是在經(jīng)過多次默讀的基礎上,逐漸熟練脫口而出的,當寶寶聽大人朗讀時,他也在心里默讀。如果參與到小朋友的朗誦中,學會背誦就更快些。如果家長讓1歲半到兩歲內(nèi)的寶寶盡快學會背誦兒歌,對入學后的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
4.學說“我1歲”
寶寶從10個月起,當大人問:“你幾歲”時,寶寶會豎起食指回答。當寶寶會開口說話后,大部分的寶寶會說“1歲”,少部分的寶寶會說“我1歲”。大人可以通過游戲讓寶寶早一點學會說“我”。例如,寶寶在玩心愛的玩具時,大人故意問:“這是麗麗的吧?”寶寶會著急地拍拍自己的胸脯表示是自己的,會開口的寶寶會馬上說:“寶寶的”,這時大人教寶寶說“我的”,用“我”代表自己。經(jīng)過多次練習后寶寶就能應對自如了。
學說“我1歲”,可以測試寶寶的理解能力。學一個字“我”似乎比學兒歌容易,實際上并非如此!拔摇笔堑谝粋代名詞,寶寶只有理解了它的意義,才能更快地學會。這一階段學說“我1歲”,實際是為以后寶寶學會轉(zhuǎn)換角色,聽到問“你”時,用“我”來回答打基礎。

u 大運動能力
5.踢球
大多數(shù)男孩子都愛踢球,爸爸可帶著寶寶到戶外去練習。此時寶寶單腳還不會站穩(wěn),可以教他用手扶著一棵樹,或把身體靠在支撐物上,用一只腳踢球。開始時寶寶不會掌握方向,爸爸先做示范,向著瞄準的方向踢球,然后讓寶寶反復練習一段時間后,他就會準確地將球踢出,而且越踢越遠。
踢球,可以訓練寶寶的體能。孩子之間的差異很大,身體強壯的男孩子,剛會站穩(wěn),還沒學會走就會扶著東西踢球了,會走以后進步更快。會踢球的寶寶動作靈活,能克服障礙,較少生病。家長經(jīng)常陪同寶寶在戶外踢球,對寶寶的體能發(fā)展會大有有幫助。

6.鉆洞
在兒童游樂場里,有些設備如同隧道一樣,可讓寶寶鉆進去爬一段距離,第一次帶寶寶鉆洞時,可先讓寶寶跟在大孩子的后面,體驗幾次后他就敢于獨自鉆洞了。大人在家里也可以給寶寶制造一些鉆洞的機會,例如把一個紙箱兩頭打開,讓寶寶鉆過去,再通過桌子下邊鉆進床下面再爬出來,這樣反復練習,寶寶到了游樂場就會很容易克服黑暗,自己找到亮光鉆出來。
鉆洞,可以訓練寶寶克服困難的能力。勇敢的寶寶能順利地鉆過去,膽小的寶寶因為膽怯而不敢進去,這就需要家長給寶寶多創(chuàng)造一些機會,如果利用家里現(xiàn)有的條件先練習練習,寶寶到了游樂場就再也不怕鉆洞了,而且還會感到樂趣無窮。

u 手的技巧
7.積木搭橋
準備兩塊同樣大小的方積木做橋墩,并相距一段距離擺好,將一塊長板形積木放在兩塊方積木上塔成一座橋。家長做完示范后,讓寶寶按同樣的方法搭橋。也可以用弓形的積木造一座拱橋,要把弓形積木的兩端放正到橋墩上,如果放歪了,橋就容易倒塌。用3塊正方形的積木也可以搭成橋,要讓寶寶反復練習才能做到。
積木搭橋,可以訓練寶寶估量平衡的能力。寶寶最初并不懂得如何估量,只是經(jīng)過多次的嘗試,才摸索出一些經(jīng)驗。許多寶寶都是在會搭橋以后才逐漸喜歡上搭積木的,這是因為有了成功的體驗,感到自己有了能力。搭積木還可以鍛煉寶寶的結(jié)構(gòu)想象力,訓練寶寶對方位、方向、立體感的圖像思維能力,對今后學數(shù)學和物理都有很好的幫助
8.袋中摸物
把寶寶已經(jīng)認識的4~5件日常用品放入布口袋中,留出只能伸一只手的空隙,然后讓寶寶把手伸進去摸,另一只手也可以在口袋外面幫助摸。當寶寶摸到一種東西時,大人可引導回想過去用過的東西,然后讓寶寶說出物品名稱,說完后打開口袋驗證。
袋中摸物,可以培養(yǎng)寶寶利用觸覺辨認物品的能力。整個過程是一個觸覺感知過程,首先寶寶只有認識了這些物品,腦子里有了物品的輪廓,用手辨認物品才能確認。第一次只辨認一些日常用品,以后可以辨認玩具,等到寶寶認識了數(shù)字或拼音字母后也可以放到口袋中辨認,使寶寶手的辨認能力加強。寶寶能準確辨認物的輪廓,對畫畫有幫助。能準確辨別數(shù)字和拼音字母,對今后寫字有幫助。鼓勵寶用雙手在口袋內(nèi)外同時觸摸,因為雙手共同操作對輪廓信息的了解更豐富,易得出正確答案。


u 交往能力
9.分享好吃的
奶奶的生日到了,媽媽早就準備了好吃的晚餐,還買來了生日蛋糕。爸爸因為有事要很晚才能回家,這時可讓寶寶替爸爸留一些好吃的,媽媽先作示范,然后讓寶寶學著大人的樣,把每樣菜都用大勺子盛放到爸爸的盤子里,最后再讓寶寶給爸留一塊蛋糕。
有些大人心疼寶寶,經(jīng)常在盤里挑最大的蝦、最好吃的部分給寶寶,慢慢就會把寶寶慣壞了。如果平時在家里就養(yǎng)成好東西大家分享,在大人的言傳身教下,就影響到寶寶。所以大道理常常是從小事做起的,有好東西大家分享是日常小事,卻能培養(yǎng)寶寶關心別人的良好習慣。
分享好吃的,可以培養(yǎng)寶寶對親人的關心,同時可以了解家長對寶寶的教育是否合理。如果分享已經(jīng)成為生活中的習慣,寶寶自然會把好吃的東西分給別人,否則只會留下來自己享用。所以,分享的問題實質(zhì)上是家庭教育的問題。這個測試提示家長從現(xiàn)在起,讓寶寶養(yǎng)成關心親人的習慣,以后才能關心更多的人。
10.拉大圈
全家人手拉手形成一個大圈,然后打開錄音機,順時針方向一圈一圈地走,等下一個樂曲開始就反方向走。如果家里來了客人,就同客人一起拉大圈,并邊唱邊走或者按一定的節(jié)拍做拍手、跺腳、轉(zhuǎn)圈等動作,就會更好玩了。
拉大圈,可以培養(yǎng)寶寶融入群體的能力。有的寶寶很愿意同別人手拉手圍著圈玩耍,有的寶寶卻抗拒,不愿意進入群體中。這固然與人的性格有關,但也與小時候是否有這方面的鍛煉有關。對于那些從小只跟著某個照料人,對其他人表示抗拒的寶寶,家長應給寶寶創(chuàng)造鍛煉的機會。首先從家庭內(nèi)部開始,讓寶寶經(jīng)常同親人接近,接納家里的所有人,并逐漸接觸其他人。拉大圈是以游戲的方式訓練寶寶接納陌生人,使寶寶能較快進入群體中的好游戲。

u 自理能力
11.學入廁
先把小座圈墊放在馬桶上,矮板凳放在馬桶前,然后幫寶寶踏上板凳,坐在馬桶上。男孩還要跟爸爸學會站著小便。大人要細心觀察,及時做好帶寶寶入廁的準備,經(jīng)過幾周的練習,讓寶寶自己入廁。穿紙尿褲的寶寶的練習,可以安排在白天,晚上再用紙尿褲。
學入廁,可以訓練寶寶大小便的自理能力。其實1歲半以后的寶寶就可以開始鍛煉大小便自理的能力了,大人按時領寶寶入廁,讓他養(yǎng)成入廁排泄的習慣。已經(jīng)會找盆的寶寶比較容易學會自己入廁,尤其是男孩子學會了站著尿尿后,就更喜歡入廁,而不喜歡坐盆。因為幼年期寶寶的膀胱容量小,因此白天小便次數(shù)多,容易尿褲子,夜間愛尿床。一般過了青春期,膀胱容量增大后,這些情況會自然消失。遇到這些寶寶大人白天應該常帶他入廁,晚上大人每晚就應定時叫寶寶入廁,慢慢就可以減少晚上尿床的次數(shù)。
12.學擦鼻涕
給寶寶每天準備一條清潔的手絹疊好放在衣兜內(nèi),只用于擦鼻涕、擦臉、擦手;几忻暗膶殞毐翘楹芏,應用備用的紙巾擦鼻涕。擦鼻涕時用手先壓著一個鼻孔擦另一個鼻孔,然后把紙巾疊攏;再用同樣的方法擦第二個鼻孔,擦凈后扔去紙巾入紙簍內(nèi)。平時如果有少量鼻涕時,可以用手絹擦凈,然后把手絹用過的一面往里疊,放在衣兜里。
學擦鼻涕,可以訓練寶寶自我保潔的能力。寶寶有保持自己整齊清潔的意識,感到有鼻涕就會用手絹清理,主要應靠父母的耐心指導與訓練。大人應替寶寶每天準備干凈的手絹,并指導寶寶正確的用法,讓他能方便清理。其次,家庭的衛(wèi)生習慣對寶寶的影響很大,如果全家人都很愛干凈,寶寶也會養(yǎng)成愛干凈不隨地吐痰、隨地扔紙巾的習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zaojiao/448524.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