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馬修在2歲的時候是個十分專注的孩子。在玩游戲時他總是全神貫注,到了該離開的時候總是很難讓他停下來。一天他正玩得起勁,到了我們要出門的時間(我們的一個約會要遲到了),瑪莎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把馬修硬抱到了門口,馬修像一般2歲大的孩子那樣吵鬧著、掙扎著。起初,瑪莎像平常那樣有一種“嗨,這兒是我說了算”的想法,并且認為要馬修馬上服從自己是完全合情合理的。但是當她把哭鬧、掙扎著的孩子抱出門的時候,她意識到自己的教養(yǎng)標準出現(xiàn)了偏差,她并沒有用最佳的辦法來解決問題。她所做的行為是出于她急著要去赴約,并沒有顧及馬修的需要,馬修需要事先提醒、需要有一個逐漸的過渡。她認識到在馬修正玩得高興的時候,突然要他停下來并不符合他的天性,盡管我們的確有時間的限制。他并不是要公然地違抗他的媽媽,而只是忠實于自己的意愿。他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告別他原先的活動,于是她平靜地把他帶回到玩耍的地方,同他一起坐下來,然后一起說“再見,玩具;再見,卡車;再見,小汽車。”直到他能夠從玩耍中輕松地擺脫出來。這只不過花了幾分鐘的時間,不這么做的話,我們就得在車里把同樣的時間浪費在與馬修鬧別扭上。這不是一個什么“技巧”或者“方法”;這種教養(yǎng)行為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于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互相尊重,以及瑪莎對馬修的了解。這么做完之后,瑪莎感覺很好,因為這么做讓她達到了目的——沒費什么口舌就輕松地把馬修帶出了家門。她讓馬修學會了不用發(fā)脾氣就能從玩耍中擺脫出來的方法,這就是我們所討論的教養(yǎng)的全部內(nèi)容。
我們認識到,如果我們在做出決定時對孩子們的需求也加以考慮的話,那么對他們的教養(yǎng)就會具有很好的效果,認識到這一點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最初的時候我們總是感到擔心,害怕會讓孩子們控制了我們,因為我們在書上讀到過好的父母總是能控制住局面,而且也從別人那里聽說過這一點,我們自己就是帶著這樣的觀念長大的。然而,我們發(fā)現(xiàn)顧及孩子們的觀點實際上有助于對他們加以監(jiān)督和管理。“了解孩子”成了我們懂得如何去教養(yǎng)他們的關鍵,他們知道是我們在起著主導作用,因為我們會幫助他們成為聽話的孩子。爸爸媽媽最了解他們,在他們心里和我們心里對這一點都確信無疑。
3. 幫助你的孩子尊重權威
父母們,你們得管教好自己的孩子,這是教養(yǎng)入門里面的基本原則。但是,你做了孩子的父母并不意味著你就能自然而然地在孩子的生活中扮演好一個值得信賴的權威角色。如果你要求孩子必須聽你的話,“不然就會……”,他可能會照你的話去做,但是,他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怕你而不是尊重你。“尊崇汝父汝母”自古以來一直是一條給人以啟迪的教誨,并不是要孩子“怕”父母。尊崇既意味著服從,又意味著敬重。
如何才能讓子女尊敬你呢?一個權威的角色需要兼有和藹與睿智這兩種稟性。你首先必須與孩子建立起親密的關系,要從照料嬰兒、逗寶寶開心做起。在這么做的過程中,你就會逐漸地了解你的孩子,你的寶寶也會建立起對你的信任。對權威的尊重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的。一旦孩子信賴你會滿足她的需求,她也就會信賴你給她作出的限制。有一天,我問一位母親為什么會對自己在孩子面前的權威角色如此自信,她說:“我這么有把握,主要是因為對孩子的了解。”由于她了解她的孩子,她就能夠睿智地指導他們,并且確信他們會聽她的話。許多父母把管教孩子與控制孩子混為一談。睿智的、有權威的父母并不是直接去控制自己的孩子,而是控制住局面,以便讓孩子能夠輕松地學會控制自己。子女回報給父母的是真誠的信任和敬重,而不是害怕和反抗。
4. 為孩子確定規(guī)則
你必須為孩子確定規(guī)則,同時又必須創(chuàng)造條件使得這些規(guī)則容易遵循。孩子們需要有劃定的界限。沒有界限,小孩子們就不能茁壯成長,甚至不能生存;他們的父母也會不得安寧。去了解、學習嬰幼兒的處境,蹣跚學步的嬰兒總是精力充沛的,富有探索的精神,這是他們的任務。而對環(huán)境進行控制是父母的任務,這包括兩個方面:限定合理的范圍以及提供環(huán)境,也就是說在家里營造一個環(huán)境,使得孩子們?nèi)菀鬃袷卮笕私o他們劃定的限制。要管教一個滿地亂跑的幼兒,劃定界限這一部分的任務就是要對快要惹上麻煩的、冒險探索的孩子說“不”;而提供環(huán)境這一部分的任務是為孩子安排一個不會發(fā)生危險的家庭環(huán)境,讓身心都閑不下來的小家伙們有一個玩耍和學習的安全場所。
5. 期待孩子服從管教
孩子是否聽你的話取決于你的態(tài)度,你指望他順從你,他就會做到這一點;如果你放任他,他也就不容易聽你的話。當我們問起那些聽話的孩子的父母為什么他們的子女會服從管教時,他們都回答說:“因為我們期望他們聽話。”這句話聽起來很簡單,可是許多父母都忽略了教養(yǎng)的這個基本道理。他們太忙了,他們的孩子“太任性”,他們這么找借口:“這只不過是一個特殊的成長階段。”
在孩子們出生后的最初幾年里,如果你不告訴他們,他們壓根兒就不明白什么行為是可接受的、什么行為是不可接受的。
一天晚上,在一個小朋友們喜歡去的餐館里,我們觀察到兩個家庭用截然不同的辦法來處理同樣的教養(yǎng)問題。一個家庭2歲半的小女孩在座位的隔板上爬來爬去,一直不停,直到打攪了鄰座的顧客。父母輕聲地阻止她:“別這樣!”但這并不能讓爬個不停的小女孩停下來。顯然,這個小女孩一點也不懂得這樣爬來爬去是讓人不可接受的,她得到的信息是:“我們希望你別再爬來爬去。但是你一定要爬,那是你的事,我們可不管。”另一個2歲半的男孩卻得到了根本不同的信息,做出了不同的行為。這個家庭的父親讓孩子坐到他的身邊,時不時與孩子交談幾句,始終讓他參與到全家的談話中去。當這個小男孩開始爬來爬去的時候,他父親馬上就制止他,溫和地把他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通過積極地引開孩子的注意力,并且既尊重孩子又對他加以限制,這個父親向孩子傳遞了信息,讓孩子知道大人希望他能夠克制自己,不要爬來爬去,因為那樣做會影響鄰座的顧客。小男孩子得到的信息是:任何翻越隔板、爬過座位的做法都是不允許的,他把這個經(jīng)歷留存在了他的記憶當中,等下次他們再去餐館時會回想起來,到時候他大概很少再會去爬過座位。
第二個家庭的父親是否表現(xiàn)出了對孩子行為的控制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他的控制是理性的。如果把你的意志強加給孩子,期望她服從你的管教,而損害了親子關系的話,那么你就是濫用了對孩子的控制。如果你堅持要孩子對你順從,并且?guī)椭⒆庸芎米约、控制自己,那么你就是在用一種良好的方式管教孩子,能夠幫助孩子培養(yǎng)起內(nèi)在的控制力。請你記住,孩子們需要有所限制,以免感到失去控制,而且他們也希望父母能夠固守這些限制。他們會不斷地試探這些限制的底線,看看你是否會毫不動搖地堅持。假如你放棄了限制的底線,孩子就會感到焦慮不安,覺得沒有一個人能夠強有力地控制他。對于孩子來說,他會為此提心吊膽。
在下面的章節(jié)中,我們將教你如何在孩子身上培養(yǎng)一種合作的態(tài)度,使他愿意對你順從。此外,我們還將告訴你一些能夠引起孩子注意力的竅門,以及如何讓孩子的注意力保持足夠長的時間,以使孩子能夠理解你的想法。孩子只有在懂得了你對他說的話之后,才能照著你的話去做。為了使你的孩子成長為一個好相處的人,你必須設想他應該具有什么樣的行為,然后幫助他去遵守這些行為。長大之后,孩子會為此而感謝你。
6. 用榜樣來教養(yǎng)孩子
你應該樹立讓孩子效仿的榜樣。成長中的孩子的頭腦就像一塊海綿,吸收人生的各種經(jīng)歷;它還像一架攝像機,捕捉著他聽到和看到的一切,把所有的圖像存儲到腦海中為日后所用。這些存儲起來的圖像,尤其是被孩子生活中的重要人物頻繁地重復的圖像,就構成了孩子的個性——孩子的自我——的一部分。因此,作為家長,你的任務之一就是提供良好的素材讓孩子去吸收。
你可能會說:“但是我自己都做不到完美。”確實如此,沒有一個家長是十全十美的。在本書的寫作過程中,我和瑪莎常常有這樣的感慨:“我們懂得所有這些道理,但還是不斷地犯錯誤。”實際上,仿效完美的榜樣是危險的——不論是父母還是孩子都達不到這么一個目標(話雖如此,還是有許多家庭試著去這么做,因而受到了損害)。你的孩子所感受到的總體印象才是重要的,你偶爾犯點小錯誤或者發(fā)泄一下感情,并不會給孩子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如果大人總是習慣于發(fā)脾氣,那么憤怒也就成了孩子自身的一部分,孩子會認為這是人們對待生活的方式。假如大人展示給孩子的是幸福和信任,偶爾才會有憤怒的訓斥,那么孩子就看到了健康的榜樣:人們在大多數(shù)時間里都是開開心心的,但是有時候碰到的麻煩事也會讓你生氣,你會面對這些問題,在解決了之后又會回到快樂輕松的狀態(tài)。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zaojiao/48630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