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學生活化策略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地理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地理作為一門應用學科,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地理教學只有和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才能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怎樣實現初中地理教學生活化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切入:

  一、切入學生的興趣點,把學生生活與地理學習巧妙結合起來

  有關資料顯示初中學生的興趣愛好都有共性,一是初中學生都喜歡神秘稀奇的事物,“聽聞或搜集地理的奇聞趣事”“不同地區(qū)的旅游景觀和風土人情”“天文知識”等,這與初中學生身心發(fā)展的水平和思維特點密不可分。二是初中學生喜歡關乎生存的實踐知識!白匀粸暮Φ念A防、觀測”,這屬于本能上對安全的需求,也是馬斯洛需求理論中的第二層需求。三是學生喜歡有針對性的實踐活動,比如“野外考察、參觀”。相比之下,被學生理解為踏青游玩的野外活動比“社會調查訪問”“制作模型”等這些任務性太強的事情更自由、更輕松,任務性過強會給學生帶來壓力,而初中學生學習自主性和自控力偏弱,因此學生更喜歡自然活動。四是學生不喜歡過于抽象的技能知識。如“各種地理現象的原理探究與分析”“各種地圖的辨識與繪制”等內容,邏輯性強,抽象思維要求高,不容易被掌握。了解了初中學生的興趣點,地理教學生活化才有的放矢,針對興趣點、非興趣點應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導、轉化。1.從學生要做的事情切入。很多學生在假期都會有出游打算,增長見識,領略風情。根據這一普遍現象,提前與學生溝通他們的出游計劃,引導他們看地圖,幫助他們設定合適的路線,提前準備好當地餐飲、酒店、交通的相關信息,并針對學生的不同需求給予他們生活地理方面的幫助,比如說有的學生關心當地的特產,就繼續(xù)引導他們去探究為什么當地生產該特產,為什么別的地方沒有,繼而引出當地地理要素的相關分析,鼓勵他們自主探究,增強獨立自主的能力和敢于擔當的責任感。學生在解決了出游前期準備問題的同時,又獲得了地理知識方面的自然拓展,這樣一來他們對這些地理知識的掌握不但不會覺得是壓力,并且很自豪自己能夠解決相對復雜的出游規(guī)劃。2.從學生常談論的事物聊起。比如說學生常談論的“英倫范兒”,可以與倫敦奧運會聯系在一起,鼓勵他們多運動,保持一個健康的身心,并且給學生講英國的紳士文化和當地的風土人情,又延伸至2019年即將在巴西舉行的奧運會,對這個國家做了簡單介紹后,又讓他們以小組討論的方式暢所欲言,學生就在聊天中自然而然地拓展了知識面。因此,教師要做的就是幫助和引導學生,綜合各種知識,把地理學科和其他學科在生活中的應用結合起來,讓學生學到生活的知識,拒絕人為地割裂、僵化以書本為本。

  二、搭建自由展示的平臺,把學生聯系生活的主動性激發(fā)出來

  1.舉辦“我來講”的小講師活動。這項活動貫穿學生學習地理的整個過程,但要注意的是要根據他們的實際能力分階段層層深入。第一階段,學生在地理方面的知識儲備不是很豐富,就以課本的基礎知識為核心,給學生設定問題,讓學生結合日常生活自行探索解決問題,并將過程、原理通過自己的整理,在老師和同學面前以講課的形式表述出來。剛開始時,學生都放不開,而且都是那么幾個性格活潑自信的學生踴躍上臺,后來通過小組推薦、輪流坐莊、教師點將等方式逐步過渡,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進來,都能夠在講臺上展現自己、鍛煉自己,從而在掌握知識點的同時幫助別的學生學到更全面的知識,在自行探究和講解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聯系生活的能力和水平。第二階段,在學生有了一定的知識、生活經驗儲備后,教師就不設定問題,讓學生在學到的基礎地理知識的前提下自找問題,讓學生主動把課堂學習和生活中的事物融合起來,讓學生帶著問題掌握生活地理,領悟生活地理給人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從而實現生活與地理教學的自然融合和滲透。2.舉辦“我來想”的地理小發(fā)明活動。筆者曾拜訪過一位年近半百的師傅,十幾歲的時候學過“黃河流經的省份”這一知識點而至今牢記,究其原因是當時他的老師告訴他如何把這些省份串成順口溜,他的老師還讓學生把一些知識點與歌曲聯系起來記憶,比如說“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等。初中地理教師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嘗試使用這些有效的地理學習方法,讓學生自己總結效果、達到認可、自己應用并與其他同學分享,鼓勵學生開動腦筋、自行探索地理與生活的聯系,成為地理學習的小發(fā)明家。

  三、打開學生視野,把學生聯系生活的能動性發(fā)揮出來

  可以走出集中聽課的教室,走進探究性的實驗室;走出相對封閉的學校,走進生活化的社會……,這些都需要調動學校、家庭和社會的資源,共同協作才能實現,F在城市的學生五谷不分的不在少數,就實踐課里野外生存能力這一版塊來說,絕大部分學生根本不認識可食的野菜,知道兩種及以上野菜的學生更少之又少,其中一小部分學生還是父母帶著他們一起挖野菜時才認識了薺菜。學生對關乎生存的有用地理知識如此匱乏,實在有必要補上這一課,那么就需要從課堂、學校走出去,到野外探究什么可吃、如何辨別方向等,可以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充分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學到書本上學不到的一些生活知識。走出去天地更寬、見識更廣?傊處熓且龑д,要恰當迎合學生心理,讓學生覺得教師是自己的知心人,會比一味高高在上的教導更容易被接受。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1124539.html

相關閱讀:初中地理圖像教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