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分層教學法,是為了讓傳統(tǒng)的淘汰式教學法轉化為積極主動的進攻式學習法,讓學生的認識和知識水平都能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讓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從教師希望學生學,轉變?yōu)閷W生渴望老師教。初中是一個比較特殊的階段,學生從小學到初中,由于種種原因,會造成個體之間的差異,在學習基礎和接受能力上都會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如何讓全體學生都能在初中階段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展,是一個值得教育工作者認真研究的問題。根據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盧姆的“教學目標分類學”的理論,我在數(shù)學教學中,利用分層教學進行了嘗試,接班后首先是先對全班學生從各個角度進行調查、摸底、排隊,分成三類,一類:只有30%的學生,基礎掌握比較全面,可列為優(yōu)等生;二類:有50%的學生,基礎掌握一般,可列為發(fā)展生;三類:還有20%的學生,基礎較差,可列為學困生.同時我還用了另一種說法,就是A組為金牌組,B組為銀牌組,C組為銅牌組.這樣學生即使分在了C組也不會有什么自卑感.我還對學生說,我們的分組只是暫時的,每一次測驗我們都會對學生進行重新分組,同時我們來比賽,看看誰在A組的時間最長,B組的誰先沖進A組,C組的誰先沖進B組,以下是我的具體做法:
一、分層備課
在備課中,要把握教材的難易程度,我把教材分為三類:(一)易于接受,能夠直接運用的知識點;(二)難以理解,帶有一定解題技巧的知識點;(三)需要發(fā)散思維,逆向思維,變式解題的知識點。在備課的時候,根據學生分層的具體情況,進行分層備課,設計有梯度的教學方案。
二、分層上課
分層上課,就是根據學生分層的情況,并在教學過程中,教授基礎性記憶性知識的時候,側重于適合目前知識點的第三類學生,讓她們得到表現(xiàn)的機會,樹立在學習中的信心。讓她們感受到老師的信任。在教授存在聯(lián)系和發(fā)展的公式定理時,側重于第一類學生,并且可以讓她們上臺來講解,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和對自己所學知識的肯定,以此類推,根據不同等級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不同的上課內容和側重點,這樣可以兼顧所有學生,而且有的放矢,能調動起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課堂上,采用分層教學后兼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現(xiàn)自身的價值,主動發(fā)揮,有收獲,又要把分層上課的思想融人教學全過程中,使課堂教學產生最佳的效果.同時了學生中“吃不飽”和“吃不了”的矛盾.真正提高了課堂效果。
三、分層作業(yè)
這是分層上課后的必要一環(huán),也是與分層上課配套使用的,學生作業(yè)是鞏固接受知識的過程,也是我們教師獲取教學信息的重要手段.按分層教學的要求,授完新課后,我一般設計幾套練習題,如基本題、加深題和能力題。讓學生有所選擇,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主動獨立地完成,使其獲得學習成功的喜悅,從而避免布置作業(yè)一刀切而引起的抄襲風氣。在實施一段時間后,學生不再把作業(yè)當作負擔了,除極少數(shù)的學生外,都以自己能做完兩組或三組題而感到自豪。在進行章節(jié)或階段性信息反饋考查時,是按一定的比例設計,通常基本題占80%,加深題占15%,能力題占5%,這樣分層設計的問題隱性地體現(xiàn)在試卷中。一方面,同一尺度了解學生掌握所學知識的情況.及通過分層教學,學生掌握知識程度的變化,以便以后在教學中調整分層教學的尺度;另一方面,以防損害學生的自尊心,促使學生向高一級層次轉化。
四、分層輔導
實施分層教學,對學生課堂練習和課余作業(yè)施行個別輔導和分層輔導尤其重要.要追求全體學生數(shù)學素質的提高,練習題的設計要有“跳起來摘果子”的問題。各層次的學生在接受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困難和出現(xiàn)錯誤.對發(fā)展生和學優(yōu)生可讓其互相討論,解決問題,有時還可以參與他們的討論,去聽聽他們對問題的理解方式,了解他們出錯的真正原因。學困生中出現(xiàn)的問題,他們一般不會主動來問,所以常常是在他們做作業(yè)或是看書的時候主動去問他們.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期待:有時也會安排那些學得好的同學去幫助他們。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促使他們更有信心地繼續(xù)下面的學習。
五、分層教學效果
通過分層教學。每個學生對學習數(shù)學都產生了較濃厚的興趣,能力和素質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逐漸使自己獲得了自信心.學生能主動自覺地學習,教學逐步從顯性轉到隱性.隱性的分層教學再向整體教學過渡。從而達到整體提高的目的。
六、分層教學的反思
這種分層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分層的目的就是要關注每一個學生,對每一個學生給予不同程度的肯定,讓他們自身都有一定的發(fā)展.但分層也僅是一種手段,最根本的還是我們教師自身要有過硬的教學能力.有較強理論知識.更要有對學生無私的愛,因為學生親其師,才樂其學。
來源:新浪博客·清風冷月博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huzhong/324678.html
相關閱讀:初中數(shù)學:“傻做題”不如“巧做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