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康樂一中2015—2015學年度高二第一學期期中考試歷史文試題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試卷說明:

康樂一中2015-2016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考試卷年級:高二級(文科)開卷 科目:歷史考試時間:90分鐘 試卷滿分:100分第I卷(選擇題)注意:第I卷(選擇題)答案全部涂到答題卡上,否則不能得分。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35小題70分。每小題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1.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边@一主張屬于 ( )A.儒家“仁愛”思想 B.墨家“兼愛”思想C.儒家“禮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2.春秋戰(zhàn)國時代,諸子百家講政治時大多站在民眾一邊,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與其他各家不同,為君主作參謀,專替君主打算。這一家是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3.2.009年4月25日,第十九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在山東舉行。開幕式上由10部巨型“書”拼接而成的背景墻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書博會開幕式的背景墻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為背景墻選配孔子的兩句名言,下列最合適的是( ) ①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②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 ②④D.②④4.傳統(tǒng)文化強調(diào)人要奮發(fā)有為,勇于擔當。下列名句中體現(xiàn)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的有( )①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②鞠躬盡瘁,死而后已③位卑未敢忘憂國④天下興亡,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⑤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5一個時代的政治文明與同時代的思想文化密切相關,下列相關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智者學派的產(chǎn)生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繁榮B.儒家思想的獨尊導致了封建大一統(tǒng)局面出現(xiàn)C.羅馬法的發(fā)展完善與羅馬疆域的擴展相關聯(lián)D.明末反封建民主思想折射出封建制度的衰落6.梁啟.超曾說,如果讓孔子當國民政府的教育總長,他一定會像法國那樣,把教育部改為教育美術(shù)部,把國立劇場和國立學校看得一樣重,并且還會改良戲曲,到處開音樂會,忙個不停。這說明儒家 ( )A.主張用仁愛之心調(diào)節(jié)和發(fā)展私立教育 B.強調(diào)有教無類,注重發(fā)展私立教育C.注重美育對首先修養(yǎng)的輔助作用 D.注意借鑒不同文明,進行教育改革7. 某高三同學在課外閱讀康德的《什么是啟蒙》遇到了兩個字跡模糊的文字:“必須永遠有運用自己x x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帶來人類的啟蒙。”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x x”必定是 ( ) A .知識 B.信仰 C.理性 D.權(quán)利8.智者運動、文藝復興、啟蒙運動被稱為西方思想史上三大思想解放運動,對三者共同點的表述,正確的是 ( ) ①提倡科學,反對迷信②肯定人的價值與尊嚴③反對封建束縛④促進人性的解放 A .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④9.宋人刑?上疏稱:“臣少時業(yè)儒,觀學徒能具經(jīng)疏者百不一二,蓋傳寫不給。今(雕)板大備,士庶之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時之幸也!边@說明 ( )A.藏書成為人們追求的時尚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C.技術(shù)進步推動了文化發(fā)展 D.儒學得到廣泛傳播10.列關于古代文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A.殷商時代的甲骨上已有關于日食的文字記錄B.殷商青銅器有屈原向上蒼發(fā)出“天問”的圖像C.隋代燒制的陶器上有李白的“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詩句D.宋代的詩文扇上的鄭板橋所題“難得糊涂”之語11.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曾說:“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后世莫能繼焉者也!爆F(xiàn)有如下名句( )①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②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當當一粒銅豌豆 ③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④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⑤漢之西都,在于雍州,實曰長安……華實之毛,則九州之上腴焉 請按照上述所體現(xiàn)的文學體裁出現(xiàn)之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A.④③①⑤② B.③①④⑤② C.④⑤①③② D.①②③④⑤12.哥白尼、牛頓和愛因斯坦被稱為近代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其理論的共同之處是 ( )A.得到了科學實驗的驗證 B.改變了人類對自然世界的認識C.推動了技術(shù)的重大突破 D.科學地概括出物質(zhì)運動的定律13. 虎溪三笑”講的是儒者陶淵明、道士陸修靜、僧人慧遠一起品茗暢談、樂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虛構(gòu)的,卻在唐宋詩歌、繪畫作品中時有出現(xiàn)。據(jù)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實的結(jié)論是,當時A.儒道佛出現(xiàn)融合的趨勢 B.佛教開始傳入中國C.詩歌創(chuàng)作呈現(xiàn)繁榮局面 D.繪畫風格以寫實為主14.明清之際是一個“天崩地裂”的時代,“一些最敏銳的心靈”進行了一場痛定思痛的反思。下列哪項屬于其反思后的主張A.“天人感應” B.“工、商皆民生之本” C.“存天理,滅人欲” D.“以法為本”、“法不阿貴”15.“君設其本,臣操其末;君治其要,臣行其詳;君操其柄,臣常其事”(《申子?大體篇》)。這實質(zhì)上反映了A.君主專制集權(quán) B.君臣共理國政 C.君權(quán)兼并相權(quán) D.君臣分工明16.“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內(nèi)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應”繼承了這一思想的表現(xiàn)是A.“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shù)者,皆絕其道,四使并進”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D.“與天同者,大治;與天異者,大亂”17.文廟是中國古代官方興建的祭祀孔子的場所,產(chǎn)生于唐代,宋代逐漸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興建,元代在貴州、云南,清代在新疆、東北等地也相繼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表明A.興建文廟是加強專制統(tǒng)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學教育的興起階段C.文廟的興修導致了程朱理學的產(chǎn)生 D.文廟的修建是城市經(jīng)濟發(fā)展的需要 A.主旨在于維護社會和諧發(fā)展 B.體現(xiàn)了封建倫理道德觀念C.與封建專制制度建立相適應 D.反映了對儒學的批判繼承19、蘇軾認為:“(在唐代)詩至杜子美,文至韓退之,書至顏魯公,畫至吳道子,古今之變,天下之事畢矣!睂Σ牧现邢嚓P歷史人物成就的敘述,正確的是A.杜甫是唐朝全盛時期的著名詩人,被稱為“詩仙”B.顏真卿的楷書雄健、寬博,樹立唐代楷書典范C.韓愈是宋明理學的開拓者D.吳道子集風俗畫創(chuàng)作的大成20、據(jù)《與公肅甥書》記載:“憶昔時邸報,至(明)崇禎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寫本!睂Α盎畎妗崩斫庹_的是A.活版技術(shù)從明代開始使用 B.活版之前信息傳遞均用手抄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活版在四大發(fā)明中出現(xiàn)最晚21、宣傳“不在乎《圣經(jīng)》之外設計的律禮”,并導致“權(quán)力由教會向政府轉(zhuǎn)移”的歷史事件是 A.14世紀的文藝復興 B.16世紀的宗教改革 C.1688年的“光榮革命” D.18世紀的啟蒙運動文藝復興時期說我?guī)缀踉敢庠倌贻p幾歲,這是因為我相信在最近的將來一個黃金時代就要來臨。這句話體現(xiàn)了A.為創(chuàng)造現(xiàn)世的幸福而奮斗的樂觀進取精神B.重視物質(zhì)享受、追求貴重金屬的時代特征C.批判宗教信仰、追求個性自由的強烈愿望D.追求理性、自由、民主、科學的生活態(tài)度25.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學說“必須首先從已有的思想材料出發(fā),雖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經(jīng)濟的事實中”。最能印證其主旨的是 A.商品經(jīng)濟催生了歐洲近代啟蒙思想 B.人文主義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學色彩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義 D.人民主權(quán)學說豐富了法國啟蒙思想26.歐文忠《盤車圖》詩云:“古畫畫意不畫形,梅詩詠物無隱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見詩如見畫!保ā秹粝P談》)該詩描繪的繪畫及其風格是 A.文人畫,重視寫意 B.山水畫,重視寫實 C.花鳥畫,濃墨重彩 D.人物畫,形神俱備27.彼得.蓋伊在其著作中寫道:“對成千上萬知道它的人和的觀察家來說,在1760年~1800年之間,生活徹底改變了”。“這個時代瘋狂地追求發(fā)明”。這種精神可能出現(xiàn)在 A.法國 B.英國 C.德國 D.美國28.1919年英國《泰晤士報》曾刊登標題文章——“科學革命”,兩個副標題是“宇宙新理論”、“牛頓觀念的破產(chǎn)”。具有“科學革命”意義的理念是 A.日心說 B.量子 C.相對論 D.經(jīng)典力學29.某中學研究性小組擬出一期題為“走進京劇”的墻報。同學們就欄目標題提出四組方2,其中準確的是 A.乾嘉落戶 同光揚名 民族瑰寶 B.戲曲之祖 生旦凈丑 曲苑奇葩C.元末初創(chuàng) 京城獻禮 聲名鵲起 D.四大徽班 康乾京華 獨領風騷30 .明清時期,以大量記敘日常生活瑣事和平民百姓見聞為主的章回小說蓬勃興起并長足發(fā)展。這主要是因為( )A.白話文已開始流行 B.文學素材日益豐富C.市民階層逐漸擴大 D.思想控制空前嚴密31、宣傳“不在乎《圣經(jīng)》之外設計的律禮”,并導致“權(quán)力由教會向政府轉(zhuǎn)移”的歷史事件是 A.14世紀的文藝復興 B.16世紀的宗教改革 C.1688年的“光榮革命” D.18世紀的啟蒙運動2010年7月2日電:據(jù)中央電視臺報道,中共中央政治局今天召開會議,決定2010年10月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會議指出“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成果,促進經(jīng)濟長期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边@一指示精神與下列哪一中國古甘肅省康樂一中2015—2015學年度高二第一學期期中考試歷史文試題(無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er/581484.html

相關閱讀:2018河北唐山一中高二歷史下學期期末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