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三語文查缺補漏試題(含答案海淀區(qū))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xué)習(xí)網(wǎng)




2015年海淀區(qū)高三語文查漏補缺題

一、語基部分
詞語
1. 填入下面文段橫線處的虛詞恰當?shù)囊豁検牵?)
①人類來說,理想的居住環(huán)境是山水園林城市,當然,最富有魅力的城市還是歷史文化名城。有的歷史文化名城是國家的首都;有的②不是首都,③在這里曾發(fā)生過具有歷史意義的重大事件;有的在經(jīng)濟文化、宗教等方面曾經(jīng)產(chǎn)生過重大影響。④有一點很關(guān)鍵,就是歷史文化名城保留了比較多的文化遺跡。⑤,是不是歷史文化名城,主要看它是不是有豐富的歷史遺跡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A. 對 即使 也 還 所以 B. 對于 雖然 但是 還 總之
C. 對 雖然 但是 也 所以 D. 對于 即使 也 也 總之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論文抄襲的事件在學(xué)術(shù)圈外的領(lǐng)域也頻頻發(fā)生,這就不能不引發(fā)我們?nèi)シ此迹翰还苣男心臉I(yè),動輒將論文作為職稱晉升、業(yè)績考核的標準,是否完全合適?
B. 在政府和公眾齊心協(xié)力的大環(huán)境下,正該破除那些蠱惑人心、擾亂視聽的“房價危言”,惟其如此,嚴打炒房,保障民生才能有一個清明的輿論環(huán)境。
C. 電視劇《黎明之前》播出前并未大事宣傳,可播出后卻被認為是《潛伏》之后最好的一部諜戰(zhàn)劇,媒體和觀眾的關(guān)注和議論不斷升溫。
D. 亞冠聯(lián)賽小組賽上,魯能泰山隊的另一個對手韓國首爾FC隊以大比分贏得了剛結(jié)束的比賽。從目前的形式來看,泰山隊的亞冠之旅格外艱險。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熟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痪涫牵?)
A. 據(jù)有關(guān)人士稱,房價問題涉及當?shù)卣㈤_發(fā)商、投資公司、建材企業(yè)等諸家利益,平抑房價將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具體操作殊非易事。
B. 目前我國原鹽年產(chǎn)量約6800萬噸,其中加碘食鹽90%以上是井礦鹽,產(chǎn)自于內(nèi)陸。由此可見,海水遭核污染與食用鹽荒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事。
C. 對有潛力的優(yōu)秀年輕干部,組織部門就是要趕鴨子上架,讓他們到基層單位挑起重擔(dān),在實踐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中摸爬滾打,鍛煉成長。
D. 媒體稱,中共中央、國務(wù)院頒布施行《關(guān)于對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國(境)外的國家工作人員加強管理的暫行規(guī)定》,是對“裸官”念起了緊箍咒。
答案:
1. B(①處,對應(yīng)后面的“……來說”應(yīng)該選“對于”;②③兩處可以從語義上加以分析,承接前文,不是首都便缺少文化名城的要素,所以兩個分句之間應(yīng)構(gòu)成轉(zhuǎn)折關(guān)系,應(yīng)為“雖然”“但是”;④處,承接前文的內(nèi)容,是前文內(nèi)容的補充,應(yīng)該“還”;⑤后面的句子“是不是歷史文化名城,主要看它是不是有豐富的歷史遺跡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顯然是對整個段落論述的總結(jié),屬于結(jié)論,所以應(yīng)該填“總之”。)
2. B(惟其,表示因果關(guān)系,跟“正因為”相近;此處應(yīng)用“惟有”。A動輒,動不動就。C大事,中性,大力從事,如“大事渲染”;大肆,貶義,毫無顧忌地(做壞事),如“大肆吹噓”“大肆揮霍”“大肆活動”。D格外,非常、特別;額外、另外。此句是突出魯能泰山隊目前形勢的困難處境,用“格外”很恰當。)
3. C(趕鴨子上架:比喻迫使做能力所不及的事情。既然是優(yōu)秀年輕干部,就有能力去做事,所以用“趕鴨子上架”比喻不恰當。A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比喻動極小的部分就會影響全局。B八竿子打不著,形容二者之間關(guān)系疏遠或毫無關(guān)聯(lián);D緊箍咒,比喻束縛人的東西。)

銜接連貫
將序號按語意連貫的要求填入下列文字橫線處。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乘船在兩岸夾山的漓江上航行,最能讓人感受到“桂林山水甲天下”。船舷外,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面對這一幅幅彩墨畫,你不能不嘆服詩人詩句的貼切:桂林的山啊漓江的水,情一般深啊夢一樣美……
①山色雖無幽深,但青蔥明麗:山石層層累累,刀劈斧削,觸目是造化形成的溶洞
②江水穿峰過巖,曲曲折折,仿佛銀河化為了大地上的飄帶
③江峰臨江陡起,談不上海拔,但氣勢依然雄險;峰巒相連,蜿蜒形成一道道優(yōu)美的曲線
④江面彌望中一抹抹深深的碧色,使人心醉;近處的江水卻又清澈見底,蕩人心胸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③④①②
答案:
D (根據(jù)“桂林山水”的提示,應(yīng)按照下面的順序排列:由山寫到水,由上寫到下,由遠寫到近,由宏觀寫到微觀)

文學(xué)常識
依據(jù)下列對聯(lián),依次判斷所指的文學(xué)家正確的一項是 ( )
①定六藝于杏壇,紹虞夏商周之統(tǒng);藏諸經(jīng)于魯壁,開關(guān)閩濂洛之傳。
②質(zhì)而綺,真而醇,自可傳之千古;樽中酒,籬下詩,豈甘了此一生。
③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采有后主遺風(fēng)。
④筆諍時政,心在蒼生,萬戶爭傳新樂府;堤建西湖,神歸東洛,千秋永祀老詩翁。
A.孔子 李白 李煜 陸游
B.屈原 陶潛 李煜 白居易
C.孔子 陶潛 李清照 白居易
D.屈原 李白 李清照 陸游
答案:
C

二、文言文部分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蔣隱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書。其子立恭,能詩。皆意度闊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獨與余相得也。
是歲三月朔,余三人者,攜童子四五人,載酒肴出游。天未明東行,過洪山寺二里許,折北,穿小徑可十里,度松林,涉澗。澗水澄澈,深處可浮小舟。旁有盤石,客坐十數(shù)人。松柏竹樹之陰,森布蒙密。時風(fēng)日和暢,草木之葩爛然,香氣拂拂襲衣,禽鳥之聲不一類。遂掃石而坐。
坐久,聞雞犬聲。余招立恭起,東行數(shù)十步,過小岡,田疇平衍彌望,有茅屋十數(shù)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歲,素發(fā)如雪,被兩肩,容色腴澤,類飲酒者。延余兩人坐。牖下有書數(shù)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難于言。叟識其意,曰:“老夫無用也。”各懷之而出。
還坐石上,指顧童子摘芋葉為盤,載肉。立恭舉匏壺注酒,傳觴數(shù)行。立恭賦七言近體詩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騎而過者,余故人武昌左護衛(wèi)李千戶也,駭而笑,不下馬,徑馳去。須臾,具盛饌,及一道士偕來,遂共酌。遭士出《太乙真人圖》求詩。余賦五言古體一章,書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飲道士不已。道士不能勝,降跽謝過,眾皆大笑。李出琵琶彈數(shù)曲。立恭折竹,竅而吹之,作洞簫聲。隱溪歌費無隱《蘇武慢》。道士起舞蹁躚,兩童子拍手跳躍隨其后。已而道士復(fù)揖立恭曰:“奈何不與道士詩?”立恭援筆書數(shù)絕句,語益奇,遂復(fù)酌,余與立恭飲,少皆醉。
已而夕陽距西峰僅丈許,隱溪呼余還,曰:“樂其無已乎?”遂與李及道士別。中道隱溪指道旁岡麓顧余曰:“是吾所營樂丘①處也!庇种傅琅蕴一ㄕZ余曰:“明年看花時索我于此!
既歸,立恭曰:“是游宜有記。”屬未暇也。
是冬,隱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與立恭豫約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幾,余歸廬陵,過立恭宿別,始命筆追記之。未畢,立恭取讀,慟哭;余亦泣下,遂罷。然念蔣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屢矣,而樂無加乎此,故勉而終記之。手錄一通,遺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記。
(取材于 楊士奇《游東山記》)
注:①丘:墳?zāi)埂?br>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有茅屋十數(shù)家,遂造焉 造:拜訪
B.降跽謝過 謝:感謝。
C.明年看花時索我于此 索:尋找
D.而樂無加乎此 加:超過。
答案:B(“謝”是“認錯、道歉”的意思)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遂掃石而坐 B.有茅屋十數(shù)家,遂造焉
棄甲曳兵而走 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
C.樂其無已乎 D.遂與李及道士別
其孰能譏之乎 彼與彼年相若也
答案:C(C組的兩個“其”都是副詞,加強反問語氣,相當于“難道” “怎么”。A項中的“而”是連詞,第一個表示承接關(guān)系,第二個表示修飾關(guān)系。B項中“焉”,第一個是代詞,作賓語,相當于“之”,那里;第二個是兼詞,相當于“于之”,在那里。D項中的“與”,第一個是介詞,和、同;第二個是連詞,和)
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隱溪隱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謹慎,樂觀曠達,對生死也很淡然;雖然年事已高,還能怡情山水。
B.立恭性情率真,能飲酒,好讀書,擅長詩歌寫作,與作者有著很深的交往,對已逝的父親充滿懷念。
C.立恭提議出游后應(yīng)該有游記,可是作者因為事務(wù)繁忙,一直未能寫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動筆寫成。
D.主要記述了游東山的情況,表現(xiàn)了作者與隱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對老友逝去的感傷。
答案:C(“是游宜有記”的意思是“這次游覽可得寫篇游記”,再者一直未能寫成,不僅僅是事務(wù)繁忙,還因為“未畢,立恭取讀,慟哭;余亦泣下,遂罷”)
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立恭折竹,竅而吹之,作洞簫聲。

(2)已而道士復(fù)揖立恭曰:“奈何不與道士詩?”

參考答案:
(1)立恭折斷一根竹子,鑿出孔吹奏起來,發(fā)出洞簫一樣的聲音。
(2)一會兒道士又向立恭拱手行禮說:“為什么不給我詩呢?”
(第(1)句中的關(guān)鍵字是“識”、“無用”和“懷”,分別是“知道、懂得、明白”、“不需要”(本人認為譯為“沒有用處”也可),“懷藏、懷揣”(如“懷其璧,從徑道亡”)。第(2)句關(guān)鍵詞為“竅”、“作”,分別是“鑿孔”(本人以為“挖孔、鉆孔”更貼切)、“發(fā)出”。第(3)句的關(guān)鍵詞是“揖”、“奈何”、“與”,分別是“拱手行禮”、“為什么”、“給”。(本人感覺答案的翻譯不夠貼切,不如譯為“先生為什么不肯送我一首詩呢?”)

參考譯文:
洪武二十八年,我旅居武昌。武昌有位蔣隱溪先生,祖上也是我們廬陵人,已經(jīng)八十多歲,愛讀道家書。兒子立恭會寫詩。父子二人都是氣度曠達的人,平日深居簡出,隱藏自己的志向和才氣,不隨便與人來往,只和我情投意合。
這年三月初一,我們?nèi)藥е奈鍌童仆,攜帶酒食,出門遠游。天還沒有亮,朝東走,走過洪山寺二里左右,向北拐,走小路大約十里,穿松林,趟水過山澗。澗水清澈,深處可以泛小舟。溪邊一塊大圓石,能坐十幾個人。青松翠竹,綠陰掩映,十分茂密。這時風(fēng)和日麗,野草與樹木的花朵盛開,香氣飄拂沾染衣裳襲人,百鳥爭鳴。于是動手清掃石面,坐在上面。
坐了許久,聽見雞叫聲和狗吠聲。我招呼立恭起身,向東走了幾十步,翻過一道山岡,只見田野平坦廣闊,近處有十幾間茅舍。于是前去拜訪。一位約有七十多歲的老者,長長的頭發(fā)像雪一樣白,披落在雙肩,面容紅潤光澤,好像是會飲酒的人。老者邀請我們兩人坐下。窗下有幾套書。立恭抽出一冊《列子》,我拿起一部《白虎通》,都想把書帶走卻不便開口索取。老人看出了我們的心思,說:“這兩部書我沒有用處。”于是,我們兩人各自將書揣在懷里,告辭離開。
回到石上坐下,分派童子摘來芋葉當盤子,把肉放在上面。立恭舉起酒葫蘆斟酒,傳遞酒杯依次喝了幾輪,立恭乘興寫了一首七言近體詩,我和了一首。酒喝到一半,有一個騎馬經(jīng)過的人,竟是我的老朋友武昌左護衛(wèi)李千戶。他先是感到驚訝,相視一笑,卻并不停留,徑直驅(qū)馬離開。不久,便備辦了豐盛的酒菜,帶著一位道士一起來。于是我們和他們一起喝酒。道士拿出一幀《太乙真人圖》請我們題詩。我題寫了一首五言古詩。立恭不寫,只一味地向道士敬酒。道士不能承受,躬身告饒,引得眾人捧腹大笑。李千戶取出琵琶連彈數(shù)曲。立恭也折斷一根竹子,鉆了幾個孔,吹奏起來,發(fā)出洞簫般悅耳的聲音。隱溪老先生也忍不住唱了一闋費無隱的《蘇武慢》。道士翩翩起舞,兩個童仆也跟在他后面拍著手跳了起來。之后,道士再次拱手行禮問立恭:“先生為何不肯為貧道賦詩!”立恭提筆寫了幾首絕句,詩句更加新奇。于是重新喝酒,我和立恭酒量不大,都有些醉意。
不久,太陽西下,距離西邊山峰只剩一丈多了,隱溪先生喚回我倆,說:“玩樂難道沒有止境嗎!”于是,我們和李千戶、道士拱手作別。途中,隱溪先生指著道旁山岡腳下,回頭對我說:“這里就是我修建墳?zāi)沟牡胤。”又指著路邊的桃樹囑咐我:“明年賞桃花時就到這里來找我吧!
回來之后,立恭對我說:“這次游覽可得寫篇游記!笨墒钱敃r我沒有閑暇寫作此文。
這年冬天,隱溪先生竟溘然長逝。我痛哭哀悼。第二年寒食節(jié),與立恭相約去給老人家掃墓。沒想到那時我又鬧了一場病,未能如約前往。過了不久,我將要返回廬陵,臨行特地到立恭府上留宿話別,這才動手追記東山之行。沒有寫完,立恭拿去讀,邊讀邊哭,我也忍不住潸然淚下,于是再次擱筆。但是想到與蔣氏父子交情深厚,況且我在武昌游山玩水很多次了,但是從沒有比這一次更快樂的,所以(強撐病體)盡力地記述完這一次游歷。我(把這篇游記)親手抄錄了一遍,送給立恭。
東山春游的第二年,八月初三日記。

三、古詩部分
(一)下面的散曲,完成第1—3題。
[越調(diào)]
平湖樂 堯廟秋社
王惲
社壇煙淡散林鴉,把酒觀多稼。霹靂①弦聲斗高下,笑喧嘩,壤歌亭外山如畫。朝來致有,西山爽氣,不羨日夕佳。
[注]①霹靂:琴名。
1.對這首散曲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曲堯廟社日活動情景,展現(xiàn)了當?shù)氐拿耧L(fēng)民俗。
B.“社壇煙淡散林鴉”暗示了村民舉行祭祀活動的季節(jié)。
C.“山如畫”遠山明麗的風(fēng)光,渲染烘托社日活動。
D.本曲用詞清新高雅,但是整體仍不失通俗樸茂的本色。
2.簡要概括堯廟社日中村民們的活動。
3.“不羨日夕佳”化用了哪首詩中的哪句詩?借此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參考答案:
1.(B.本句并沒有暗示出祭祀活動的季節(jié),暗示點在詩歌的題目中“秋社”兩字。)
2.村民們舉杯暢飲喜慶豐收;彈琴賽歌歡聲笑語。
3.化用陶淵明《飲酒》中的“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一句。陶淵明寫的是隱居之樂,而曲作者表達了積極用世的志向和與民同樂的意趣。
(二)下面這首元散曲,完成1、2題。
[正宮]
塞鴻秋 潯陽即景
周德清①
長江萬里白如練,淮山數(shù)點青如淀②;江帆幾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飛如電。晚云都變露,新月初學(xué)扇,塞鴻一字來如線。
[注] ①周德清(1277~1365),號挺齋,高安(今屬江西)人。②淀:即藍靛,藍色染料。
1.請各舉一例說明這首散曲運用的三種修辭方法。

2.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來又構(gòu)成了一幅色彩絢麗的潯陽山水圖。請分別從寫景的順序和
動靜的角度對這首散曲作簡要賞析。
 
參考答案:
1.①比喻,如將長江比作白練,將江帆比作疾箭,將下瀉的山泉比作閃電,將天上一字排開的飛鴻比作一條線等。②對偶,如一、二兩句對偶,三、四兩句對偶,五、六兩句對偶等。③比擬,如說新月“學(xué)”扇。
2.從寫景的順序看:一、二兩句寫長江萬里,遠山重重,寫的是大處、遠景;三、四兩句寫江上輕帆,山泉飛流,寫的是個體、近景;五、六兩句則是從前四句的白天轉(zhuǎn)到傍晚,又由地面轉(zhuǎn)到天空。? 從動靜的角度看:一、二兩句側(cè)重寫江山的雄偉壯麗,是靜態(tài)的;三、四兩句著重寫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飛流,是動態(tài)的。
(三)閱讀下面兩首古詩,回答問題。
秋夜獨坐(節(jié)選)
王維
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夜 深
周弼
虛堂人靜不聞更,獨坐書床對夜燈。
門外不知春雪霽,半峰殘月一溪冰。
1.兩詩中均寫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請具體說明。

2.兩詩中均有“獨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試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王詩寫的是“秋夜”,寫了山中果落、燈前蟲鳴的現(xiàn)象;周詩寫的是“春夜”,寫了春雪初停、殘月掛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詩描寫的是動景,周詩描寫的是靜景。
2.王詩寫的是悲哀孤獨的心境。一、二句寫詩人獨坐的孤寂和歲月流逝的悲涼;三、四句寫草木昆蟲零落哀鳴,更添悲哀。周詩寫的是寧靜安適的心境。一、二句寫詩人獨坐燈下苦讀,不覺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變化,襯托了詩人夜讀時的投入和專注。

四、小閱讀部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1近些年來,價值觀問題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但是,作為價值觀核心概念的“價值”及相關(guān)概念,在國內(nèi)理論界一直存在著許多似是而非的看法,影響了我們對價值觀問題的理解,因而有必要厘清一些基本概念。
○2現(xiàn)代價值觀的“價值”概念,直接來自于經(jīng)濟學(xué)的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但就其拉丁詞的本義和現(xiàn)代哲學(xué)語境中的含義而言,卻遠遠超出了經(jīng)濟學(xué)的范疇,是一個包含倫理學(xué)、美學(xué)、宗教學(xué)、政治學(xué)所指涉的具體價值形態(tài)的,與“善”通用的概念。因而,價值首先指的是人們所希冀和追求的“好”生活,表征著人的存在的目的性;經(jīng)濟學(xué)意義的含義只是第二位的。
○3但目前存在的一些對價值的界說,恰恰是這種意義的倒置。無論是過去把“價值”歸結(jié)為“效用”,還是現(xiàn)在把價值等同于“利益”,都是倒置的例證。如此一來,價值的理想性和超越性不見了,因而也就談不上對各種效用和利益問題的批判性審視了。其實,正是價值由現(xiàn)實趨向理想的向度,在人們的觀念世界聳立起一個與完滿和終極的整體相關(guān)聯(lián)的價值觀。所以,作為人的生命之自覺形態(tài)的價值觀,不僅能夠引導(dǎo)人們追求自身的利益,協(xié)調(diào)人們之間的利益沖突,還能夠召喚人們不斷地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實現(xiàn)自由全面的發(fā)展。
○4如果把價值歸結(jié)為利益,又進而把利益作為思想的坐標,那就只能產(chǎn)生功利的并且是近視的價值觀——以官職、金錢、稱號等外在形式化的東西作為人的價值尺度,而不是看重人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行、真才實學(xué)、精神境界。的確,“名利”并不純?nèi)皇侨说摹吧硗庵铩,而是?gòu)成人的社會規(guī)定性的要素,這些要素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確證人的社會存在和能力,在現(xiàn)代社會尤其如此。但是,這些東西只是人們借以實現(xiàn)自由的有限手段。如果人們在某一社會中普遍地陷入名韁利索,人的生命價值的平等和人格尊嚴得不到應(yīng)有的尊重和維護,那么這個社會就“異化”了。這也是我們反對把“價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
(取材于張曙光《關(guān)于價值概念的理解》)
1.下列關(guān)于“價值”概念的理解,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項是( )
A.具有經(jīng)濟學(xué)方面的意義,這是最根本的、第一位的。
B.可以把它概括為“效用”,也可以把它歸結(jié)為“利益”。
C.首先與倫理學(xué)、沒學(xué)、宗教學(xué)、政治學(xué)相關(guān),其次與經(jīng)濟學(xué)相關(guān)。
D.是人們希冀和追求的終極目標,它僅僅表征著人存在的目的性。
2.第③段提出了“與完滿和中級的整體相關(guān)的價值觀”,請簡述這個價值觀能夠產(chǎn)生的作用。

3.結(jié)尾畫線處“反對把‘價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這“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
1.C
2.①引領(lǐng)人們用積極的行為爭取達到自身的利益,并協(xié)調(diào)人際利益關(guān)系;
  ②召喚人們不斷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③使人的自由全國發(fā)展成為現(xiàn)實。(意思對即可)
3.①如果認為價值就是利益,只能產(chǎn)生功利的、追求諸如官職,金錢,稱號等外在形式化東西的價值觀; ②社會因為普遍追求名利,不尊重和維護人的生命價值的平等和人格尊嚴;③社會就會被“異化”。(意對即可)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文化時間
①時間有“向”的概念,并不是一直都有的。潮水、冬夏二至、季節(jié)、星辰的循環(huán)往來,這些現(xiàn)象使許多原始人把時間看作一種基本上不斷循環(huán)的有機節(jié)奏。他們想,既然時間跟天體的循環(huán)運轉(zhuǎn)分不開,時間本身也應(yīng)該是循環(huán)的。白天跟隨黑夜,新月代替舊月,冬天過了是夏天,為什么歷史就不這樣?中美洲的瑪雅人相信歷史每260年重復(fù)一次,這個周期他們叫拉瑪特,是他們?nèi)諝v的基本單元。
②時間的循環(huán)模式是希臘各宇宙學(xué)派的一個共同點。亞里士多德在他的《物理學(xué)》中說:“凡是具有天然運動和生死的,都有一個循環(huán)。這是因為任何事物都是由時間辨別,都好像根據(jù)一個周期開始和結(jié)束;因此,甚至?xí)r間本身也是一個循環(huán)!彼苟喔饘W(xué)派的人相信,每當行星回到它們初始相對位置時,宇宙就重新開始。公園4世紀的尼梅修斯主教說過:“蘇格拉底也好,柏拉圖也好,人人都會復(fù)生,都會再見到同樣的朋友,再和同樣的熟人來往。他們將再有同樣的經(jīng)驗,從事同樣的活動!焙孟袼袣v史的事件都裝在一個大輪子上一樣,循環(huán)不已。
③英國天體物理學(xué)家愛丁頓提出的“時間之箭”引起了我們內(nèi)心的恐懼,因為它意味著不穩(wěn)定和變遷。它所指向的是世界的末日,而不是世界的重新再生。羅馬尼亞人類學(xué)者、宗教史學(xué)者埃里阿德在他名為《永恒回返的神話》的書里,認為世上從有人類以來,多半的人都覺得循環(huán)時間更令人安慰,而將它緊抱不放。這樣,過去也是將來,沒有真正的“歷史”可言,于是死心塌地地承認再生和更新。
④猶太基督教傳統(tǒng)把“線性”(不可逆)的時間,直截了當?shù)亟⒃谖鞣轿幕,由于基督教相信耶穌的生、死和他的上十字架受難,都是唯一的事件,都是不會重復(fù)的,西方文化終于把時間堪稱是穿越在過去和未來之間的一條線。基督教出現(xiàn)以前,只有猶太人和信仰拜火教的波斯人認同這種前進式的時間。
⑤不可逆時間深刻地影響了西方思想,為達爾文的進化論開辟了道路,從而把我們和原始生物在時間上連接起來?傊,線性時間概念的出現(xiàn)和因之而起的觀念改變,為現(xiàn)代科學(xué)的產(chǎn)生打下了思想基礎(chǔ)。
⑥文化時間的循環(huán)模式和線性模式,在生物時間中可以找到對應(yīng)。細胞的分裂,以及體內(nèi)各種不同節(jié)奏——從高頻的神經(jīng)脈沖到悠閑的細胞更新——所組成的交響樂,都牽涉到循環(huán)式時間;而不可逆時間則體現(xiàn)于從生到死的老化過程之中。日常用的鐘表也具有這兩個不同的時間面貌。一方面,不停的鐘擺或晶體振蕩積累成一邊所謂的“時間”,在地球上這時間就表現(xiàn)為12小時或24小時的周期。另一方面,各種耗散現(xiàn)象,諸如電池的干涸,發(fā)條的松弛,都告訴我們時間是一去不回頭的。
(節(jié)選自柯文尼、海菲爾德《時間之箭》,有刪改)
1.下列關(guān)于“文化時間”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A.文化時間是指不同時代的人們根據(jù)自己對時間的不同理解而賦予時間以文化意義,其中包含了后來形成的“向”的概念。
B.文化時間包括循環(huán)模式和線性模式,猶太基督教傳統(tǒng)對線性模式的認識是在循環(huán)模式的基礎(chǔ)上形成的。
C.文化時間是西方文化的組成部分,不同文化學(xué)派形成的不同時間概念和認識把現(xiàn)代人和原始生物在時間上連接起來。
D.文化時間的循環(huán)模式和線性模式在生物時間中都可以找到對應(yīng),文化時間與生物時間這兩個概念在性質(zhì)上是相同的。
答案:
A(B.前一句信息源在第6段,正確;后一句信息源在第4段,文中說“猶太基督教傳統(tǒng)把‘線性’(不可逆)的時間,直截了當?shù)亟⒃谖鞣轿幕铩,選項中說“在……基礎(chǔ)上形
成的”與“直截了當”矛盾;C.信息源在第5段,應(yīng)該是“不可逆時間深刻地影響了西方思想……從而把我們和原始生物在時間上連接起來!薄安豢赡鏁r間”應(yīng)該是“線性模式”,選項中說的“不同文化學(xué)派”與此矛盾。D.信息源在第6段,選項中說 “都可以找到對應(yīng)”,“都”沒有依據(jù)!拔幕瘯r間與生物時間這兩個概念在性質(zhì)上是相同的”的判斷依據(jù)“日常用的鐘表”這個例證可以判定為錯誤。
2.下列對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當時間被理解成循環(huán)模式,任何事物都由時間辨別,所有的自然現(xiàn)象、人和歷史都將經(jīng)歷循環(huán)往復(fù)的周期。
B.當時間被理解成線性模式,則意味著時間被看成是穿越在過去和未來之間的一條線,不可逆轉(zhuǎn),這是猶太基督教最早提出的觀點。
C.相對于線性模式而言,循環(huán)模式更容易為人們接受和認同,因為它所具有的“復(fù)生”觀念更能給人以安慰。
D.“時間之箭”意味著不穩(wěn)定和變遷,指向的是世界的末日;而“沒有真正的‘歷史’”則意味著過去也就是將來,指向的是世界的重新再生。
答案:
B(信息源在第4段,“基督教出現(xiàn)以前,只有猶太人和信仰拜火教的波斯人認同這種前進
式的時間”說明“是猶太基督教最早提出的觀點”錯了。)
3.從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觀點的一項是
A.許多原始人通過對自然界循環(huán)現(xiàn)象的觀察建立起對事件的認識,并用這種認識來解釋歷史,由此形成了最初的文化時間。
B.文化時間不同模式的形成取決于不同的文化觀念,希臘各宇宙學(xué)派和猶太基督教徒傳統(tǒng)對時間的認識大相徑庭。
C.人從生到死體現(xiàn)的不可逆時間理論,改變了人們的觀念,為達爾文生物學(xué)說研究人類進化開辟了道路。
D.從文化層面解讀時間,冬夏交替標志著時間的循環(huán)往復(fù),而日常生活中鐘表的旋轉(zhuǎn)、發(fā)條的松弛卻告訴我們時間一去不回頭。
答案:
D“鐘表的旋轉(zhuǎn)”說明時間表現(xiàn)為12小時或24小時的周期,是循環(huán)模式,并不是告訴我們時間一去不回頭。

五、大閱讀部分
病榻觀葉
韓靜霆
①時常隔著窗子望那些楊樹,每棵樹的軀干上都不免有許多瘢痕,每塊瘢痕都畫出紡錘形輪廓線,中間一個黑色的圓,太像人的眼睛了,而且是文了眼線的那種。我越琢磨越覺得奇怪,大楊樹怎么不要鼻子、喉嚨和嘴,五官棄了四官,只長了渾身的眼睛呢?而且那眼睛只知道木木地瞪人,傻傻的,從來不閉上。
②白楊樹身上的木眼徒有其形,真正可以展示楊樹蓬勃生命力的,還是得看那些綠葉。把一片白楊葉子放在手里,感覺又光滑,又濕潤,又柔軟,又有彈性。葉面還有點毛茸茸的,是長了會呼吸的汗毛吧?還有縱縱橫橫的葉脈,不就是血管嗎?凡是青春肌膚所有的優(yōu)點,它都有。我這么說,會有人反對:葉子和肌膚從根兒上說就不一樣,誰的臉是綠的呢?當然,我這里的是感覺,感受,是神似。設(shè)想再過上多少多少年,沒準兒人的生活習(xí)性全變,人經(jīng)了光合作用,太陽一照就不餓了。那會兒,人人的臉都綠,人要攀比誰的臉綠得狠些呢。哦,滿世界,太陽底下,都晃著綠臉……綠葉那種勃勃生機所洋溢的神采、神話和詩篇,簡直是不可抵擋的。散文家朱自清寫過一篇《梅雨潭》,只因一個“綠”字,惹得手中的筆騷動不已,也要長出綠葉了。什么時候讀這篇東西都是綠意盈眼。我還看過印象派畫家畫的綠池塘,畫布鋪滿了綠,醉醺醺的濃釅的綠,涉世未深的綠,嫩嫩的綠,天真明媚的淺綠,成熟性感的深綠,在光與影中顫抖著,張揚著,層層疊疊的綠色,又有著藍的橙的黃的紫的暗部或反光。畫家心中這說不盡的“綠”,也都在白楊樹上。白楊舉著繁茂的綠葉,就是舉起了豐富崢嶸的生命,舉起了蓬勃的春天和夏天。
③綠葉們在風(fēng)中的私語另有一番生機。每天早起,在那起于山谷和大地,帶著棱棱角角的晨風(fēng)掠過的時候,白楊樹葉嘩啦啦嘩啦啦地說著,叫著,唱著,猶如金屬的風(fēng)鈴在搖,特別提神。到了晚上,隨著濕漉漉的晚霧,倦意的風(fēng)行到了白楊的枝條之間,這時候可以聽到葉子們喁喁私語,沙沙,沙沙,沙沙沙,輕輕的,柔柔的,如琴弦上的顫指,說的都是卿卿我我的情愛。綠葉這樣放肆地,坦誠地,沒有掩飾、做作和忌諱地說著一切生命的童話與現(xiàn)實,說著生命的向往、歡愉、調(diào)侃、愛戀和閑適。那些飛來的鳥兒呀,那些藏在葉隙間的蟬呀,也有了神聊海哨的空間和抒情吟唱的興致,它們巴結(jié)著白楊的葉子們,也感激著這些葉子。它們和綠葉一起組合成了春夏兩季的交響詩。
④綠葉是春夏兩季的旗幟。綠葉們一同締造了春天和夏天。我常隔著窗子凝視它們,心里一片綠茸茸的。它們你挨著我,我挨著你,沒有誰超然,各色,說不上誰出類拔萃,作為群體才可以說是蔚為大觀。仰看碩大樹冠上的一片又一片渺小而又平常的葉子,與站在摩天大樓上看街上如螞蟻般蠕動的人群,感覺是一樣的。世界的存在全在于渺小的個體的組合,分裂,再組合;時間呢,也許就是不斷重復(fù)創(chuàng)造、毀滅和再創(chuàng)造。是啊是啊,聽那肅殺的秋風(fēng),不打招呼就徑直闖入了天地之間,綠葉在嚴厲的秋天的無情圍困之中,耗盡了最后的汁液,枯了,黃了,掙扎在它們所在的樹梢,就要落了。要不了幾天,隔窗看樹,就難于找到枝頭的青春色,難于找到那些綠衣靈物了。樹枝光禿禿的,滿眼的殘臂斷指。葉子們,全躺在了地上,顯得蕭瑟而凄涼。
⑤這時候,我忽然想起歐•亨利的小說《最后的常春藤葉》。常眷藤上的綠葉永不凋落,到底是浪漫的藝術(shù)想像。當然,葉子們在秋日,也有一段最后的華采,甚至在夕陽配合之下,楓葉們,黃櫨葉子們,銀杏葉子們呈示出一生中最繁復(fù)、最絢麗、最成熟、最深沉的色澤,可這畢竟是最后的輝煌了。白楊樹葉也加入了這輝煌的合唱!跋﹃枱o限好,只是近黃昏”,古人在這兩句詩中所透露出的真理,因為帶著一點惆悵與哀婉,才傳世的。當然,綠葉黃了,在離開大樹的剎那,發(fā)出的絕響,在風(fēng)中所作的最后的美麗的舞蹈,也許可以稱之為大自然最精彩的杰作之一,但是,這到底也只是“天鵝的絕唱”了。
⑥到了白楊樹葉凋落的這些日子,我好像一下子就明白了,白楊樹怎么生了那么多只眼睛,那些大大的眼睛又怎么終日終年地木然地瞪著。
⑦今年落下的黃葉,落了就落了,沒有哪一片葉子感慨萬千,因為,它們,每一片葉子,到底都綠過。法國著名作家、哲學(xué)家薩特,在寫作他的《辯證理性批判》的過程中搞垮了自己。當采訪者米雪爾問到他對這種垮掉的感想時,坐在輪椅上的薩特笑瞇瞇地說:“健康是為了什么?寫《辯證理性批判》——我說這些并非驕傲,寫一部長篇的、優(yōu)美的和重要的著作,比好的身體更為重要。”這番生命價值的闡釋,的確應(yīng)當使世上一切庸人震驚,讓一切精英嘆服。
○8說不盡世上有多少輝煌過的生命,在中國歷史上,荊軻踏易水的詠嘆,嵇康臨終的琴歌,岳飛在風(fēng)波亭的狂草,還有,林覺民的絕筆《與妻書》,這些人的生命過程再短,也可以說是一日長于百年。還有種樹的郭橐駝,青樓的李香君,等等,等等,甚或是那些不知名的小人物呢,他們都活出了自己的模樣兒。
○9也許,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不同于他人的濃綠與圣節(jié)。樹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生命之樹也不可能常綠。該綠的時候,一定要好好地綠,綠個淋漓酣暢,綠個濃情如酒,綠上一個春,一個夏,甚至還包括半輪秋,綠個夠。
(摘自《文心與畫膽》,有刪改)
1.下列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A.第○1段對白楊樹軀干的描寫不僅是為了引出對綠葉的描寫和議論,更是為后文的“明白”作伏筆。
B.陽光與微風(fēng)里的綠葉充滿著生機和活力,它們不僅美了自己,也美了白楊樹,更為鳥兒們帶來了陽光。
C.庸人“震驚”的原因是世上竟有把創(chuàng)造看得比健康更重要的人,精英“嘆服”是因為薩特能夠把寫作看得高于生命。
D.告訴人們健康其實并不重要,自己躺在病榻上也不是什么壞事,甚至還可產(chǎn)生更多的思考,寫出更多的。
E.寫綠葉也就是在寫人,綠葉美過之后便凋零,人輝煌之后要死去,像荊軻、像嵇康等等,其實都是曇花一現(xiàn)。
2.第②段作者對“人人的臉都綠”的暢想、對朱自清《梅雨潭》、印象派畫家“綠池塘”的聯(lián)想是為了說明
3.理解下面兩句話在文中的含義。
①“天鵝的絕唱”:
②“健康是為了什么”:

4.作者說“好像一下子就明白了,白楊樹怎么生了那么多眼睛,那些大大的眼睛又怎么終年地木然的瞪著”,聯(lián)系全文,回答:
① 請想一想作者明白了什么?
② 這段文字在結(jié)構(gòu)上有什么作用?

5.本文圍繞“病榻觀葉”選取材料,請概括文中與“病榻觀葉”聯(lián)系最明顯的材料有哪些。


6.第⑦段中作者提到了荊軻、嵇康、岳飛、林覺民這些著名的人物后,為什么還要提到郭橐駝和李香君?

7.在寫作《辯證理性批判》累壞了自己身體的法國著名作家、哲學(xué)家薩特說:“寫一部長篇的、優(yōu)美的和重要的著作,比好的身體更為重要!边@句話的含義是什么?請聯(lián)系現(xiàn)實談?wù)勀愕乃伎寂c認識。(不少于200字)

參考答案:
1.D E
2.綠葉那勃勃生機所洋溢的神采、神話和詩篇,是不可抵擋的。
3.①白楊樹葉在凋落之際仍是激情昂揚的,它凋落的過程極具美的意蘊。文中以“天鵝的絕唱”,表現(xiàn)出生命凋落的過程中所具有的美的意蘊。
②生命不是“為健康而健康”的存在,它的本質(zhì)和要義在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
4.①那些終年瞪著的眼睛,是對白楊樹葉活出了生命的風(fēng)采、極度張揚的生命力的驚異、驚嘆。
②承上啟下,既與第○1段中有關(guān)“木眼”的描寫和疑問相呼應(yīng);又為后文由葉到人的議論做好鋪墊。
5.有關(guān)歐•亨利的小說《最后的常春藤葉》聯(lián)想的材料;有關(guān)作家、哲學(xué)家薩特,在寫作《辯證理性批判》過程中搞垮了自己的材料
6.作者在提到著名人物后又提到小人物,是為了表達這樣的思想感情:無論是英雄還是平凡者,在短暫的生命旅程中,都能夠創(chuàng)造自己生命的價值,即使在最后的時光,也能散發(fā)出生命的絢麗與輝煌,這樣的生命個體才有價值有意義。
7.含義: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文學(xué)作品,即使累壞了身體,也心甘情愿,無怨無悔(2分)。聯(lián)系現(xiàn)實,2分;思考與認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持之有據(jù),言之成理即可(4分);語言:4分。

六、寫作部分
1.閱讀下面這首詩,根據(jù)要求。(60分)
吳興雜詩
[清]阮元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萬家。
   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
這首詩蘊含的哲理,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或聯(lián)想?請根據(jù)你的思考或聯(lián)想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立意自定,題目自擬,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2.讀下列文字,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公雞登上一堆沙土,在上面刨了個不亦樂乎,它忙忙碌碌地想找點食物,最后卻翻出了一顆珍珠。公雞說:“這個寶物盡管光彩奪目,對我卻毫無用處,還不如找到一顆麥粒,用它來填飽肚子。我用不著佩戴這個寶物,也不想用它來打扮自己,就讓人們?nèi)グ阉斪鲗氊惏桑 闭f罷,公雞把珍珠丟到一邊,繼續(xù)去翻找它的麥粒。
讀了上面的故事,你有何感想?請結(jié)合自己對故事的理解,寫一篇。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san/677649.html

相關(guān)閱讀:貴州省遵義四中2015屆高三上學(xué)期第五次月考語文試題Word版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