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常見詞類活用類型及判斷方法11?
三、賓語前置難點(diǎn)探析
1.否定句中代詞賓語經(jīng)常前置。
否定句就是有否定詞“不”“毋”“未”“莫”等的句子。在這類句子中,代詞作賓語時(shí),則常常放在動詞前面。例如:
①我無爾詐,爾無我虞。[我(楚國)不得欺騙你(宋國),你(宋國)也不要欺騙我(楚國)]
②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shí)人莫之許也。
[簡析]①句的“爾”“我”,代詞,分別作動詞“詐”“虞”的賓語,因兩個(gè)分句都是否定句,所以“爾”、“我”分別放在“詐”“虞”的前面,放在否定詞“無”(毋)的后面。②句的“之”,代詞,指代自比管仲、樂毅的說法,用在否定句中,作動詞“許”的賓語,放在“許”的前面、否定副詞“莫”的后面。
從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否定句中賓語代詞前置,必須具備兩個(gè)條件:第一,賓語必須是代詞,第二,全句必須是否定句,即必須有否定副詞“不、未、毋(無)”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詞“莫”。代詞賓語要放在動詞之前否定詞之后。
如果賓語不是代詞,即使是否定句,也不用賓語前置這種格式。例如:
①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
②未絕鼓音。
③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簡析]這三個(gè)句子都是否定句,由于賓語“二毛”(頭發(fā)斑白的老人)、“鼓音”“王”都是名詞,而不是代詞,故不能前置。
2.賓語用代詞復(fù)指。
這一類賓語前置的特點(diǎn)是在賓語前置的同時(shí),還要在賓語后面用代詞“是”或“之”復(fù)指一下,“是”或“之”也要放在動詞的前面。例如:
①日居月諸,下土是冒。(太陽呀月亮呀,照耀大地)
②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憂。[我們的國君(晉惠公)不憐恤自己流亡在外,卻憂慮著我們?nèi)撼迹?/p>
③秉國之均,四方是維。(掌握國家政權(quán),天下賴你維持)
[簡析]①句的“下土”是動詞“冒”的賓語,為了強(qiáng)調(diào)賓語,把賓語提到動詞“冒”的前邊,在被提前的賓語與動詞“冒”之間插進(jìn)代詞“是”表示復(fù)指。②句的“亡”是“恤”的賓語,借助代詞“之”復(fù)指賓語,把賓語提前。③句的“四方是維”就是“維(保護(hù))四方”,此是借助代詞“是”復(fù)指賓語,使賓語前置。
用這種賓語前置的格式時(shí),還可以在賓語之前加上“惟(唯)”,構(gòu)成“惟(唯)……是……”或“惟(唯)……之……”的格式,強(qiáng)調(diào)賓語的作用就更加明顯。例如:
④率師以來,唯敵是求。
⑤余雖與晉出入,余唯利是視。
⑥父母唯其疾之憂。
[簡析]“唯敵是求”就是“求敵”;“唯利是視”,就是“視利”;“唯其疾之憂”就是“憂其疾”。用了“唯……是……”和“唯……之……”的格式,賓語在句中的作用就比較突出,F(xiàn)代漢語從古代吸收的成語里有“唯命是聽”“唯利是圖”等說法,就是這種語法格式的保留。
四、成分省略難點(diǎn)探析
1.省略主語。省略的條件有承前省、蒙后省、承賓省、對話省,以及概括性省略等。古今漢語都有省略,但古漢語的主語省略比現(xiàn)代漢語更多,更為錯(cuò)綜復(fù)雜。例如:
①楚人為食,吳人及之。()奔,()食而從之。(楚國人做好飯,吳國人趕上來了。楚國人跑了,吳國人把飯吃了又跟上去追趕)
②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嚙人,()無御之者。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fēng)、攣宛、瘺、癘……[永州郊野出一種怪蛇,黑色的底上有白色的花紋,它一碰到草木,草木全部死掉,它如果咬了人,人就沒法醫(yī)治。但是人捉到它,把它曬成干肉做藥,可以治好麻瘋、頸子腫、窶管、手腳蜷曲(病)……]
2.省略謂語。謂語是句中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對話中或不發(fā)生誤解的情況下也可以省略,特別是動詞謂語。例如: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擊鼓,軍隊(duì)的士氣高漲,第二次擊鼓,士氣就衰微了,第三次擊鼓,士氣就全沒有了)
[簡析]此句屬承前省,后兩個(gè)分句的動詞謂語“鼓”承第一個(gè)分句的動詞謂語省略了。
有時(shí)省略的動詞謂語或謂語部分(包括賓語),需要根據(jù)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即參照上下文加以補(bǔ)充,才能準(zhǔn)確地理解。例如: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祭神用的牛羊牲口,玉器和絲織品,我不敢謊報(bào),一定按實(shí)情告神。……大大小小的案件,雖不能一一察清斷明,但一定盡誠心來處理)
[簡析]例句中的“以信”“以情”,都是作狀語的介詞結(jié)構(gòu),后面分別省略了主要動詞“告”和“論”。
3.古代漢語的介詞結(jié)構(gòu)有時(shí)是可以省略介詞的。常見的是省略介詞“于”和“以”。例如:
①至則無所用,放之()山下。
②項(xiàng)王則受璧,置之()座上。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
[簡析]①句中“山下”,是表示處所的名詞,前面省略了介詞“于”。②句中“座上”“地”是表處所的詞語,前面都省略了介詞“于”。這類的“于”字省略在古漢語里很普遍。
4.省略中心詞。
中心詞是在一個(gè)詞組中被定語狀語修飾的詞,在常規(guī)句子里,中心詞是不能由定語狀語來替代的。但是,古漢語里卻存在著省略中心詞的現(xiàn)象。因此,讀文言文時(shí),就不能不引起注意,以免造成理解上的障礙。例如:
①宮中府中,俱為一體。
②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
[簡析]①句中的“宮中府中”就是“宮中之吏”與“丞相府之吏”,省略了中心詞“吏”,實(shí)際上是定語代替了中心詞。②句中的“不毛”,就是“不毛之地”,即不生草木的地方。
五、定語后置難點(diǎn)探析
定語后置雖然沒有在《考試說明》中單獨(dú)列出,但考題上經(jīng)常出現(xiàn),因此這也是掌握文言文句式的一個(gè)重要方面。
1.在中心詞和后置定語中間加“之”字,再用“者”字結(jié)尾,組成“中心詞+之+定語+者”的格式。例如:
①于是集謝莊少年之精技擊者而詔之。
②五谷者,種之美者也。(五谷是莊稼中的好種)
2.在中心詞和后置定語中間加“之”字,組成“中心詞+之+定語”的格式,表示定語后置。例如:
①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qiáng),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②云霞雕色,有喻畫工之妙,草木賁華,無待錦匠之奇。(云霞繪出色彩,已超過巧妙的畫師;草木裝飾鮮花,不依靠神奇的繡工)
3.定語放在中心詞后,用“者”字結(jié)尾,組成“中心詞+定語+者”的格式。例如:
①遂率子孫荷擔(dān)者三夫。
②其故人嘗與傭耕者聞之。[他(陳勝)一些曾經(jīng)一道給人作雇工耕田的老朋友聽到了這個(gè)消息]
4.在中心詞和后置定語中間加“而”字,再用“者”字結(jié)尾,組成“中心詞+而+定語+者”的格式。例如:
①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這四種人(鰥、寡、孤、獨(dú)),是社會上無依無靠的窮苦人]
②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有幾人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zhong/1117482.html
相關(guān)閱讀:特級教師送來臨考前語文“臨門一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