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物的化學分離和提純方法歸納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化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混合物的化學分離和提純方法歸納

  物質(zhì)的分離是指將混合物中的不同物質(zhì)分開,而且各物質(zhì)還要保持原來的化學成分和物理狀態(tài);物質(zhì)的提純是指將混合物凈化除去其雜質(zhì),得到混合物中的主體物質(zhì),提純后的雜質(zhì)不必考慮其化學成分和物理狀態(tài)。

  混合物的分離方法有許多種,但根據(jù)其分離的本質(zhì)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化學分離法,另一類就是物理法,一般情況下,利用物理方法無法分離的混合物,就考慮利用化學方法分離,下面就混合物的化學分離和提純方法歸納如下:

  一、分離和提純的原則:

  1.引入的試劑一般只跟雜質(zhì)反應。

  2.后續(xù)的試劑應除去過量的前加的試劑。

  3.不能引進新物質(zhì)。

  4.雜質(zhì)與試劑反應生成的物質(zhì)易與被提純物質(zhì)分離。

  5.過程簡單,現(xiàn)象明顯,純度要高。

  6.盡可能將雜質(zhì)轉(zhuǎn)化為所需物質(zhì)。

  7.除去多種雜質(zhì)時要考慮加入試劑的合理順序。

  8.如遇到極易溶于水的氣體時,要防止倒吸現(xiàn)象的發(fā)生。

  二、分離和提純常用的化學方法:

  1.加熱法:當混合物中混有熱穩(wěn)定性差的物質(zhì)時,可直接加熱,使熱穩(wěn)定性差的物質(zhì)分解而分離出去。如NaCl中混有NH4Cl,Na2CO3中混有NaHCO3等均可直接加熱除去雜質(zhì)。

  2.沉淀法:在混合物中加入某種試劑,使其中一種以沉淀的形式分離出去的方法。使用該方法一定要注意不能引入新的雜質(zhì)。若使用多種試劑將溶液中不同微粒逐步沉淀時,應注意后加試劑的過量部分除去,最后加的試劑不引入新的雜質(zhì)。如加適量的BaCl2溶液可除去NaCl中混有的Na2SO4;再如NaCl溶液中混有MgCl2、CaCl2雜質(zhì),可先加入過量的NaOH,使Mg2+轉(zhuǎn)化為Mg(OH)2沉淀而除去(同時引入了OH-雜質(zhì));然后加入過量的Na2CO3,使Ca2+轉(zhuǎn)化為CaCO3沉淀而除去(同時引入了CO32-雜質(zhì));最后加入足量的鹽酸,并加熱除去OH-及CO32-(加熱的目的是趕走溶液中存在的CO2及HCl),并調(diào)節(jié)溶液的pH至中性。

  3.酸堿法:被提純的物質(zhì)不與酸堿反應,而雜質(zhì)可與酸堿反應,用酸堿作除雜試劑。如用鹽酸除去SiO2中的CaCO3,用氫氧化鈉溶液除去鐵粉中的鋁粉等。

  4.氧化還原反應法:如果混合物中混有還原性雜質(zhì),可加入適當?shù)难趸瘎┦蛊浔谎趸癁楸惶峒兾镔|(zhì)。如將適量的氯氣通入混有FeCl2的FeCl3溶液中,以除去FeCl2雜質(zhì);同樣如果混合物中混有氧化性雜質(zhì),可加入適當?shù)倪原劑使其被還原為被提純物質(zhì)。如將過量的鐵粉加入混有FeCl3的FeCl2溶液中,以除去FeCl3雜質(zhì)。

  5.轉(zhuǎn)化法:不能通過一次達到分離目的的,需要經(jīng)過多次轉(zhuǎn)化,將其轉(zhuǎn)化成其它物質(zhì)才能分離,然后再將轉(zhuǎn)化的物質(zhì)恢復為原物質(zhì)。如分離Fe3+和Al3+時,可加入過量的NaOH溶液,生成Fe(OH)3和NaAlO2,過濾后,再加入鹽酸重新生成 Fe3+和Al3+。在轉(zhuǎn)化的過程中盡量減少被分離物質(zhì)的損失,而且轉(zhuǎn)化物質(zhì)要易恢復為原物質(zhì)。

  6.調(diào)節(jié)pH法:通過加入試劑來調(diào)節(jié)溶液的pH,使溶液中某組分沉淀而分離的方法。一般是加入相應的難溶或微溶物來調(diào)節(jié)。如在CuCl2溶液中含有FeCl3雜質(zhì),由于FeCl3的水解,溶液是酸性溶液,就可采用調(diào)節(jié)pH的方法將Fe3+沉淀出去,為此,可向溶液中加入CuO、Cu(OH)2、CuCO3或Cu2(OH)2CO3。

  7.電解法:利用電解原理來分離提純物質(zhì),如電解精煉銅,就是將粗銅作陽極,精銅作陰極,用含銅離子的溶液作電解液,在直流電的作用下,粗銅中比銅活潑的雜質(zhì)金屬失去電子,在陰極只有銅離子得到電子析出,從而提純了銅。

  【例題1】除去下列括號內(nèi)雜質(zhì)的試劑或方法錯誤的是

  A.HNO3溶液(H2SO4),適量BaCl2溶液,過濾

  B.CO2(SO2),酸性KMnO4溶液、濃硫酸,洗氣

  C.KNO3晶體(NaCl),蒸餾水,結晶

  D.C2H5OH(CH3COOH),加足量CaO,蒸餾

  解析:此題考查了物質(zhì)的提純知識。HNO3溶液中混有H2SO4時,加入氯化鋇使得硝酸中又混入了HCl雜質(zhì),應加入硝酸鋇溶液過濾,A錯;SO2有還原性,可悲高錳酸鉀氧化為硫酸除去,B對;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變大,但食鹽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較小,一般用結晶或重結晶法分離,C錯;乙酸具有酸性其能和氧化鈣反應,但乙醇不能,故加足量氧化鈣蒸餾可以分離兩者,D對。

  答案:A

  點撥:進行物質(zhì)的提純操作時要遵循的兩個原則是:一是不能將要得到的目標產(chǎn)物除掉,二是不能引入新的雜質(zhì),像此題中A選項就是引入了新雜質(zhì)。

  【例題2】下列實驗設計和結論相符的是

  A.將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適量乙醇,振蕩后靜置,可將碘萃取到乙醇中

  B.某氣體能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該氣體水溶液一定顯堿性

  C.某無色溶液中加Ba(NO3)2溶液,再加入稀鹽酸,沉淀不溶解,則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

  D.在含F(xiàn)eCl2雜質(zhì)的FeCl3溶液中通足量Cl2后,充分加熱,除去過量的Cl2,即可得到較純凈的FeCl3溶液

  解析:乙醇不可以作為萃取劑,A項錯;石蕊變藍,則肯定為堿性,B項正確。若原溶液中含有SO32 -,生成BaSO3,再加入HCl,則與溶液的NO3- 結合,相當于HNO3,則可以氧化BaSO3至BaSO4,沉淀不溶解,C項錯;加熱時,F(xiàn)eCl3會水解,D項錯。

  答案:B

  【例題3】下列除去雜質(zhì)的方法正確的是

  A.除去CO2中混有的CO:用澄清石灰水洗氣

  B.除去BaCO3固體中混有的BaSO4:加過量鹽酸后,過濾、洗滌

  C.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的FeCl3:加入過量鐵粉,過濾

  D.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加適量稀硝酸后,過濾、洗滌

  解析:CO2可以被澄清石灰水吸收,而CO不可以,故A項錯。鹽酸可以將BaCO3反應除去,而不能溶解BaSO4,故B項錯;C項,2FeCl3 + Fe = 3FeCl2,過量的鐵過濾,即可除去,正確;Cu和CuO均可以被HNO3溶解,故D項錯。

  答案:C

  【例題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僅用AgNO3溶液便可鑒別亞硝酸鈉和食鹽

  B.重結晶時,溶液冷卻速度越慢得到的晶體顆粒越大

  C.乙酸與乙醇的混合溶液可用分液漏斗進行分離

  D.用鹽酸標準溶液滴定待測的氫氧化鈉溶液時,水洗后的酸式滴定管未經(jīng)標準潤洗,則測定結果偏低

  解析:A項,還需要用稀HNO3,看沉淀是否溶解,故錯;B項,冷卻速度慢,則易析出晶體,越慢晶體析出越大,正確。C項,乙醇和乙酸是互溶的,不分層,所以無法用分液法分離,故錯;D項,未潤洗酸式滴定管,相當稀釋了鹽酸,所用標準HCl體積增大,則計算出的NaOH濃度偏大,故錯。

  答案:B

  【例題5】下列化學實驗事實及其解釋都正確的是

  A.向碘水中滴加CCl4,振蕩靜置后分層,CCl4層呈紫紅色,說明可用CCl4從碘水中萃取碘

  B.向SO2水溶液中滴加鹽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說明BaSO3難溶于鹽酸

  C.向0.1mol·L-1FeSO4溶液中滴加少量酸性KMnO4溶液,KMnO4溶液褪色,說明Fe2+具有氧化性

  D. 向2.0mL濃度均為0.1mol·L-1的KCl、KI混合溶液中滴加1~2滴0.01mol·L-1AgNO3 溶液,振蕩,沉淀呈黃色,說明AgCl的Ksp比AgI的Ksp大

  解析:A項,是高中化學必修1中的一個很重要的實驗——萃取實驗;B項的敘述是錯誤的,在該實驗中根本得不到白色沉淀,因為亞硫酸不可能制取鹽酸;C項只能說明Fe2+具有還原性,因為KMnO4具有強氧化性,常做氧化劑。D項,沉淀呈黃色,說明沉淀是AgI,也就意味著AgCl的Ksp比AgI的大。

  答案:A、Dw

  【例題6】下列有關試驗操作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實驗室常用左圖所示的裝置制取少量的乙酸乙酯

  B. 用50mL酸式滴定管可準確量取25.00mLKMnO4溶液

  C. 用量筒取5.00mL 1.00mol·L-1鹽酸于5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釋至刻度,可配制0.100 mol·L-1鹽酸

  D. 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分液時有機層從分液漏斗的下端放出

  解析:A項,導氣管深入到飽和碳酸鈉溶液中去了,這樣容易產(chǎn)生倒吸,所以該裝置不適合用于制備乙酸乙酯;B項,準確量取一定體積的溶液,用的儀器室滴定管,滴定管有兩種:酸式和堿式,具體使用范圍是:酸式滴定管不得用于裝堿性溶液,因為玻璃的磨口部分易被堿性溶液侵蝕,使塞子無法轉(zhuǎn)動。堿式滴定管不宜于裝對橡皮管有侵蝕性的溶液,如碘、高錳酸鉀和硝酸銀等。所以量取高錳酸鉀溶液用酸式滴定管。C項,有兩點錯誤之處,第一點量筒只能精確到小數(shù)點后一位,第二點在配制一定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溶液時,溶解操作應在燒杯內(nèi)溶解,不允許在容量瓶內(nèi)溶解。D項,苯的密度比水小,飄在水上面,故有機層應該從上口倒出。

  答案:Bw

  【例題7】工業(yè)廢水中常含有不同類型的污染物,可采用不同的方法處理。以下處理措施和方法正確的是

  選項

  污染物

  處理措施

  方法類別

  A

  廢酸

  加生石灰中和

  物理法

  B

  Cu2+ 等重金屬離子

  加硫酸鹽沉降

  化學法

  C

  含苯廢水

  用活性碳吸附

  物理法

  D

  含純堿的廢水

  加石灰水反應

  化學法

  解析:廢酸與堿中和屬于化學法,A項錯;Cu2+不可能用SO42 -沉降,B項錯;活性碳無法吸收苯,C項錯;

  Na2CO3 + Ca(OH)2 CaCO3↓+ 2NaOH,是復分解法,屬于化學法,D項正確。

  答案:D

  來源:江西教師網(wǎng)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261949.html

相關閱讀:多媒體電化手段在化學教學中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