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蝶戀花?桐葉晨飄蛩夜語》原文
桐葉晨飄蛩夜語。旅思秋光,黯黯長安路。忽記橫戈盤馬處,散關清渭應如故。
江海輕舟今已具。一卷兵書,嘆息無人付。早信此生終不遇,當年悔草長楊賦。
陸游《蝶戀花?桐葉晨飄蛩夜語》注釋
、蛩(qióng):蟋蟀。
2、旅思(sī):旅愁。秋光:點明時節(jié),秋天。黯黯(àn):暗淡。長安:借指南宋首都I臨安。
3、橫戈、盤馬:指騎馬作戰(zhàn)。散關:即大散關。清渭:渭河。
4、付:托付。
5、信:知,料。不遇:不獲知遇以展抱負。長楊賦:漢揚雄所作。常把揚雄看做懷才不遇的人。
陸游《蝶戀花?桐葉晨飄蛩夜語》翻譯
我于深秋時節(jié)從前線奉調(diào)回京,一路上但見枯黃的桐葉在晨光中颯颯飄落,又聽到寒蛩不停地在夜里悲鳴。面對如此蕭瑟的秋景,想到回京后再也難以受到重用的現(xiàn)實,心中十分沮喪灰暗。忽然憶起當年在前線橫戈盤馬、縱橫疆場的戰(zhàn)斗生活,那大散關上和清渭之濱大概還戰(zhàn)事依舊吧。
想到將來黯淡的前途,我頓時萌生了駕舟隱居江湖的想法,只可惜自己早就了然于胸的那套北伐抗金策略無人可以托付,不能讓其繼續(xù)為恢復大業(yè)作出應有的貢獻。如果早知道我的一腔愛國之志和作戰(zhàn)策略終不會得到皇上的理解和采納,我當年又何必煞費苦心地去勸諫皇上呢?
陸游《蝶戀花?桐葉晨飄蛩夜語》賞析
《蝶戀花?桐葉晨飄蛩夜語》是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游的一首詞,此詞表現(xiàn)了他對前線戰(zhàn)斗生活的念不忘,對抗金事業(yè)無人可以托付的極端憂慮和對自己始終不遇的無限憤慨,表達了自己濃烈的愛國感情,寫得神完氣足,感人至深。
上闋首句狀景,托物起興。“桐葉”一起便帶起一股悲涼的氣息。正如李清照《聲聲慢》巾“梧桐更兼雨”,“怎一個愁字了得“,“桐葉晨飄”,寓意“一葉知秋”:寒蛩夜嗚,引發(fā)的也是悲秋之景!俺匡h”與“傲語”對舉,表明從朝至夕,終日觸目盈耳的只有凄清蕭瑟的景象。這就充分渲染了時代氣氛,和詞人的心境形成鮮明的對應。
第二、三句承前啟后,羈旅異鄉(xiāng),義逢寥落之秋,這種情境是宋代詞人反復抒寫的主題,曾令無數(shù)人神傷。然而在這里,詞人的旅思絕非單純地悲秋或感慨個人身世,有更為深沉厚重的家囝之憂,甚至個人的慨嘆也是為后者所催發(fā)出來的。這一情感表達的傾向在“黯黯長安路”一句中開始得以逐漸明朗化。詞人作為主戰(zhàn)陣營的一員,也不免受到各種打擊排擠,被拒于政治核心之外,無法對戰(zhàn)和之事施加影響!坝麧鸁o舟楫”,欲報國而無門。于是,在這凄冷蕭條的秋日里,身世之感和家圍之憂同時襲上心頭,令他不得不在對朝廷不作為的痛心中忍看長安路黯。在極度低落消沉的意緒中,他想起早年抗金的經(jīng)歷,“忽記”顯示出思緒的跳躍,情緒上也呈現(xiàn)出短暫的由低沉到高昂的飛揚狀態(tài)。
下闋首句承上啟下,”江海輕舟”源于蘇軾《臨江仙》“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馀生”,表明有隱歸之意愿。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既然報國無路,則只有歸隱江湖才不負一個讀圣賢書之人!然而詞人對個人的進退是無所縈懷的,感慨的是“一卷兵書,嘆息無人付”。“一卷兵書”亦有兩重含義,既可實指他曾向王炎提出的“經(jīng)略中原,必自長安始”的進軍策略,也可喻之為抗敵興國的重大抱負,然而朝中沒有能抗金之臣,抗金志士亦零落無存,國家社稷岌岌可危。歇拍兩句從慨嘆轉(zhuǎn)為悲憤!堕L楊賦》是兩漢辭賦家揚雄的名作,他是為了諷諫漢成帝游幸長楊宮,縱胡客大校獵才獻上這篇賦的。這兩句表面上是說自己如果早知不被知遇,就不會陳述什么恢復方略廠,其實在于抒發(fā)自己遭受排擠,不被知遇,無法施展才能抱負收復大好河山的悲憤。這“悔”的后面,實在是“恨”!
縱觀全詞,當年在“散關清渭”之地“橫妒盤馬”,率兵強渡渭水與敵對戰(zhàn),是何等快意之事,這一經(jīng)歷陸游不只一次地在詩文中提到!皹谴寡┕现薅,鐵馬秋風大散關”反復吟詠,為他曾經(jīng)奮戰(zhàn)在抗金的第一線,離實現(xiàn)收復長安的理想目標如此之近。但在同事日下的形勢下,恐怕詞人自己也覺得“如故”只能是一種奢望。否則何必用這種不確定的語氣揣測。至此,情緒又急轉(zhuǎn)直下成低沉的嗚咽,一句之中忽揚忽抑,曲盡其妙,詞人憂心忡忡。
陸游的詩詞作品全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584415.html
相關閱讀:一片芳心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
舊唐書?杜淹傳原文翻譯
王昌齡《風涼原上作》原文及翻譯 賞析
鮑照《送別王宣城詩》原文及翻譯 賞析
程顥《偶成》原文翻譯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