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開始先引導幼兒回憶有關藤蔓植物的特點,生長的的方向,兩分鐘后自然過渡到欣賞藤蔓墻貼作品,老師特別選擇了一些有特點的藤蔓繪畫作品,感受藤蔓的美。老師在提問的時候說到了“你看到了什么樣的藤?”這樣的問題不僅有利于促進幼兒細致地觀察,還有利于幼兒運用聯(lián)想的方法進行理解和表達。引導幼兒觀察的順序,先從藤的樣子再到藤蔓上的花和葉子。不僅引導幼兒用語言描述還用肢體動作去表現(xiàn),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驗:藤蔓的長、彎曲、柔軟之美,豐富幼兒的情感。最后老師小結欣賞藤蔓作品的發(fā)現(xiàn),并暗示幼兒學習用“有的…有的…”句型描述美麗的藤蔓。
欣賞之后,老師鼓勵幼兒大膽作畫。通過提問幫助幼兒梳理一下作畫的順序:先畫什么后畫什么,通過動畫演示更加直觀快速的展現(xiàn)了創(chuàng)作藤蔓的過程,比老師親自示范作畫節(jié)約了時間,而且了解了更多不同藤蔓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大概用了三分之一的時間來欣賞,然后開始作畫,
幼兒繪畫時,播放背景音樂《森林狂想曲》,創(chuàng)設了一種空曠神怡、夢幻歡快的意境,一種激發(fā)幼兒作畫的氛圍。準備大小不一的渲染淡淡色彩的底紙,增添了繪畫作品的美感,審美效果更加?扇≈庍有:幼兒繪畫時,動畫的PPT循環(huán)播放,當幼兒有困難,不知道從哪里落筆時,可以抬頭看看形象生動的藤蔓的繪畫或是生長過程演示,自然而然的解決實際操作的困難,觸發(fā)靈感。
繪畫工具材料的準備已經(jīng)挺細致了,但是顏料調(diào)的早影響孩子的繪畫,排筆的提供太大,用更細一點的操作更容易一些,表現(xiàn)藤蔓特點的效果更好。藤蔓植物本身的柔軟,綿長的特點,女孩子的性格比較適合,男孩子沒有女孩那般深刻的體會,所以女孩子對藤蔓植物的表現(xiàn)也更生動。那么男孩子的目標重點是否要側重于欣賞觀察感受和大膽創(chuàng)作上,繪畫效果上不必與女孩子同一標準?讓幼兒接觸生活中的各種美好事物,豐富幼兒的感性經(jīng)驗和情感體驗,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有愉悅感和個性化的表現(xiàn)才是我們教育的追求。。
還有先畫好的幼兒坐在那里很無聊,老師也沒有提出什么要求,該如何處理呢,大班的孩子是否可以下位去看看同伴作畫呢?等到評價時他們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想法了,一般評價的時間都很短顯得倉促,這樣或許會有效一些。
大班民間藝術活動教學觀摩及反思《美麗的青花瓷盤》
大班繪畫“螞蟻搬家”教學觀摩反思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er/309968.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