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吃?多動和缺乏耐心是很多孩子都有的小毛病。真是說病不是病,可犯其來也真要命。家長有心幫孩子克服,卻有勁沒處使。怎么能幫幫孩子呢?
口吃的人肯定不愿意聽見身前身后的人都在討論怎么治好口吃,口吃的原因,口吃的特點……等等的話題。而且,口吃的人往往越著急越說不出來話,越遭到奚落,癥狀就越嚴重?梢,口吃跟人的情緒有關。
成年人尚且如此,何況孩子呢?其實很多孩子的口吃并不嚴重,更不是無法治愈的。可是一家人坐在一起,茶余飯后,天天討論怎么醫(yī)治孩子的口吃,簡直就等于是揪著耳朵沖孩子吼“你是口吃!”反復地強化,使孩子始終處于一種緊張的氣氛之中,往往適得其反,越是想把話說清楚,想好起來,卻越做不到了。進入了這個惡性循環(huán)里,口吃只會更加頑固。
所以,作為家長,要幫助孩子忘記“口吃”這兩個字。好像從來不知道口吃是什么意思一樣,不在孩子面前提起。一家人在一起的時候,多談孩子感興趣的話題,談開心事,淡化口吃的陰影。如果能堅持下來,不出一年,孩子的口吃就會不治而愈了。
缺乏耐心也是孩子身上常見的小毛病了。對付善變的孩子,最好還是運用契約或者說規(guī)矩的效力。
比如,孩子要去動物園,這個時候不要立即答應他,要跟他說你是真去還是假去,這樣他會說——我要一直玩到最后再回來。
家長就要刨根問底了。不要說“一直”,要說你到底要待多久,待半個小時還是一個小時,因為一直是個模糊的概念,你要問清楚到底是多少。事先我們都把契約都定好了,相互之間都遵守這個契約。
對于一般的孩子來說,因材施教就是最重要的原則,對于有些孩子我們是要讓他少待,但是這個孩子我們是要讓他多待。
孩子看起來是沒耐心,其實是缺少約定的觀念,愛隨便反悔,于是就培養(yǎng)他的契約觀念,告訴他說話得算數(shù)。
再說說多動癥。由于它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能力、學習成績、將來的前途,所以家長們都比較關注它,其實,90%的“多動癥”根本不是多動癥。孩子當中的多動癥發(fā)展成為一種疾病的情況還是很少的。
那什么是多動癥呢?有一個簡單的定義。多動癥主要就是注意力渙散,注意力不集中,行為像陀螺,他會到處旋轉(zhuǎn),根本就不會固定下來。有一個方法可以鑒別多動癥:只要你的孩子他有一樣活動不多動,就說明他不是多動癥。比如說,讓孩子去看動畫片,看《貓和小老鼠》、看《奧特曼》,他坐在這能看一段時間,就壓根兒不是多動癥。
因此,家里有多動癥的孩子的家長,一定要給孩子弄一些他喜歡的動畫片,每天讓他看上半個小時、一個小時,他的注意力就得到了強化,他的很多“多動”的行為在這個時候就會得到限制。
其實,孩子不聽話、多動的本質(zhì)原因,并不出在孩子本身,而是來源于父母。
推薦閱讀: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耐心
糾正寶寶的習慣家長要耐心
孩子在游戲中缺乏耐心怎么辦
123下一頁閱讀全文
情景再現(xiàn)
黃女士:我是來自江西上饒的黃女士,我小孩今年6歲,他非常好動,一點都靜不下來,是什么原因。
周教授:看電視的時候動不動?
黃女士:他就是看動畫片的時候比較認真,其他的時間都是好動。
周教授:你說說你喜歡孩子嗎?
黃女士:喜歡。
周教授:說說看喜歡他什么?說10條我聽聽。
黃女士:比如說他還是比較聽話的,比如說第二天洗澡,他就會馬上洗……
周教授:兩條了,還有呢?
黃女士:我說不出來了。
周教授:說不出來了吧,因為你不欣賞你的孩子,你平常不喜歡你的孩子,孩子只能用多動啊,找麻煩來吸引你的注意。你要把對孩子的欣賞找到10條,真正的欣賞他,讓他感覺到你在欣賞他,他就不會再用這些極端的、搗亂的方式來吸引你了。
孩子多動,只是想吸引父母的注意。孩子愛做一些在我們看來不太正常的動作,原因就是吸引媽媽的關注。一般這些孩子都是缺乏父母的關注。因為孩子只有在做奇怪的動作時,才會吸引家長的注意。
所以,媽媽應該在孩子在做正常的動作時,比如說在看動畫片時,關注他,陪著他一起看,問他:“你看這個奧特曼,你說他有沒有孫悟空好看?”他說:“他比孫悟空可差遠了。”然后,你說:“我也是這么認為的。”家長要跟孩子在正常的行為中去交流,這樣他就知道:噢,我看動畫片就能吸引媽媽的注意,我不用去做那些奇怪的動作了。開始喜歡孩子,找到孩子可以喜歡的部分,從內(nèi)心里去欣賞孩子,每天都從這個角度去跟孩子說,跟他交流,孩子就知道:哦,媽媽其實挺喜歡我的,我是個好孩子,因此我不能做壞事。
123下一頁閱讀全文
這些事情的性質(zhì)是一樣的。這叫選擇性注意。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時會受到外來的信息,比如說電視上一些暴力的、動作的場面的影響,而去模仿,從而變得有暴力傾向。在這個問題上就要看父母怎么去引導。如果說孩子的暴力傾向被你強化了,他就會變得越來越暴力。如果他的暴力傾向沒有被你強化,你把孩子的暴力傾向給忽視掉了,他反而不會去注意。
因此,當孩子在看一些暴力的電視時,家長應該不關注。等到他看一些比較良性的電視時,比如說一些表現(xiàn)幸福愉快、小朋友互相幫助,或者知識性的電視時,家長應該多跟孩子交流,多關注。這樣孩子就會知道:“噢,我媽媽喜歡我看這類電視。”他自然而然就會回到良性的軌道上來。
另外,要養(yǎng)成規(guī)律。每個星期家長要抽出來半天,和孩子一起出去玩,一起逛街,一起去動物園,讓孩子知道你每個星期都會定時地關注他,定時地了解他,和他進行交流,這樣他每個星期就有了和你交流的機會。而不是讓孩子覺得平常媽媽都不關心我,就爺爺奶奶管我,我只有做一些壞動作、夸張的動作,媽媽才會關注我。如果有可能的話,媽媽應該每天晚上,或者隔一天晚上,和孩子在一起說說話,交流交流,關注關注他。讓孩子從正常渠道得到你的關注。
缺乏耐心也是孩子身上常見的小毛病了。對付善變的孩子,最好還是運用契約或者說規(guī)矩的效力。
比如,孩子要去動物園,這個時候不要立即答應他,要跟他說你是真去還是假去,這樣他會說——我要一直玩到最后再回來。
家長就要刨根問底了。不要說“一直”,要說你到底要待多久,待半個小時還是一個小時,因為一直是個模糊的概念,你要問清楚到底是多少。事先我們都把契約都定好了,相互之間都遵守這個契約。
對于一般的孩子來說,因材施教就是最重要的原則,對于有些孩子我們是要讓他少待,但是這個孩子我們是要讓他多待。
孩子看起來是沒耐心,其實是缺少約定的觀念,愛隨便反悔,于是就培養(yǎng)他的契約觀念,告訴他說話得算數(shù)。
123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youjiao/1009915.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