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消除壞心情
29.判斷是否公平
30.解決問題
31.成人錯誤和道歉
27 對付嘲笑
一、步驟
1.停下來想一想
討論:在采取行動之前為什么要停下來想一想,如果還嘴或攻擊,后果會怎樣。說說小朋友嘲笑別人的原因(惹別人生氣或引起別人注意)。
(出示一張帶有停止符的圖片)
2.說“請不要這樣了”
使用技能3“勇敢地說”并練習這項技能。
(出示一張張嘴說話的圖片)
3.走開
為結束受嘲笑的情境,這一步是重要的。在走開之后,小朋友們需要使用其他技能,如“請求說話”(技能23)或“放松”(技能32)。
(出示向前走的兩雙小腳。
二、參考情境
幼兒園:在操場上,有人喊你外號。
家庭:哥哥或姐姐告訴你一件事,你知道他說的不對,比如他說你很不高興,或者你根本沒病但他說你生病了。
同伴群體:一個小朋友嘲笑你,說她騎車比你好。
三、專家建議
讓小孩子和另一個小朋友或成人談談這些嘲笑是重要的。
28 消除壞心情
一、步驟
1.停下來想:
討論:在心情不好時應該停下來不做任何事情。說說用消極方式發(fā)泄這種情緒的后果(例如打人)。再討論一下,停下來想想會給你做選擇的時間的好處。
(出示一張表示停止的符號)
2.選擇
(1)烏龜
告訴小朋友們像烏龜那樣做事——把自己蜷縮進殼里,不看那個讓他們生氣的人。
(出示一張烏龜圖)
(2)放松 參照技能32“放松”。
(出示一張趴在地上看書的小女孩圖片)
(3)請求說話
討論一下小朋友們可以對他(她)說話的人。如果需要參照技能23“請求說話”。
(出示一張張嘴說話的臉)
3.做
小朋友們應該做出其中的一個選擇。(出示一張表示行動的帶箭頭的圖片)
二、參考情境
幼兒園:老師不允許你自由游戲。
家庭:下雨了,父母不允許你騎車。
同伴群體:一個小朋友拿了你的籃球而不愿還回來。
三、專家建議
給小朋友們提供一個運用諸如“放松”或“做烏龜”這樣的身體反應的選擇是重要的。烏龜技術選擇施耐德和魯賓的《烏龜手冊》。
四、相關活動
讀《烏龜手冊》里的故事并做里面的活動
29 判斷是否公平
一、步驟
1.想一想別人是什么感覺
想一想在一個不公平的環(huán)境中(例如,如果老師總是讓一個孩子幫忙)其他人會有什么感覺。說說當發(fā)現(xiàn)不公平時小朋友們會有什么感覺。
(出示微笑、中性和憤怒的三張臉)
2.你能做什么:
想一想是不是我們能做點什么以讓事情更公平些(如分享)。
(出示皺眉思考的一張臉)
3. 做
(出示一張表示行動的箭頭)
二、參考情境
幼兒園:你或者另一個孩子已經(jīng)請求過老師要玩一個滑行車,但老師把它給了別人。
家庭:爸爸總是占著一個頻道看電視,你和媽媽想看自己喜歡看的但看不上。
同伴群體:你想讓另一個小朋友一起玩,但是正在跟你玩的孩子不想讓別人加進來。
三、專家建議:
讓小朋友們逐漸明白,社會上的事情并不總是公平的。例如,當爸爸媽媽說好要帶你去游樂園時,天下起了雨,或者你得了病,不得不呆在家里而不能參加幼兒園里的聯(lián)歡會。
30 解決問題
一、步驟
1.判斷問題
在對問題做出判斷的時候,小朋友們可能需要幫助。(出示一張皺眉思考的臉)
2.考慮選擇
列出小朋友們可以挑選的不同選擇并討論每一種選擇的可能后果。
(出示小熊、冰激凌和小鼓的圖片)
3.制定計劃
決定要嘗試的選擇并想一想怎么去做。
(出示一張列著1、2、3的紙)
4.做
(出示一張表示行動的帶箭頭的紙)
(介紹ICPS課程)
二、參考情境
幼兒園:在執(zhí)行老師的命令時你有困難。
家庭:你不能按時上床睡覺。
同伴群體:你正在和一個小朋友玩,但另一個孩子也過來玩,這時候你開始不安。
三、專家建議
當課堂中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引導全班對相關問題進行討論并按這些技能步驟執(zhí)行計劃,提醒孩子如果一個計劃不起作用,他們就需要制定另一項計劃。
四、相關活動
讓小朋友們制定一個解決真實生活問題的計劃,畫一張計劃的圖片給父母看并把它保存下來下來作為對自己的提醒。
31 承認錯誤和道歉
一、步驟
1.停下來想一想
強調這一步會給小朋友們時間以平靜下來并執(zhí)行其余的步驟。
(出示一張帶有停止符的圖片)
2.想一想是不是你錯了
討論指出小朋友們犯錯誤是件好事。
(出示一張皺眉思考的臉)
3.說“是的,是我做的,對不起”
強調道歉的時候要“好好說”(技能2)及做錯
了事的時候要誠實的重要性。
(出示一張皺眉道歉的臉)
4.服從命令
說明小朋友們可能需要做某些事以解決問題(就
像清除垃圾或者賠償打碎的東西)。
(出示一張表示行動的帶箭頭的圖片)
二、參考情境
幼兒園:你打翻了另一個孩子的果汁杯。
家庭:打破了父母的某件東西。
同伴群體:在沒有得到允許的情況下你拿了朋
友的玩具。
三、專家建議
一些孩子可能不愿意口頭上承認他們做錯了并且向別人道歉。如果這樣,可以刪除這個步驟,或者用另一個步驟(如點頭同意)來代替。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zaojiao/1040614.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