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母親該如何運用她的智慧,優(yōu)雅地享受做母親的時光,給孩子一個充滿愛的家?上周三晚上,由溫州日報報業(yè)集團培訓中心主辦的“母親的使命”大型演講會,請來了美國知名演講家、在家庭教育領域有近30年工作經(jīng)驗的薩莉女士。她帶著溫州媽媽們走進她的內心和家庭,分享她的育兒故事。
薩莉女士說,假如每個孩子的心靈是一個空空的藏寶箱,那么母親就需要放一些寶貴的禮物在藏寶箱里去陪伴他們的一生。薩利有4個孩子,根據(jù)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她認為,恩典、激勵、信念、訓練、服務這5個禮物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
無條件的愛
“每個人的內心都希望被無條件地愛與接納,這也是影響一個人最好的方法。”薩莉說。對待孩子,就需要母親付出這樣的愛和恩典,讓孩子把本已存在于內心的好的一面表現(xiàn)出來,幫助他們學會自我控制。
薩莉提到她的小兒子內森,小時候是一個個性很強又淘氣的男孩,吵鬧時會躺在地上,大哭大叫。她常思考用什么方法才能讓他變得更乖一點,行為更像一位紳士。有一年圣誕節(jié),家里來了幾位重要的客人,全家人決定和客人們一起到郊外散步。所以,出門前,薩莉準備好一切,并叮囑小內森穿好外套,當然他最后沒有穿上。到了戶外沒多久,內森就跑到她跟前吵著要回家。薩莉笑著說,當時她真想揪著兒子,抱怨為什么他總是不聽話。但她沒有那樣做,而是蹲下來對內森說:“好,媽媽今天就陪你回家,給你一杯熱巧克力,咱倆一起好好玩。”當時,內森驚訝地說:“媽媽,這是真的嗎?我比你今天那些重要的客人都重要嗎?”她記得在接下來的45分鐘里,小內森親了她5次,并不停地跟她聊天,講他記得的所有笑話。而在接下來的幾周里,鄰居們都說內森的行為發(fā)生了改變。
薩莉發(fā)現(xiàn),小內森需要得到母親更多的關注。如果你想孩子到了青春期不叛逆,并想用自己的夢想和價值觀去影響他,就必須先讓他感受到無條件的愛與接納,需要小時候就對他們投資很多一對一的時間。所以,她和先生一直在學習如何和孩子們一起玩,一起旅行,每個周六一起學做披薩、做游戲或是看電影,一起誦讀好的故事,學習互相贊美,學習說尊敬、慈愛的話,每個孩子生日的時候,為過生日的孩子做他最喜歡的菜……在這個過程中,父母逐步獲得孩子的心,也在幫助他們學習愛父母和別人,告訴他們需要把這份愛和接納同時傳遞給身邊的人。
訓練孩子最花時間
薩莉認為,“激勵”這個禮物,可以幫助孩子樹立做一個偉大的人以及宏偉的人生目標。因此,她花了大量的時間,閱讀英雄的、智慧的故事去激勵孩子,但她卻從來沒有期望孩子會像某個人,或是進入某個“框框”。此外,她時刻給孩子傳遞著一份“信念”的禮物,幫助他們構建一種可以面對世界的道德框架,讓孩子知道有一個更大的“權威”在他們的生命里,告訴他們“對就是對,即使沒有人看到也是對的;不對就是不對,即使人人都這么做也是不對的”。
在所有這些“禮物”中,薩莉認為訓練是最花時間也最實際的一件禮物,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開始。在無條件的愛的基礎上,一次又一次反復地給予孩子生活全方位的教導,包括目的、人際關系和正確的行為等等,而世界上也再沒有一個人比母親更勝任這項工作。
“無條件的愛不等于溺愛。否則,孩子們成長后沒辦法很好與他人相處。”薩莉說,小孩子的心靈需要慢慢地被教導。當他們用抱怨的聲音跟她說話時,她會對他說,“媽媽對剛才抱怨的聲音過敏,聽不到,除非你能正常地表達,我才會關注你”;或是他們很想要一件東西時,必須先學會說“請”……薩莉認為,教導最好用在事前,比如打算到公共場合用餐之前,先告訴孩子,父母希望他們怎么做,如果孩子仍然在公眾場合吵鬧,就可以帶他到一個單獨的空間,直到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再回到原位。她認為,很多父母總在孩子做錯事后狠狠地教訓他,這樣的效果遠不如事前教導。
莎莉提醒家長,無論我們何時管教孩子,重要的是記住我們的目標。管教孩子的目的不是強迫他們做我們要他們做的事,也不是讓孩子內疚或羞愧,而是讓孩子得到自由并享受到成熟人生的果子。這就是說我們要一直帶著溫柔、愛和忍耐來管教孩子。
讓孩子學會服務他人
現(xiàn)代社會,不少父母覺得考高分很重要,品格和心靈的訓練卻常被忽視。薩莉女士在孩子們小時候就開始讓他們知道服務他人的重要性。她認為,唯有透過服務他人以及對社會做出貢獻,才能真正建造健康的自我形象和充滿愛的人際關系。
一次,薩莉和先生參加社區(qū)活動,他們希望兒子喬爾能夠幫忙照看社區(qū)里的小孩子。但喬爾很不樂意,認為照看小孩子是件不“酷”的事。莎莉對他說,不管現(xiàn)在你有多不愿意,今天還是要跟我們同行,并鼓勵他照顧孩子們時,可以使出他的拿手絕活——魔術。結果,喬爾在那次社區(qū)服務中留下了非常美好的記憶,數(shù)百個孩子圍繞著他,欣賞他從耳邊變出一枚枚硬幣的游戲。
時下,不少獨生子女表現(xiàn)出“以自我為中心”,為他人和社會服務意識淡薄的問題。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最重要的教育是‘給的教育’”。薩莉女士也認為,一個不會給予,不會關心和服務他人的孩子,很難想象他長大后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品格高尚的人。在服務他人過程中,孩子的自信心、成就感、責任心、愛心等非常寶貴的品格都將得到培養(yǎng)。薩莉在孩子小時候,就根據(jù)年齡段的不同,分派相應的家務,引導他們?yōu)榧彝シ⻊,比如招待客人的日子,孩子們會被分配擺碗盤,管理洗碗機,站在門口迎賓,或與客人交流,同時管理家中的書籍,并分門別類,記錄整理等。這樣,孩子們就不容易形成被動、依賴、孤僻、懶惰和抑郁的性格。
薩莉最后談到,母親把這些“禮物”給孩子,不是靠嘴說的,而是需要言傳身教,而孩子會以出人意料的速度成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zaojiao/596139.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