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苦惱的告訴好育園,孩子不聽話,叫他(她)做什么,孩子偏不,有時候還頂嘴。有位家長朋友哭著說,孩子小的時候很乖的,長到五歲的時,開始漸漸不聽話,甚至出現(xiàn)毆打父母、爺爺奶奶,有時,說他一句就不耐煩的說,“你給我滾”。一聽到這樣的話,心都要碎了。
提高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信
什么叫威信
簡單地說威信就是威嚴(yán)與信用,嚴(yán)而有信,信輔以嚴(yán),有些家長以為威信就是威嚴(yán),所以經(jīng)常發(fā)脾氣。雖然現(xiàn)在家長使用暴力的現(xiàn)象不算泛濫,但訓(xùn)斥孩子的現(xiàn)象卻是司空見慣。還有父母以為,威信威信,有了威才有信,其實正好相反,要想有威首先要有信用。
家長朋友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威信的來源不是靠高壓、威懾得來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乃至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上。
首先,父母必須品行端正,身體力行,言傳身教,切不可表面一套,背后又一套,在外面一個樣子,在家里又是另外一個樣子。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應(yīng)當(dāng)做到?鬃又v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父母自身的行為就是無聲的命令,是真正的權(quán)威。
其次,父母的言行要一致,言而有信。我國古代就有曾子殺豬取信于小兒的記載,也有孟子母親為了說到做到,不欺騙兒子而買肉的故事,這些故事既說明了說話算數(shù),說到做到是父母必須具備的素質(zhì),同時也說明了講誠實,守信用,“言必信,行必果”是父母擁有威信的重要條件。
再次,父母要善于控制和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高興要適度,生氣要得當(dāng),不要因為自己心情的好壞而影響正常面部表情和說話腔調(diào);更不要喜怒無常,一會兒逗笑孩子,一會兒又打罵孩子,這樣的父母是得不到孩子的尊重與愛戴的,因而也樹立不起威信。
第四、父母一致,紅臉、黑臉要不得。教育時,口徑要一致,提前想好策略,不能父親教育孩子,母親抱著孩子哭聲凄厲,“你就先打死我好了”,或者爺爺輩長輩出面維護。還有就是,懲罰之后一定不要讓孩子看出你的不忍,不要馬上去勸慰,更不要在孩子面前落淚和自我懲罰。懲罰要讓孩子感覺到一定的壓抑、挫敗和沮喪,要讓孩子留下十分不愿重復(fù)、極力避免的經(jīng)驗,只有這樣孩子才會從中吸取教訓(xùn)。
第五、體罰是“核武器”。 頻繁使用武力,造成“窮兵黷武”,就失去了震懾威力。
第六、嚴(yán)與愛結(jié)合。這點雖然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挺難。平時我們對孩子的管教還是相對比較嚴(yán)格的,只要發(fā)現(xiàn)他有什么小錯誤,就會正面批評引導(dǎo)。但批評完了會告訴他,批評的是他的錯誤,而不是他,他還是爸爸媽媽最愛的小寶貝。
實際操作中,一定要跟孩子講清這些方法樹立威信要不得,家長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規(guī)避:
1、高壓政策。也許,孩子可以屈服在你的淫威下,因為皮膚身體的痛苦,而不敢有異議,但是從根本上來說沒有解決事情的本質(zhì),孩子要么唯唯諾諾,誠惶誠恐,經(jīng)常處于恐懼不安的狀態(tài)中,不敢去想,不敢反抗;要么成為雙重個性的人,當(dāng)面一套,背后有一套。
2、以威立家?追蜃诱f,小人和女人難養(yǎng)啊,太親近了,就沒大沒小,太疏遠了,就心懷怨恨。有些家長覺得自己不能喝孩子一起“嘻嘻哈哈”,要保持威嚴(yán),從不主動接近孩子,總是力圖使自己離孩子遠一點。很少與孩子交流感情,孩子不了解父母的想法、愛好、興趣等,父母也不知道孩子的需要和喜好,父母與孩子間存在著明顯的鴻溝。
3、寵愛,甚至溺愛。對孩子嬌縱溺愛,對其逞性和乖張脾氣姑息遷就。不給他指明努力的方向,也不提出任何要求,而是有求必應(yīng),一概滿足,導(dǎo)致孩子任性妄為,形成驕橫執(zhí)拗的性格。
4、“誘”教,賞而不罰。一個國家講究賞罰分明,有些家長甚至賞而不罰,以愛撫獎賞作為孩子的教育手段,殊不知,一旦孩子得不到愛撫或滿足不了其需要,就會對父母產(chǎn)生不滿、憤怒和反抗的情緒,使孩子變得任性、驕橫、不講道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zaojiao/6555.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