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智者學派和蘇格拉底關于人的價值的闡述:
智者學派和蘇格拉底都以人為研究對象,肯定人的價值,都在人的價值方面強調理性、否定絕對權威。但是智者學派片面強調人的需要,否認對人的約束,蘇格拉底強調個人的需要必須滿足一定的道德規(guī)范,強調美德對于人的重要性。智者學派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蘇格拉底限定為“有思想力的人是萬物的尺度”。
顯然,比較的關鍵在于把握兩者對人的價值的闡述,比較的領域大體上包括研究對象、人的作用和人在社會上的行為等方面。
“人是萬物的尺度”??智者學派:
公元前五世紀中葉以后,由于平民地位的提高和個人主義的成長及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產生了反對舊思想的智者運動。智者從對物質世界的探究轉向了對人類自身的關心。他們的出現(xiàn)標志著希臘人的思想已從對宇宙的探索轉向了人類社會。所謂的智者學派并不構成一個固定的學派,也沒有統(tǒng)一的學說,只是在思想傾向上有共同之處。
1、代表人物:
普羅泰格拉
2、思想主張:
①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認為人的感覺是判定一切的準繩;
②反對迷信,強調自由,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為的產物;
③在社會道德方面,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判斷標準,不應強求一律。
3、理解“人是萬物的尺度”:
普羅泰格拉是智者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他說:“人是萬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第一層:萬物存在與否,事物的形態(tài)性質,全在于人的感覺。
第二層:人才是社會舞臺的主角。在社會生活中,人為自己立法,判斷規(guī)則,確立制度。唯有人才有資格對這些人定的法則進行評估、修改和裁斷。
這句話的核心是萬物存在與否在于人的感覺,人是世界和社會的中心。從積極意義來看,它肯定了人的價值,樹立了人的權威,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標準。人類第一次意識到自己是自身所屬社會的審判者,人有資格、有力量也有權利重新規(guī)范自己的生活。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統(tǒng)治之下人類自我意識的第一次覺醒,普羅泰格拉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的先驅。
但是,它在將人置于世界的社會中心的同時,卻忽視人的包括節(jié)制性在內的道德理性,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對人的行為的約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會秩序和社會公德。在當時來看,就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在今天來看,更要引起警覺:在自然和社會面前,人不能過于自以為是。
4、影響:
①人文主義的最初體現(xiàn);
②思想啟蒙作用;
③文化的發(fā)展。
智者學派是希臘社會發(fā)展,特別是民主政治發(fā)展的產物。他們以人的眼光去考察和認識社會、政治和法律問題,并從這樣的新方法(人文主義的方法)中得出了許多與以往不同的結論,樹立人的尊嚴和權威。智者的啟蒙作用在于對自然、社會、國家、政治、法律、道德、人類社會的形式和規(guī)則,以及人在世界中的地位與作用的認識明顯合理化了。
智者學派:
公元前5世紀是希臘奴隸主民主制繁榮的時代。奴隸主民主制雖然有很多局限,但它和僭主政治與貴族奴隸主專制比較,畢竟要優(yōu)越一些,它吸引了更多的公民(奴隸主)參加到政治生活中來。在奴隸主民主制下,例如在雅典,當時作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的是每月舉行兩至四次的公民大會,凡享有公民權的人都應參加大會,大會負責決定國家一切重大事情,選舉或罷免政府官吏。除此以外,雅典還有由六千人組成的“陪審法庭”,處理公民的訴訟案件。在公民會議和陪審法庭上,人們常常要發(fā)表意見,要和自己的對手辯論,雅典法庭并規(guī)定每個公民須替自己辯護,不許旁人代辯。由于社會的需要,出現(xiàn)了一批“教授智慧的教師”、即“智者”。他們向人傳授說話的藝術??修辭學,爭辯的藝術??雄辯術,據理論證的藝術??辯證法(辯證法一詞是就它的古代意義說的,是從對立意見中發(fā)現(xiàn)真理的方法)。
智者們是古希臘最早的一批職業(yè)教育家和哲學家,他們周游希臘各城邦,招收學生傳播知識,同時接受他們的報酬。他們不像伊奧尼亞哲學家和德謨克里特那樣重視自然界,重視萬物從何開始的問題,他們的哲學研究的中心是人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問題,換句話說,他們注意的是社會政治和倫理方面的問題。他們之所以注意社會政治和倫理方面的問題,是和他們本身出現(xiàn)的社會背景分不開的。
嚴格地說,智者派并不是一個以一定的學說為基礎的統(tǒng)一的哲學學派,他們只不過是應同樣的社會要求產生出來做著類似活動的一批人而已。因為他們自命為能夠使人智慧的智慧教師,因此獲得了“智者”的名稱。但是到了后期,由于某些智者不顧事實地玩弄概念,把哲學蛻化為概念游戲、顛倒是非的“方術”,于是,“智者”這個詞又獲得了一種貶義,即“詭辯者”的意思,所以,也有人把智者派稱為詭辯派。
智者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普羅泰戈拉、高吉亞和安提豐等。
普羅泰戈拉:
普羅泰戈拉(約前480?前408)原來是一個木材搬運工。有一次,德謨克利特遇見他,交談之后,對他的智力感到驚訝。由于德謨克利特的鼓勵和幫助,他開始學習哲學。他是第一個收費的教師。學生入學時,約定先付一半學費,待學成并打贏第一場官司后再付另一半學費。有一次,他向一個叫優(yōu)安塞隆的學生收另一半學費,這個學生說:“我還沒有打贏一場官司!逼樟_泰戈拉馬上說:“不行,如果我跟你打官司,我贏了,你必須付給我錢,因為我贏了;你贏了,你也必須付給我錢,因為你贏了!
普羅泰戈拉的著作有《論神》《論真理》和《論相反論證》等!墩撋瘛烽_頭第一句是:“關于神,我既不知道他們存在,也不知道他們不存在。有許多東西阻礙著我們的認識,如問題晦澀、人生短促等!彼倪@些話觸怒了雅典人。他的著作從抄錄收藏的人那里收集起來,在廣場上當眾燒毀。他自己也被驅逐出城邦。他在去西西里時,由于乘船沉沒而身亡。
普羅泰戈拉留傳下來的最主要的哲學名言就是在《論真理》中說的:“人是萬物的尺度,存在時萬物存在,不存在時萬物不存在。”他這里說的人就是指人的感覺。事物是什么,要以人的感覺為標準。一個事物對你來說就是它呈現(xiàn)在你的感官面前的樣子,對我來說,它就是呈現(xiàn)在我的感官面前的樣子。一陣風吹來,你覺得冷,它就是冷的;我覺得熱,它就是熱的。風本身無所謂冷熱。同樣地,一個人的行為是好的還是壞的,也是以人的感覺為標準。你覺得好,它就是好的;我覺得壞,它就是壞的。行為本身無所謂好壞。
普羅泰戈拉的這句哲學名言在當時具有反傳統(tǒng)的意義。在當時的希臘,傳統(tǒng)觀念是以神為萬物的尺度;事物存在還是不存在,是好還是壞都是由神決定的。普羅泰戈拉在懷疑神的存在以后,讓人取代神的地位,這在希臘哲學史上無疑具有重大的意義。但是,在我們今天看來,這句話是不正確的,因為客觀事物的存在和性質并不以人是否感覺它們和感覺它們怎樣而發(fā)生什么變化。他把事物的性質,如冷熱,看成是主觀感覺的產物,否定了事物性質的客觀性,這就很容易陷入主觀唯心主義之中。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gaozhong/370054.html
相關閱讀:高二年級歷史必修三《從蒸汽機到互聯(lián)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