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參與型教學模式與數學課堂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數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是單向灌輸式的教學,忽視了學生的認識活動,學生處于被動接受地位,學完全受制于教.人們發(fā)現,教師對學生教得越多,從而給學生獨立地獲取知識、獨立地思考和行動提供的機會越少,那么教學過程的活力和效果就越低.相反地,如果在教學過程中緊密結合教師的講解而讓學生開展生動活潑的認識活動,那么這樣的教學過程在使學生掌握知識和得到智力發(fā)展方面都是富有成效的.因此,初中數學課堂體驗參與型教學模式是近年來數學教學改革中出現的新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學會獨立地獲取和選擇信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創(chuàng)造的學習能力.

  一、體驗參與型教學模式的內涵

  體驗參與型教學模式是以主體教育思想為指導,以教師指導學生主體參與學習全過程為基本特點,以培養(yǎng)學生主體意識與能力及創(chuàng)新精神與能力為目標,由統(tǒng)一設計、同步推進的教師教的程序和學生學的程序有機組成的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結構.

  二、初中數學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傳統(tǒng)數學教學模式對掌握雙基有較明顯的功效,多年來的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但是,也存在著一些明顯的弊端:

  (1)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的教學系統(tǒng)控制主要來自教師,而學生這個學習主體未能參與控制,這樣對來自學生方面的內部干擾就不能及時準確地做出調整,不能使教學系統(tǒng)達到真正的動態(tài)平衡。

  (2)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采取教師傳授知識的方法,沒有或很少有“主體產生問題”的過程,學生一般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學習的行動沒有預定的方向和要求,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不能得到很好的發(fā)揮,學生的觀察、思維、想象能力不能得到迅速的發(fā)展.

  (3)教師以傳授結論性知識為主,很少讓學生動手實踐,去體驗過程性,在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方面沒有給予重視.因此,所采用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無論什么內容的課都用一種模式來上,容易引起學生學習數學枯燥無味的態(tài)度.

  三、初中數學課堂體驗參與型教學模式的構建

  (一)創(chuàng)設良好的問題情境

  數學情境是數學問題產生的土壤,數學情境的精心創(chuàng)設是學生發(fā)現和提出問題的重要前提.而問題意識是思維的起點,沒有問題的思維是膚淺的、被動的.在學習活動中,只有學生意識到問題存在,感到自己需要問個“為什么”、“是什么”、“怎么辦”,才能激起學習中的思維火花,而且這種問題意識越強烈,學生的思維就越活躍、越深刻、越富有創(chuàng)造性.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狀況、教學環(huán)境等因素創(chuàng)造性地創(chuàng)沒良好的問題情境.問題盡量與學生的日常經驗有關系,使其看起來豐富而有意味或有實用價值;問題的情境具有開放性,有助于拓寬學生學習空間,教師應積極發(fā)掘問題的內涵,誘發(fā)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發(fā)現新問題,提出新見解,形成具有創(chuàng)造性、實踐性的學習行為習慣;問題的情境要設置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能喚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強烈情感活動,在學生主動參與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實現認知能力飛躍的同時,獲得豐富的發(fā)現和提出問題的數學體驗.

  (二)充分開展課內的數學互動交流

  在數學課堂中要捕捉數學的真理,更需要一種真誠的互動、真實的交流.交流是教學活動的最基本的形式,是師生、生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在交往、對話、溝通與合作中,學生的智慧得到啟迪,思維的靈感受到激發(fā),情感更加豐富和深刻.這個過程對教師而言其實并非傳授的過程,而是分享的過程.課堂交流、討論是進行師生、生生多向交流的很好的平臺.讓學生敞開心扉、各抒己見,將自己真實的解題思路以及思想說出來,形成一個充滿對話交流及爭辯的開放性場景,能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交流能力,也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總結反思,提高學生的自我監(jiān)控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在每節(jié)課的最后,至少要留出五分鐘的時間進行總結反思,反思的內容可根據具體內容和學生掌握的情況靈活掌握.一般包括以下幾部分:

  (1)當堂課的主要內容.這部分可鍛煉學生慢慢地自己總結,剛開始時學生還不知道怎樣總結,教師可逐漸的放手,初始教師進行提示,教會學生如何總結.由基本概念、公式及定理到本節(jié)所學知識能解決的問題.

  (2)“查漏補缺”.在教學過程中,經常遇到學生說初中的某一部分知識沒有掌握,以至于在學習中遇到障礙,不能順利地理解和掌握初中知識.要通過總結反思,幫助學生抓住某些關鍵的“點”和“線”,使之鏈接,形成覆蓋全部內容的一張“網”.

  四、結論

  根據數學學習尤其初中數學的特征設計的“體驗參與型教學”,從根本上講是對教學模式的一種有益探索,它所強調的“以學生為中心”與“體驗過程”對改進傳統(tǒng)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數學能力、數學視野與數學素養(yǎng)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積極體驗參與,不僅具有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近期作用,而且具有提高學生素質的遠期功效。

  來源:233網校論文中心,作者:姜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gaozhong/439726.html

相關閱讀:巧設“引入”,提高數學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