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社交恐懼癥患者的自我?guī)椭魍?br /> 我叫徐峰,網名平易,現在南京一家心理咨詢中心工作。過去我曾經患有嚴重的社交恐懼癥和中度的口吃,痛苦了好多年,曾經看過心理醫(yī)生,也吃過許多藥,一直沒能走出生命的誤區(qū)。后來,我開始研究和實踐成功學、心理學、NLP、成功訓練等,從此踏上了自我?guī)椭恼魍荆罱K通過不懈的努力戰(zhàn)勝了社交恐懼癥和口吃。我的經驗告訴我,社交恐懼癥是完全可以戰(zhàn)勝的,但最終還要靠我們自己,重要的是我們一定要認識到自己內在的力量,看清我們只是被一些認識上的誤區(qū)所蒙蔽了,所以,只有當我們消滅智慧的誤區(qū)、看清問題的本質和真相,才能從迷霧中走出來!心胸豁然開朗,有如撥云見日一般!我們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和自由!
在這里,我把自己的經歷和成功經驗寫出來,希望能夠給那些還在與所謂的癥狀苦苦糾纏、與命運抗爭的朋友一些啟發(fā)和幫助,使大家能夠從我的成功經驗中看到希望,樹立必勝的信念!相信自己一定能夠成功!
我從小并不自卑。我的音樂天賦相當不錯。在我4、5歲的時就會唱很多歌曲,親朋好友經常逗我玩,讓我唱一段,我那時沒有絲毫的恐懼感,不論是誰,只要叫我唱,我臉不紅、心不跳“咿咿呀呀”便唱起來了。他們都喜歡我,我那時的感覺真是好極了。比起別的小朋友,我感覺自己還是很優(yōu)越的。我一直被大家認為聰明,當然我自己也是這樣認為的,上小學后我還有一種優(yōu)越感,成績向來是全班前三名。雖然我學習成績很好,但很頑皮,老師并不喜歡上課愛做小動作的學生,經常因為這方面的原因,老師告到父母那里。我對老師當然也沒什么好感覺,既煩又怕。一年級的時候,記得有一次,我上課沒有注意聽講,左顧右盼和別的同學說話,結果讓班主任老師發(fā)現了,她走過去用手狠敲我的腦袋,并嚴厲的批評了我,然后又讓我站到講臺上罰站一節(jié)課。這位班主任一直教我到四年級。雖然我各科成績優(yōu)異,可她卻從不器重我,比我差的同學都當上班長、學習委員了,我呢?什么也不是,所以心里一忿忿不平。也就是從那時起,我開始對老師形成了一種懼怕、厭煩的心理。
而在家里呢,我同樣也是好動的孩子,經常招來父母的指責和嚴厲批評,把他們氣惱了甚至還會打我?guī)紫伦。因為我現在搞心理學,所以知道父母對我的教育方式有很多誤區(qū)。在我的記憶中,父母對我向來是批評的太多,鼓勵和支持得太少(當然,父母還是很疼愛我的)。小時候,我很喜歡科學知識,喜歡小發(fā)明,經常搞一些小制作。畢竟是個孩子,有時因為這個耽誤了學習,父親總說我分不清主次、“不務正業(yè)”,而反對我,母親則是因為我總是把家里弄得亂七八糟也一直反對我。從那時起我的優(yōu)越感開始漸漸消失,在學校被老師稱為“不聽話的學生”,在家里被父母稱為“不懂事的孩子”,在我所處的這兩個重要環(huán)境中,我一直得到負面的評價,大腦中一直被灌輸負面消極的信息,我開始認為自己是不被人喜歡的,是個壞孩子。所以老師和父母對我的評價一直影響著我。后來我漸漸地越來越膽小,內向,還有些口吃,但在小學和初中,這種情況并沒有發(fā)展得很嚴重,直到上了中專,自我意識開始逐漸加強,新同學又都是互不相識,所以交際上的敏感比較突出,其實很多人也都是這樣的,只不過我更敏感些。我變得很害羞、內向,口吃也加重了,尤其在和老師、異性的交往中心理障礙很大,經常會躲著老師走,見到老師也不知道說什么好,對老師始終有一種恐懼感(這和我在小學時對班主任老師形成的恐懼心理有關)。畢業(yè)后,參加工作進入企業(yè),我更加感覺不適應了,自己沒有一點社會經驗,面對上級心理壓力非常大,不知說什么話好,怕說錯話得罪上級,和女同事交往也很害羞,看到有的人很會說話會辦事,自己自愧不如,很是自卑,結果越是這樣越焦慮越緊張,社交恐懼心理和口吃也更加重了。我越來越封閉自己,在單位里很少主動和人交流,經常躲著人,不敢與人對視,內心痛苦極了。從此我經常的逃避工作,最后不得已辭去了工作。
偶然一次在一本心理學書中看到了一個名詞——社交恐懼癥,我終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原來我已患上了社交恐懼癥。ㄟ@是一種對號入座!從那天起,我的社交恐懼癥更加嚴重了)我又開始用書中的系統脫敏法、放松療法、自我分析、自我暗示法進行自我治療,從那時開始,我對心理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看了不少這樣的書,完全沉迷于心理學知識的海洋中。這樣的自我治療持續(xù)了兩年,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更加嚴重了,于是,我再一次陷入了迷茫困惑之中……。
記得在當時非常的痛苦,不敢見朋友,不敢與同事、上級、異性對視,不敢上街、逛商場……,當有人站在我的旁邊,我會特別緊張,自己的目光不知往那里放,全身僵硬,腿還會輕微的發(fā)抖,我會像一只老鼠似的盡快逃開。當有人與我講話時,我的眼睛很怕與對方接觸,表情極為不自然,并且我會很力的掐自己的大腿,借此轉移恐懼心理,我知道對方已經看出來了。在我的單位里,我相信許多人會發(fā)現我有問題,只是我這個人一向對大家還不錯,總是盡力的幫助別人(當然是在社交恐懼癥還不嚴重的時期),所以,沒有人會當面取笑我,但是我的內心很清楚別人對我的看法。我總是恐懼上班,因為我特別害怕在那么多人面前走過,我會選擇一條人最少的路線去走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而這種選擇經常是在洗手間里作出的,我會在里面猜想從洗手間的幾條通向我崗位的路線中那一條人會最少,然后,我從里面出來,在路線的岔路口處再觀察一下,心驚膽顫的向其中一條我認為可能碰到人最少的路線走去……。每天早上我騎著單車從家里出來就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因為我要面對恐懼,并有可能被它擊垮,于是多數時候,我會選擇逃避——我開始曠工了,不過家人并不知道。公園和樹林中在星期一到星期五人會特別的少,大家都去上班了,而這里對我來說最安全、最輕松,即使這樣我還是會盡量避開公園里少得可憐的幾個人,到了下班的時間,我又會和其他人一樣騎著單車回到家中,而這一切,除了我自己,沒人知道。有了一次這樣較為輕松的體驗,就有了下一次,我從那時起從來沒有上過班,就連發(fā)工資的那天我也沒有去,一位同事離我住得很近,他把工資單帶給了我,我一看,這是我上班以來最少的薪水,-2元,就是我還欠工廠2元錢,不過我認了,本來理就虧,我更不敢去與人家胡攪蠻纏……,那時還學會了自殘,用煙頭燙上了兩只上臂,至今還有大片的疤痕,我恨自己,一拳打到墻上,手掌也骨折了,后來我甚至想到過自殺……。那段日子簡直就是地獄般的生活,現在回想起來就象惡夢一樣刻骨銘心……。
由于我特別喜歡看書,結果,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了成功學的書籍。轉機出現了,我偶然發(fā)現了一本《成功黃金律》,書中提到了成功、自我教導、自我訓練、生命藍圖、一生的計劃等,我感到一種心靈的震撼——我找到了我真正需要的東西!書中從頭至尾貫穿著積極心態(tài)的理念,闡述了成功的黃金律?赐陼漠斕炀陀幸环N信心油然而生,我挺起了胸,昂起了頭,臉上露出久違的微笑。后來我又找到了《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思考致富》,這兩本書都是成功學的經典之作。這些書我每天都看,還把最激勵自己的句子記到小電話本上反復暗示自己,晚上睡前要再看一兩個小時。這樣孜孜不倦地閱讀了幾個月,內心有一種脫胎換骨的感覺,并由此產生了堅定的信念:只要我從此學會了積極思考,思考人生,反省自我,我一定會超越自我,我一定會獲得成功!我還有個令自己欣喜的發(fā)現,我?guī)缀跬袅俗约旱男睦碚系K,我注意到自己已經不自覺地拋棄了“治病”的想法,而把自己的目標放在了追求成功上面,這是一種境界上的突破,這說明我已經超越了心理障礙!
從那時起,我開始變了,那是內心深處的變化,每天對我都是新的一天,都有一點小小的收獲。不過行為層面上還要有所突破。于是我趁熱打鐵,制訂自我訓練的計劃,并且投入實踐……。從此,我對成功哲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guī)缀蹩催^當時市面上所有的這類書,積極的東西源源不斷地進入我的大腦潛意識,這是我人生的一個轉折點,一個新的起點!到這時為止——也就是99年,我已經完全戰(zhàn)勝了心理障礙和口吃。
由于辭去了工作,自己又沒有其他的特長,為了生活,所以選擇了口吃矯正的行業(yè)(在自我?guī)椭倪^程中,不但我的社交恐懼癥被征服了,就連一直的口吃也自行消退了)。而在這之前,我也作過許多事情,先是幫家里賣鞋、自己擺地攤、賣米線、做業(yè)務、又當過幾天的歌手等,然而感覺這不是我想做的事,因為我有自己熱愛的事業(yè),那就是心理咨詢和口吃矯正,我希望用我的成功經驗來幫助大家,這樣會讓我有成就感。我開始行動了。后來的發(fā)展一直是圍繞著口吃矯正(口吃屬于交際障礙的一種)進行的。
我在2001年下半年開辦了自己的口吃矯正網站,直到現在我一直從事著這項工作。我用我所研究的成功學療法,幫助了許多對生活失去信心的口吃者和社交恐懼癥患者。在這三年的不斷努力下,我的網站現在已經成為國內最知名的口吃矯正網站之一(平易成功口吃矯正網)。2001年春天我應邀到天津電視臺做了一期有關口吃的節(jié)目,2002年,我到南京來發(fā)展,創(chuàng)辦了南京口吃互助協會,南京的報紙媒體都作過相關的報道。在南京的兩年多里,我和好友創(chuàng)立了成功學突破訓練療法,我們的口號就是:我自信!我成功!我快樂!怕什么就突破什么!我們在公交車上、鬧市區(qū)里演講,鍛煉口才培養(yǎng)自信,在南京地區(qū)及全國各地有幾百人從我們這里獲得了真正的幫助……。而這一切,是我過去連做夢都不敢想的,是啊,一個曾經患有嚴重社交恐懼癥的人,通過自己的努力不但開創(chuàng)了自己的事業(yè),還接受電視報紙媒體的采訪(這對我過去來說是多么恐懼的事呀。,并且?guī)椭诉@么多的人!今天的我自信的走在人生旅途中,發(fā)現生活開始變得美好,周圍的一切都透出春天的氣息,我自在從容的面對生活,面對所有的人!好一個自在、自由的心靈!當我信步走向生活時,不由得喃喃自語道“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每一種逆境都蘊含著等量的成功的種子!”
經歷了這一切,使我漸漸地明白,一個人對自己的定位非常重要,過去我在很長一段時間把自己定位為患者。神經語言程序學(NLP)告訴我們,一個人要想改變自己,從信念層著手改變是最快的捷徑,而從行為層次(信念層在行為層之上)改變要花費很多時間精力,效果也不理想。我過去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僅僅在行為層面上浪費了太多的時間,我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追求所謂的方法上了,可是我卻失敗了!為什么?!因為我在信念層就強烈的否定自己和否定自己的交際能力!我千方百計去找尋什么所謂的方法來“治病”的這種行為,不正是在強烈的暗示自己:我是個很嚴重的社交恐懼癥患者!我的語言表達能力很差!這不是等于自己把自己釘在了“社恐患者”這個十字架上了嗎?!當你帶著這種“患者的帽子”與別人交流時,這種否定的意識怎能讓自己從容、自信的與人交流!我們硬是把自己排斥于正常人之列,你說我們能不自卑、孤獨、恐懼嗎?!這里我想請那些還在追求所謂的方法的朋友也反省一下自己,你如果不認為自己是很嚴重的社恐患者,你干嗎要用這個療法那個療法呢?你沒有發(fā)現,我們用什么認知療法、行為療法、放松療法、催眠術、森田療法等,你的社恐好轉了嗎,沒有!絕大部分朋友對這些各種療法了如指掌,可是為什么沒有成功反倒更加失望了!這都是因為我們只從行為層入手,而忽略了最本質的信念層,我們從信念層就否定自己、否定自己的交際能力!
為了說明什么是行為層次和信念層次的改變,我們舉個例子:一個做推銷工作的人,通過無數次的拒絕和被客戶接受,最終能夠從容的面對客戶面對自己的工作,尤其是那種要克服和人打交道的心理障礙,通俗的講就是通過多次的行動,最終找到了推銷員的感覺,這是典型的通過從行為層次入手達到信念層次的改變,這個推銷員會“悟出”:原來與人打交道是沒什么的!而一個接受過真正心靈訓練的人,比如禪師,他會從信念層次開始改變,雖然他沒有受過各種行為方面的訓練,但是他能夠很好的排除外界對心理的干擾,這樣的人會面對各種場合各種人生境遇從容自若!因為他們懂得心靈的回歸,回歸到大自在的兒童態(tài)。
什么叫大自在的兒童態(tài)?我們可以觀察身邊的任何一個幼兒,年齡越小心理障礙越少,面對世界越自在,當他們想要什么就會毫無顧忌的去追求,用稚嫩的小手去拿,他們從不壓抑自己的感受和情緒,快樂就笑、就跳,痛苦就哭、就鬧。一個很小的孩子如果在演講臺上,他能夠對周圍不感興趣的東西視而不見,他會毫無顧忌的活動于他所感興趣的東西,比如演講臺上的麥克風,裝飾舞臺的一盆花草……,他“看不見”臺下那幾百雙的眼睛在注視著他,他不會想自己的行為可能會受到人們怎樣的看法,他不會去考慮這些,因為他忘我,因為他自在!因為他沒有那些束縛自己的世俗的觀念!
可是,當我們一個成年人走向這個同樣的舞臺,我想各位朋友一定會感受到有巨大的壓力而導致我們緊張,甚至是恐懼,我們顧不上去欣賞那盆花草的美麗和芳香、那麥克風金屬的質感……,因為我們全身心的在抵御著由于來自社會的消極灌輸所產生的消極情緒!本來上臺演講,只是需要表達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見解,嘴巴在自己的臉上,腦袋“扛”在自己的肩膀上,自己的思維只有自己能控制,為什么在臺下訓練的時候沒什么問題,可是一到臺上面對大家就緊張,我們怎么當不了自己的家了?
照理說,我們只要按照自己的思路闡述自己的觀點,這本應該是多么自然的一件事,怎么會這樣呢?因為我們接受了扭曲的社會文化太多的消極灌輸:講得不好會遭人嘲笑、要有好的表現才能讓人接受自己等。這是我們患得患失的心理在作祟,我們刻意的要求自己要表現得從容自在,可是我們忽略了一個辯證的關系,從容自在的狀態(tài)永遠不是刻意追求來得,他只與隨意、自然有緣分!大家沒有發(fā)現我們對自己在交際場合表現的態(tài)度不也正是如此嗎?!人際交往本來就是很自在的事情(我們曾在很小的時候有過自在的狀態(tài)!你還記得嗎?!),社恐正是在我們忽略了“刻意”和“自在”的辯證關系的情況下,逐步發(fā)展出來的一種心理沖突或者說是矛盾的產物!我們越是刻意要求自己別緊張要放松,可結果卻是事與愿違。在我們一生當中有太多的時候,我們都會出現相同的這種錯誤,自己想做一件事,因為患得患失怕失敗,結果搞得再一種焦慮和緊張的狀態(tài)中行事,心態(tài)不好不放松使我們原本具有的能力受到了抑制,最終反倒失敗了,然后我們更怕失敗了,再做一件事那種患得患失的心理更加加強了,結果呢?一種習慣性的失敗模式和消極思維方式在我們的心理扎下了根。我們回憶一下自己的人生事件,是否許多次都犯過相同的錯誤?我把它笑稱作——人生口吃癥!
當我們從出生那天來到人世間起,我們是赤身裸體的,那是一個最真實的自我,最自在的心靈,從那一刻開始,不論你是否愿意你都要漸漸地融入社會之中,我們開始接受各種各種樣來自社會的信息,接受社會的觀念和限定,比如父母會教我們做一個怎樣的人,哪些是我們該做的,哪些是不能做,道德規(guī)范、法律規(guī)范、還有諸多的規(guī)范,還有些純粹是一些扭曲的社會文化對我們造成的心理上、行為上的限定,我們真實的自我必須經過這些諸多的條條框框的限制、包裝,我們才能成為一個社會的人,社會才能夠接納我們。而這些包裝、限制就像是我們的外衣,當我們穿上軍裝我們就是軍人,穿上運動衣就是運動員,穿上西裝革履就是白領等等,所以,衣服(包裝)是人和社會環(huán)境之間最重要的過渡物(這里的衣服和包裝借喻社會對我們的身份的限定),我們的身體(包括真實的自我)、服裝、社會環(huán)境,這是三個不同的層次。
我們雖然接受了來自社會賦予我們的各種身份定位,就好比我們穿上了社會給我們定做的各種各樣的外衣,但是,外衣終究是外衣,它是來自于外界給我們的,而我們永遠都具有一個真實的自我,那就是在外衣里面被包裹的自我。然而,經過多年的社會化的改造,我們的自我往往被掩埋在內心的深處,他被漸漸地束縛了、封殺了。某一個人如果有超越與自己身份(信念層)不符的行為,社會就會認為他是不正常的,比如一個軍人身穿軍裝如果表現出一個社會青年的行為,如果一個西裝革履的老板表現出像小孩子蹦蹦跳跳的行為,那么社會就不會接受他們,社會會把它們劃為異類。
然而,有時我們自己也會充當一個社會的角色來對自己進行限定,比如很多人會說:我是社恐患者,我很內向,我很害羞,其實,這也是自我的限定,心理學稱作自我標簽(自我信念層,也叫角色層)。自我標簽是一個人自我實現最重大的障礙之一,他否定了我們作為一個無限自由的人充分發(fā)揮潛能的可能性,自我標簽的人會對自己和別人說,我不適合做這個,因為我是***樣的人!比如有人會說我不適合做推銷員,因為我不愛說話,我很內向。如果一定要他做一些超越自我標簽的行為,他馬上會出現焦慮、緊張、不適應等一系列的生理反應。其結果是,我們的病態(tài)意識和病態(tài)的自我觀念導致真的出現了病態(tài)行為,而這又加重了疾病意識,由此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huán)中,我們的癥狀也就愈來愈嚴重了,我們的“社恐患者”標簽也越來越難以被撕下來!
也就是說,我們接受了這些,而這些也就真的對我們起作用了。當我們具有自我標簽的信念時,我們就會產生一些列真實的體驗——恐懼、焦慮、自卑、自我懷疑等,而這些真實的體驗會讓我們毫不懷疑自己就是“社恐患者”!但如果我們沒有這種患者意識,我們就不會出現自我懷疑就不可能成為社恐患者。
可是,我們一定要知道,我們終究具有一個真實的自我!這聽起來有些玄妙,但事實就是這樣的,是我們自我否定的意識和信念抑制了我們的能力!NIP神經語言程序學告訴我們,一個人的理解層次,最上面的是信念、價值觀、自我角色,下面的是能力、行為、環(huán)境,而這層次的關系是上面的一層要高于下面一層,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同樣是大學的同班同學,那些成績好的人有許多反倒不如那些成績不好不拘束縛調皮搗蛋的人以后更成功、更有建樹,這就是能力固然重要,而信念、價值觀、自我角色才是一個人成功、幸福的根本因素。一個很有名的高爾夫球手過去曾拿過幾次冠軍,在一次車禍中不幸的失去了寶貴的左手,可是不到一年的時間,他又在球場上奪冠。有人問他的成功秘訣是什么,他回答:一個一只手而有正確觀念的人,絕對勝過有兩只手但存有錯誤觀念的人!再比如,一塊長3米寬半米的木板,如果放在平地上每個人都可以輕松的走過去,如果把它放在30米的高度去卻沒有幾個人敢走,走路的技能非常簡單,為什么不敢走了呢,從理論上講只要你一步一步的走根本就沒有問題的,但是因為你有“要走不好會摔死的”消極觀念,結果導致你的腿在顫抖,內心在恐懼,而這里需要鍛煉的正是我們的膽量,你可以通過很多次的訓練也可以從容的走過去,但是,走木板的技能幾乎沒有什么提高,唯一提高的是我們的信念:這很簡單,沒什么危險,只要我向在地面一樣一步一步的走就可以了。從這幾個例子可以看出,技能往往會被消極錯誤的信念(包括自我定位角色)所抑制。
在我們頭腦中有太多的消極、負面的東西進入了我們信念層次,所以我們對這些信條深信不疑,一旦有對這些信念(信條)提出挑戰(zhàn)的行為,我們的神經系統立即就會導致有一系列的應激狀態(tài)的反應:呼吸急促、喉頭發(fā)緊、瞳孔放大、體表溫度下降、雙腿會發(fā)抖,思維混亂等,從而影響了我們正常的行為和發(fā)揮。每個人都是從小時候逐漸長大的,回憶自己年幼的時候,我們的心靈都曾經是自在的開放的,從來不會為明天而擔憂,也不會為過去而煩惱,我們只自在的活在當下。如果在我們小時候,一定會毫無顧忌快樂興奮的走向舞臺,那里是我們一個新的游樂園,沒有壓力沒有不自在!可是,我們都“成熟”了,反倒沒有勇氣了,原來很自在、自然的一件事情,現在我們卻會對自己說我沒有經過鍛煉,我沒有這個能力,這種“成熟”不值得我們反思嗎?!我們慢慢長大了,來自周圍環(huán)境的消極觀念開始灌輸于我們,我們就像是蟬蛹被一層層裹起來,并且越裹越緊,心靈不再自由、快樂!甚至我們錯誤的認為,我不是那種性格,我沒有能力,沒有經過訓練,孰不知,有些事情是我們小時候曾經自在的作過的!朋友們!讓我們都覺醒吧!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我們必須撕破那厚厚的老繭,走出心靈的束縛,重新回歸到自在的兒童態(tài)!所以,我們往往通過所謂的各種技術方法進行所謂的“治療”,其結果只能是更加否定自己的交際能力,使自我效能感大大降低!其實,社恐就是在精神交互作用下(關注和強化)作用產生的,它是一種心靈的誤區(qū),是一種自我被遮蔽的虛幻現象!我們的外在環(huán)境正是我們“心”的產物,我們的心念造就了諸多的所謂的“實相”。
當一個小孩子走上演講臺上,他會無視臺下幾百雙眼睛的存在,他根本不會感到有什么壓力,因為他還沒有接受我在臺上會緊張,我要表現得好一些,我要放松些……的觀念,所以壓力對他來說是根本不存在的,他還沒有被灌輸這些消極的觀念,因此,他就不可能出現與這些觀念相對應的消極情緒反應!而一個成年人,因為已經被社會灌輸了這種我在臺上會緊張,我要表現得好一些,我要放松些……的患得患失的消極觀念,結果這些觀念就會真的對他進行束縛,也就真的會引起緊張、焦慮等反應。我們可以再舉個例子,記得一個電影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一個為了躲避黑社會追殺的女人在一個旅館里,這時房門外響起了"咚咚"的急促的腳步聲,她非常的恐懼,她趕忙躲到了床底下,這時她的房門被打開了,她從床底下看到了一雙鞋,她馬上意識到這正是他情人的鞋子,于是她如釋重負,從床底下爬了出來,興奮的與情人擁抱、接吻……。她是怎樣從開始的緊張恐懼轉變?yōu)楹髞淼娜玑屩刎摵团d奮愉悅的呢?這個電影情節(jié)就是對心理學"認知影響情緒"最好的解釋。不同的認知會產生不同的情緒,錯誤的認知會給我們造成假象!這正如我們常說的"信則靈"。心理學家理查德吉萊特博士曾說過:許多情感體驗都是緣自對現狀錯誤的認識和理解,重要的是,不要輕易相信自己的感覺。通俗的講,正因為我們接受了"我們是社恐患者、我害怕與人交流、對視",結果,我們就出現了社恐的情緒體驗和行為。如果我們不接受它,它根本不會對我們起作用!這就好比我們穿了一件"社恐患者"的外衣,然而那僅僅是外衣,它是外在強加給我們的,它不是我們本身的東西,而我們更重要的是還具有一個最真實的自我,只不過他被束縛了、被封殺了!
一位作家接受別人的采訪時,人家問他,你的作品我很喜歡,我想請問您,成為一個優(yōu)秀作家的捷徑是什么?作家回答:你現在就把自己當作一個作家,進入作家的角色,一步到位,用作家的眼光去看周圍的一切包括自己,用作家的感覺去體驗世界,這就是捷徑,這就是立地成佛!從現在開始你就要進入自己的角色,不要再考慮自己的社恐,你要重新塑造自我,你已經是成功者了,明白嗎?作為一個演講家,他根本不會意識到自己是由于接受了來自社會所賦予他的身份定位,他才成為了演講家!當他把自己定義為演講家時,他就會出現與之身份對應的情緒體驗——作為演講家的優(yōu)越感、自信感、從容、自在等等,而這種體驗是很真實的,這些體驗會強有力的證明:他——就是演講家!好了,我們不作太多的探究了。我想向你說的是,你要想成為一個自信交際能力強的人,除了把自己定義為是這樣的人,一個很關鍵的操作是,你必須要同前面提到的那位演講家的情緒體驗同步,你可以首先想象自己是一個自信的演講家,體驗那種演講家的感覺,比如優(yōu)越感、自信感、成就感、從容、自在等等,然后你帶著這種體驗去練習演講、與人溝通等,天長日久了這種感覺就會泛化到你的日常生活中,再通過你主觀的努力就會成為真正的演講家!特型演員古月由于經常在影視劇中飾演毛澤東,為了能夠演繹好這個偉人形象,他要經常對毛澤東的日常生活去了解,然后揣摩他的心理和感受,時間久了,古月漸漸地在性格中就有了毛澤東的影子。這就是角色塑造法!"
回頭來總結一下,其實,我的理論正是通過鍛煉口才、培養(yǎng)自信、追求成功,漸漸地淡化了患者意識,相反培養(yǎng)出了口才意識、自信意識、成功者意識!這不是我憑空想象的,實際上,許多偉人在年輕時都是很內向、膽小、不善言辭的(比如李陽,杰格韋爾奇等),而他們正是通過不懈的努力把自己的目標放到追求崇高的事業(yè)上,轉移了對性格缺陷的消極關注,那么癥狀也就漸漸地消退了,并且他們的自信意識和成功意識逐步的樹立起來,超越了常人、超越了自我,成就了偉業(yè)!當一個人越是關注自己的癥狀,他的疾病體驗也越是得到加強,而他如果能學會漸漸地找到自己的優(yōu)勢,并且積極的關注,他會更加喜愛自己,更加和諧統一,而這樣的狀態(tài)會衍生出更多的優(yōu)點和長處,從此便走向了良性循環(huán)。我的進步正是通過對成功的追求使我漸漸地擺脫了社恐和口吃的陰影,當你不對這些所謂的疾病進行關注的時候,它會覺得自討沒趣無聊的走開了,而相反越是把它當作敵人,它越會死纏著你,比你還強大!所以,千萬不要和它正面斗爭,要繞過它,事實上,我們不可能戰(zhàn)勝社恐,因為社恐本身正是我們自己心靈的一種矛盾、沖突的產物,我們與社恐打仗,就等于與自己開戰(zhàn),也就等同于把自己推到了更加矛盾、更加沖突的陷窩中,最終的結果是更加難以自拔!越陷越深!"
所以,我建議大家要多關注成功、自信、口才等積極方面,功到自然成,要堅定自己的信念,相信自己是最好的!當然這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甚至你認為我所說的太理想化了,很玄妙。但是我的經驗告訴我,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只要你選對了方向,通過培養(yǎng)自信、追求成功的過程(而社恐被強化的過程就是你關注和與之抗爭的過程),并堅持不懈的行動,那么成功終將是屬于你的!
成功哲學告訴我們,當一個人具有堅定的信念時,他的命運就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要是我沒有堅定的信念,就不可能超越自我,做到這么多連常人都做不到的事情!因為我從成功哲學那里學到了: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偉大的德國文學家歌德發(fā)現信念與人的命運之間存在著神秘的聯系:一旦某個人下定決心要做一件事情,從那一刻起冥冥中的造物也開始醞釀。于是發(fā)生了各種各樣的事情,他們都是為了幫助這個人實現自己的目標而發(fā)生的。他從來不曾夢想過的巧合、偶然的邂逅和意外的資助,現在如同甘露一樣恰到好處的來到。要是他沒有愿望,這些事情是斷然不會發(fā)生的。所以,當一個人具有了堅定的信念時,就能夠充分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從而大大增加了行動力,使自己能夠發(fā)揮得更好,這樣成功的機率會大大增加,我們常說,成功是給那些有準備的人的,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的所想決定我們的行為 ——愛默生
信念會使你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耶 穌
《達馬帕達》中佛說:
我們自身由我們的思想塑造,
我們想什么,就會成為什么。
心靈純凈的時候,快樂就會降臨,
它如影隨行,永遠不會與心靈分離。
信念決定命運!
唯一的救世主就是我們每個人身上的內在力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nlp/2416.html
相關閱讀:NAC神經鏈調整術六大步驟
如何運用NLP技巧處理負面情緒
NLP自修三階段
NLP:一門無與倫比的身心科技
NLP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