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談過“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偶然”只是因為還沒有辨識出因和果。”這條“假設前提”之后,接下來,我們再談另一個以“整體”、“宏觀”角度,歸納出來的“假設前提”,那就是:
“一切皆有對立面;所有現(xiàn)象都只是單一面;所有的矛盾,都能相互調(diào)和;一體兩面,兩面一體;對立、矛盾是一體的兩面。”
“一切皆有對立面”這個“假設前提”,是在提醒我們,“環(huán)境”的所有一切,都具有“對立”的特性,都有兩面,當我們說這個東西是“白”的,那么,就一定有“黑”的東西存在,否則無從比較出“白”來;同理可推,有“好”的,就一定有“壞”的;有“美”的,就一定有“丑”的...,“世界”上的一切,都具有“對立”的特性。
但是,我們卻經(jīng)常以“比較”的態(tài)度來看待“世界”,而且,往往還只想保有自己喜歡的一面,這就是我所碰到個案的通病。
對我們中國人來說,應該很容易接受“一切皆有對立面”這個觀點,因為,“老子(道德經(jīng))”在這方面早就已經(jīng)闡述得非常清楚。
例如,它說:“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這和“一切皆有對立面”的意思幾幾乎完全一樣。
甚至,它還推衍出這些“對立面”的變化關系,例如:“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大道廢,有仁義;智能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基于這些基礎,所以它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提到“老子(道德經(jīng))”,這真是我們中國偉大的智能,據(jù)說是“老子”所著。在我們中國,“老子”非常有名,但是,也非常神秘,有人說他是戰(zhàn)國時代的人,有人說他是春秋時代的人,有人說他活了一百六十多歲,有人說他活了二百多歲。較常被引用的說法是,老子生于公元前六零四年二月十五日,卒年則不詳,他是楚苦縣歷鄉(xiāng)曲仁里(現(xiàn)在的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鎮(zhèn))人。
關于老子的眾多傳說中,很有名的一個就是孔子與老子交換了很多有關“禮”這方面看法的一些對話。這些對話,有人認為老子的“道行”、“境界”比孔子高,有人認為老子不實際,不如孔子實在,有人認為老子太消極,孔子則比較入世。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自己的解讀,不過,以“心靈疆界”技巧角度來看,這些對話,看似相互對立、相互矛盾,但是,卻非常有智能,而且可以相互調(diào)和,我們就舉幾段對話來談談:
有一段,孔子說他在讀“周易”,老子就問孔子,“周易”的精髓是什么?孔子認為是“宣揚仁義”,老子說,仁義不過是像擾人清眠的蚊子,宣揚仁義就像羊走失了,卻宣天價響地敲著鼓去尋找,羊都被嚇得越逃越遠了,怎么找得到?“宣揚仁義”只不過是破壞自然、敗壞人的天性罷了。
以“心靈疆界”技巧角度來看,如果,“宣揚仁義”只是談怎么做才是“仁義”、怎么做就不是“仁義”,那么,這就只談到“仁義”的“信念價值層次”,那只是“行為層次”的“戒律”,當然,就尚未觸摸到心靈的“體”;但是,如果,談的是自然流露的“仁義”,那么,以我個人的體驗來看,老子和孔子所談的,外表看來似乎是“對立”的,其實,卻有其交集。
另有一段,孔子說他在研究“六藝(詩、書、易、禮、樂、春秋)”,希望宣揚古代圣王的治國之道,老子則認為,“六藝”是先王的陳年舊史,不過是前人留下來的腳印,踏前人腳印對治國有什么幫助?
有些企業(yè)主管,聽到有人用“分紅入股”,對員工激勵效果很大,也就不管自己和員工的實際狀況如何,馬上東施效顰,也推起“分紅入股”,結(jié)果,搞得不但員工士氣沒激勵,反而制造出很多問題。
如果,孔子所宣揚的古代圣王治國之道,是希望讓后人像前述企業(yè)主管一樣“東施效顰”,那么,這樣的“六藝”當然就只是前人的“腳印”,不是古代圣王治國的精髓。
向他人取經(jīng),師法其它企業(yè)的做法,也經(jīng)常讓很多企業(yè)獲得很大的幫助,比如說,高科技產(chǎn)業(yè)IBM的商品開發(fā)設計工程師,曾經(jīng)因為不了解行銷部門所提出的新產(chǎn)品規(guī)格、開發(fā)時間、新的市場競爭變化...種種需求,以致商品開發(fā)經(jīng)常與市場產(chǎn)生很大的落差,造成極大的損失。后來,他們居然向傳統(tǒng)商店WAL-MART的商品經(jīng)理取經(jīng),學會了如何親身接觸市場、了解市場、掌握市場,讓產(chǎn)品開發(fā)與行銷部門保持有效的溝通,這樣向他人取經(jīng)的做法,就是所謂的“標竿(Bench Marking)”策略。
如果,孔子所宣揚古代圣王的治國之道,就是期望能讓后人作為“標竿(Bench Marking)”,對治國施政有所助益的話,以“心靈疆界”技巧角度來看,“腳印”還是有“腳印”的功效,那么,老子和孔子的對話,也就有了交集。
“所有現(xiàn)象都只是單一面”,如果,我們遭遇什么困境,通常,問題就出在“我們堅持一己所見,而沒看到“所有現(xiàn)象都只是一面””,就像物理學所說,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一樣,每個銅板都有正反兩面。
“心靈層次”技巧協(xié)助個案擺脫困境,經(jīng)常就是使用“所有的矛盾,都能相互調(diào)和”為策略,其道理和“老子道德經(jīng)”所說:“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于樸。”很相似。
協(xié)助個案擺脫“目前”困境,如果只是協(xié)助他跳出已發(fā)生問題的“這一面”,卻又是讓他站到尚未發(fā)生問題的“另一面”上,就像讓“好名”者變成“厭惡出名”,其實,“好名”和“厭惡出名”都是被“名”所制約,只是方式不一樣,一者以正,一者以反而已。
想要真正徹底解決問題,藉助“一體兩面、兩面一體”是很好的策略。在這方面,“老子道德經(jīng)”也有非常智能的論述,例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何若?”就是“看破”兩面,然后達到:“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想做到這樣境界,也不是那么容易,“老子道德經(jīng)”就以水來做比喻:“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如何做到呢?
關鍵就在“放掉自己的堅持(西方說,這是“自我中心”,我們中國人說,這是“執(zhí)著”)”,也就是“老子道德經(jīng)”說的:“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這和“心經(jīng)”所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或者,維摩詰經(jīng)所說:“一切煩惱皆是如來種。”、“不入煩惱大海,則不能得一切智寶。”實在太像了。
這就是:“一切皆有對立面;所有現(xiàn)象都只是單一面;所有的矛盾,都能相互調(diào)和;一體兩面,兩面一體,對立、矛盾是一體的兩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nlp/3883.html
相關閱讀:NLP的威力
如何運用NLP技巧處理負面情緒
NAC神經(jīng)鏈調(diào)整術六大步驟
NLP:一門無與倫比的身心科技
NLP自修三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