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fèi)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張孝祥《西江月》翻譯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
[譯文] 如今世路艱辛我早已習(xí)慣,而湖光山色則令人心境恬然。
[出自] 張孝祥 《西江月》

《西江月》
張孝祥
問訊湖邊春色,重來又是三年。東風(fēng)吹我過湖船,楊柳絲絲拂面。
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飛起沙鷗一片。

注釋:
 ①湖:指三塔湖,在江蘇溧陽縣西。三塔寺,在三塔湖畔。
、谑缆罚褐溉耸篱g一切行動和經(jīng)歷的各種情態(tài)。這里指世路艱辛。
、酆馔ぃ涸谌聝(nèi)。
、苌锄t:水鳥,即鷗鳥。
“問訊湖邊春色,重來又是三年。”尋訪湖中的春水,水面上的春鳥,湖岸上的春花春草春樹,生機(jī)盎然。這次重來,距離前次又隔三年時間了。
“東風(fēng)吹過我湖船,楊柳絲絲拂面。”和煦的東風(fēng)吹送著我的小船,駛過湖面,就抵達(dá)三塔寺了。堤邊楊柳依依,如絲的綠柳輕輕柔柔地拂打著行人的臉。
“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經(jīng)歷了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對于世事的成敗得失,如今早已習(xí)慣了;達(dá)到如此超脫的人生境界,不論到任何地方,都是一片悠閑坦然。
“寒光亭下水連天,飛起沙鷗一片。”寒光亭下碧波萬頃,一望無際,在天水相連遼闊深遠(yuǎn)的湖面上,飛起了一片一片的鷗鳥。

賞析
  張孝祥是一位堅決主張抗金而兩度遭讒落職的愛國志士,“忠憤氣填膺”是他愛國詞作的主調(diào),而在屢經(jīng)波折、閱盡世態(tài)之后,也寫了一些寄情山水、超逸脫塵的作品。這首小令就是如此。據(jù)宋人岳珂《玉楮集》中的《三塔寺寒光亭張于湖書詞寺柱,吳毅夫名后軒》一詩,可知此詞是張孝祥重游寒光亭時寫在寺柱之上的即興之作。詞本無題,后來選家揣測詞意,補(bǔ)加了“洞庭”、“丹陽湖”、“三塔阻風(fēng)”之類的題目。其實詞中所言之“湖”,是指江蘇漂陽的三塔湖;詞中所寫的“寒光亭”,即在此湖中。
  起首二句,直接描述自己時隔三年舊地重游的懷戀心境。“問訊”,省視慰問之意,表達(dá)出詞人主動前來探望的殷切心情。“湖邊”,指三塔湖畔,點明遠(yuǎn)道而來,剛至湖岸,為下文乘船游湖作鋪墊。“春色”,形容萬紫千紅的美好春景,乃下文“東風(fēng)”、“楊柳”之引筆。“重來”,說明是再次來此,表明“問訊”實是有意重訪。“又是三年”,不僅突出相別的確切時間,而且暗示其間經(jīng)歷了人生的多少波折變幻;一個“又”字,內(nèi)涵復(fù)雜,既包含了對時光流逝的嘆惜,對歷經(jīng)坎坷的感慨,也包含了對湖邊春色的懷戀,對再次來此的欣喜。詞人酷愛自然之情,瀟灑出塵之姿,就在這質(zhì)樸明快、語近情深的起句中脫穎而出,奠定了全詞飄逸清朗的基調(diào)。
  如果說起首兩句是從詞人有意重訪的角度而言,三四兩句則從客觀風(fēng)物歡迎自己的角度下筆,描畫出上船離岸乘風(fēng)過湖的情景。“東風(fēng)”、“楊柳”,都緊承“春色”發(fā)展而來。東風(fēng)似乎有意,輕輕吹拂,送我渡過湖波;楊柳似乎含情,微微擺動,絲絲擦著我面。詞人不說船乘風(fēng)勢,人觸柳絲,而說風(fēng)助船行,柳拂人面,正是注情于物的擬人寫法,從而創(chuàng)造出一個物我合一、通體和諧的藝術(shù)境界。詞人那種超脫塵網(wǎng)、得其所哉的無限快意,就這樣得到了淋漓酣暢的表現(xiàn)。
  上片以作者自己與風(fēng)物的互相映襯,表達(dá)了重訪三塔湖離岸登船之際的快意感受;下片則以世路與湖亭的強(qiáng)烈對比,抒發(fā)了置身寒光亭時的悠然心情。
  “世路”二句,暗承上片“過湖”,由描述轉(zhuǎn)入議論,看似語意突兀,實是一脈相通。“世路”,指塵世的生活道路,那是一條政治腐敗、荊棘叢生的路,與眼前這東風(fēng)怡人、楊柳含情的自然之路豈能相提并論。然而,詞人說是“如今已慣”,這不僅表明他已歷盡世俗道路的傾軋磨難,對權(quán)奸的打擊、社會的黑暗業(yè)已司空見慣,更暗寓著他已看透世事、唾棄塵俗的莫名悲哀和無比憂憤。因此,“此心到處悠然”,也就不僅在說自己的心境無論到哪兒總是悠閑安適,更包含著自己這顆備受折磨、無力回天的心只能隨遇而安、自尋解脫了。詞人由愛國志士而成江湖處士,無奈去到和諧美好的大自然中尋求解脫,內(nèi)心悲憤難言,卻說“到處悠然”,可謂語近旨遠(yuǎn),沉郁至極,與那“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的辛棄疾先后同調(diào),從而鑄成凝聚全詞主旨的警句。
  結(jié)尾兩句,緊承“悠然”二字宕開一筆,著力描寫來到湖中寒光亭時所見的自然美景。詞人撇開“世路”,來到寒光亭上,只見寒光亭下的湖水一碧萬頃,猶如遼闊無際的藍(lán)天;在這明麗如畫的水天之間,一群沙鷗展翅飛起,自由翱翔。這一靜一動、點面交映的畫面,充滿了蓬勃的生氣,陶醉著詞人的心胸。特別是沙鷗飛起的鏡頭,不僅使整個畫面靈動起來,更寄寓著“鷗鳥忘機(jī)”(典出《列子·黃帝》)與鷗同盟的深意。如果說上片以問訊春色和風(fēng)物含情寫出了物我一體的美妙境界,那么,下片就以唾棄世路和同盟鷗鳥表露出投身自然的悠然心境。而這末尾兩句,純粹寫景,以景結(jié)情,語淡意遠(yuǎn),余味不盡,詞人對于世路塵俗的鄙棄憎惡,對于返歸自然的恬適愉快,盡在言外,從而成為全詞意境曠遠(yuǎn)、余音繞粱的結(jié)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shiju/1291866.html

相關(guān)閱讀:拉伊莎_詩歌鑒賞
杜甫《暇日小園散病,將種秋菜,督勒耕牛,兼書觸》原文及翻譯
季節(jié)_詩歌鑒賞
荷笠?guī)﹃,青山?dú)歸遠(yuǎn)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