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嶺三章
陳毅
斷頭今日意如何?
創(chuàng)業(yè)艱難百戰(zhàn)多。
此去泉臺[1]招舊部,
旌旗十萬斬閻羅[2]。
南國烽煙正十年,
此頭須向國門懸。
后死諸君[3]多努力,
捷報飛來當紙錢。
投身革命即為家,
血雨腥風[4]應有涯。
取義成仁今日事,
人間遍種自由花[5]。
注釋:
[1]此去泉臺:指為革命犧牲。
[2]閻羅:指反動派。
[3]諸君:指革命后來人。
[4]血雨腥風:指反動派的黑暗統(tǒng)治。
[5]自由花:指革命成功。
導讀:
陳毅(1901-1972)是我國著名的老一代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又是一位杰出的詩人。他自幼熱愛文藝,早年曾經(jīng)以極大興趣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和翻譯活動,是著名文學社團文學研究會的會員。后來由于革命工作的需要,只好把詩歌創(chuàng)作作為“余事”了。
這首詩前還有“小序”:“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圍。余傷病伏叢莽間二十余日,慮不得脫,得詩三首留衣底。旋圍解。”意思是說,陳毅等人1936年冬在江西梅山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游擊戰(zhàn)爭期間被圍困,他估計不能突圍出去,于是寫下這首詩來表達自己的一腔情懷。
誦讀全詩,我們明顯地可以看出,這是詩人抱著為革命犧牲的決心,留給黨和人民的“絕筆”。全詩表現(xiàn)了一個革命戰(zhàn)士甘灑熱血,獻身革命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全詩風格豪放,讀起來能深切的感到一種昂揚的情緒以及對后來人所寄予的無限希望。我們青少年不僅能從詩中感受一位革命家的寬闊胸懷,人生格言,而且能從詩中得到教育和鼓勵,為建設現(xiàn)代化的社會主義祖國而努力學習。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175450.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