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應物《初發(fā)揚子寄元大校書》原文
凄凄去親愛,泛泛入煙霧。
歸棹洛陽人,殘鐘廣陵樹。
今朝此為別,何處還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
韋應物《初發(fā)揚子寄元大校書》注釋
、揚子:指揚子津,在長江北岸,近瓜州。元大:未詳何人。校書:官名。唐代的校書郎,掌管校書籍。
2、去:離開。親愛:相親相愛的朋友,指元大。
3、泛泛:行船漂浮。
4、歸棹(zhào):歸去的船。棹,船槳。指從揚子津出發(fā)乘船北歸洛陽。
5、“殘鐘”句:意渭回望廣陵,只聽得曉鐘的殘音傳自林間。廣陵:江蘇揚州的古稱。在唐代,由揚州經運河可以直達洛陽。
6、今朝(zhāo):現在,今天。此:此處。為別:作別。
7、還:再。
8、世事:世上的事
9、沿洄(huí):順流而下為沿,逆流而上為洄,這里指處境的順逆。安得。涸跄芡5米。
韋應物《初發(fā)揚子寄元大校書》翻譯
凄愴地離別了親愛的朋友,船只泛泛地駛入茫茫煙霧。輕快地搖槳向著洛陽歸去,曉鐘殘音還遠繞廣陵樹木。今日在此我與你依依作別,何時何地我們能再次相遇。人情世事猶如波上的小船,順流洄旋豈能由自己作主?
韋應物《初發(fā)揚子寄元大校書》賞析
《初發(fā)揚子寄元大校書》是唐代詩人韋應物的詩詞作品。此詩寫作者在乘船離開廣陵赴任洛陽的途中,對友人元大的離別之情。聯(lián)想到世事的難測,寫得很有情致,也吐露了詩人被罷官以后的心情。首聯(lián)寫別離之“初發(fā)”。頷聯(lián)寫友人乘舟歸去。頸聯(lián)寫期望重逢。尾聯(lián)以舟行不定,喻世事之順逆翻復,難以自主。全詩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公元763年(代宗廣德元年),韋氏被任命為洛陽丞,在乘船離開廣陵赴任洛陽的途中,對元大(大是排行,其人名字已不可考)校書非常懷念,于是寫了這首詩寄給他。
這是離別時寫給好友抒發(fā)離情的一首詩。整首詩的筆調都是含蓄的,詩人有意遮掩自己過分哀傷的情感,表面平淡,內涵深厚。
此詩首聯(lián)“凄凄去親愛,泛泛入煙霧”,詩人自述懷著離別有人,內心充滿“凄凄”的別情。詩中以“親愛”二字相稱,可見彼此友誼很深,一旦分別,自然依依不舍。但船終于啟行了,一會便飄蕩在迷茫的煙霧之中,友人的身影雖已消失,詩人還不停地回望廣陵城。其中“泛泛”二字,讓人仿佛看到詩人一顆惆悵若失的心就如同漂浮在煙霧籠罩的水面上的客船,景物不自覺地染上了詩人的情。
正在這時,詩人忽然聽到廣陵寺廟里的鐘聲,從朦朧的煙樹中隱隱傳來,他的心情更覺難過。“歸棹洛陽人,殘鐘廣陵樹”體現出詩人和元大分手,心情很悲傷。其中“殘鐘”寫聲,“廣陵樹”寫行,鐘聲越來越細,樹影越來越小,詩人離廣陵、離友人越來越遠了,友人留在鐘聲裊裊的煙樹背后。世人的離別之情背景物全然引出。“殘鐘廣陵樹”五個字能夠表現出詩人與元大離情別緒的特殊感情,是和上文一路逼攏過來的詩情分不開的。這便是客觀的形象受到感情的色彩照射后產生的特殊效果。
接著“今朝此為別”四句抒發(fā)感慨。詩人一方面是申述朋友重逢的不易;一方面又是自開自解:世事本來就不能由個人作主,正如波浪中的船,隨波逐流,不能自已。這樣既是開解自己,又是安慰朋友。在這平平淡淡的抒情中,達到了非凡的藝術效果,飽含著詩人濃濃的情感,深深的思考。
韋應物的詩詞全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510193.html
相關閱讀:秋歌_詩歌鑒賞
男性的醒悟――_詩歌鑒賞
仲春江南花滿枝,他鄉(xiāng)寒食遠堪悲
心著火了!_詩歌鑒賞
杜甫《營屋》原文及翻譯 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