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虛《寄江滔求孟六遺文》原文
南望襄陽路,思君情轉(zhuǎn)親。
偏知漢水廣,應(yīng)與盂家鄰。
在日貪為善,昨來聞更貧。
相如有遺草,一為問家人。
劉?虛《寄江滔求孟六遺文》翻譯
我送朋友江滔去襄陽,分別的時候向南望可以看到前往襄陽的路,我思念江滔你的心情轉(zhuǎn)為親切。因為我知道流經(jīng)襄陽的漢水是多么的廣闊,正好也流經(jīng)亡友孟浩然的故里。孟浩然生前的時候?qū)τ谧錾剖率欠浅?zhí)著的,可是他死了之后我聽說他家里比以前更加貧困。以前司馬相如死的時候,漢武帝命人收集他留下的作品,如今我也希望江滔你回去之后可以幫忙搜集孟浩然的手稿,以慰我親如家人的孟浩然的在天之靈。
劉?虛《寄江滔求孟六遺文》賞析
《寄江滔求孟六遺文》是唐代詩人劉?虛的詩詞作品,此詩囑托一位友人去搜求一位亡友的遺文,既有對生者的眷念,也有對死者的憑吊與褒揚。作者把這兩方面的內(nèi)容用一條感情的線索和諧地結(jié)合在一起,讀來親切面又自然。
全詩句句敘事,字字含情.雖沒有一句著意刻畫,字里行間卻含藏有人物的神態(tài)、形象,景物等,如“南望襄陽路”可令人想見作者佇望思友的神情,“貪為善”的形容與“相如有遺草”的比喻,能使人很自然地想起詩人孟浩然的人品和詩才;“偏知漢水廣”,又會讓我們眼前出現(xiàn)一條渾瀚南流的漢江的畫面。這些敘述中的摹寫,與作者淳厚的感情相結(jié)合,就使這首詩的意蘊更加豐富,產(chǎn)生出很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
開頭兩句直抒思友之情!澳贤尻柭贰币痪,從自己一方下筆,由“望”字而連及友我兩地。襄陽是望不見的,去襄陽之路卻分明可見。道路悠長情亦長,詩人佇望南去襄陽之路,正見出朋友之間友誼深篤。朋友天各一方,往往會產(chǎn)生悲傷悵惘的情緒,為什么下一句卻說“思君情轉(zhuǎn)親”呢?傷感是會有的,但“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親切的思念代替了惆悵之情,這是一層意思。此外,作者南望襄陽,自然會想起另一位已經(jīng)去世的友人盂浩然,其心情之哀痛是不言而喻的,幸友人江滔尚居襄陽一帶,作者由悲悼盂浩然轉(zhuǎn)而想到江氏,或可使自己得到暫時的安慰,這是又一層意思。不過,這后一層意思作者沒有明寫,只由“情轉(zhuǎn)親”中帶出。所以,這兩句雖是直抒情懷,卻內(nèi)藏曲折。
“偏知漢水廣,應(yīng)與孟家鄰”緊承上文而來。偏知,料想的意思。漢水流經(jīng)襄陽。廣闊的漢水流過亡友孟浩然的故里,則自己悼念亡友的感情不也正象那浩瀚奔騰的江水嗎?王維《憶盂》詩有“故人今不見,日夕漢江流”之句,與此詩意相近。這兩句詩,以“偏知”、“應(yīng)與”這樣揣度的語氣來寫,更顯得空靈動宕,情幽興遠。它進一步補充了上兩句詩中沒有直接寫的一層意思,而又為下面兩句正面寫盂浩然作了鋪墊。
“在日貪為善,昨來聞更貧”,一句敘其生前,一句述其身后.孟浩然才名著當世,性格率直,一生未入仕途。這里,作者寫孟浩然生前救患濟貧以立義下一“貪”字,述其身后家境蕭條著一“更”字加以強調(diào),表現(xiàn)了作者對孟浩然高尚品格的贊美,及對故友一生流落不遇的深長慨嘆,和對其家庭現(xiàn)狀的深切關(guān)懷,概括力極強。
最后兩句“相如有遺草,一為問家人”,即求遺文之意。作者將孟浩然比作司馬相如,希望友人江滔搜集其手稿,藉以使亡友清德遺澤昭然于后世。這是對文學(xué)賢能之士的仰慕,也反映出作者與兩位友人之間深摯的情誼,與開頭兩句前后相應(yīng)。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588217.html
相關(guān)閱讀:李賀《高軒過》原文及翻譯賞析
謠曲:當我看見這些情人_詩歌鑒賞
韓生畫馬真是馬,蘇子作詩如見畫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魯拜集(節(jié)選1)_詩歌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