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漢書?杜林傳原文及翻譯
后漢書?杜林傳原文
杜林字伯山,扶風(fēng)茂陵人也。父?,成、哀間為涼州刺史。林少好學(xué)沉深,家既多書,又外氏張竦父子喜文采,林從竦受學(xué),博洽多聞,時稱通儒。
初為郡吏。王莽敗,盜賊起,林與弟成及同郡范逡、孟冀等,將細弱俱客河西。道逢賊數(shù)千人,遂掠取財裝,褫奪衣服,拔刃向林等將欲殺之。冀仰曰:“愿一言而死。將軍知天神乎?赤眉兵眾百萬,所向無前,而殘賊不道,卒至破敗。今將軍以數(shù)千之眾,欲規(guī)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車,不畏天乎?”賊遂釋之,俱免于難。
隗囂素聞林志節(jié),深相敬待,以為持書平。后因疾告去,辭還祿食。囂復(fù)欲令強起,遂稱篤。囂意雖相望,且欲優(yōu)容之,乃出令曰:“杜伯山天子所不能臣,諸侯所不能友,蓋伯夷、叔齊恥食周粟。今且從師友之位,須道開通,使順所志!绷蛛m拘于囂,而終不屈節(jié)。建武六年,弟成物故,囂乃聽林持喪東歸。既遣而悔,追令刺客楊賢于隴坻遮殺之。賢見林身推鹿車,載致弟喪,乃嘆曰:“當今之世,誰能行義?我雖小人,何忍殺義士!”因亡去。
光武聞林已還三輔,乃征拜侍御史,引見,問以經(jīng)書故舊及西州事,甚悅之,賜車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憚之。京師士大夫,咸推其博洽。
河南鄭興、東海衛(wèi)宏等,皆長于古學(xué)。興嘗師事劉歆,林既遇之,欣然言曰:“林得興等固諧矣,使宏得林,且有以益之。”及宏見林,然而服。濟南徐巡,始師事宏,后皆更受林學(xué)。林前于西州得漆書《古文尚書》一卷,常寶愛之,雖遭難困,握持不離身。出以示宏等曰:“林流離兵亂,?炙菇(jīng)將絕。何意東海衛(wèi)子、濟南徐生復(fù)能傳之,是道竟不墜于地也。古文雖不合時務(wù),然愿諸生無悔所學(xué)!焙、巡益重之,于是古文遂行。
明年,大議郊祀制,多以為周郊后稷,漢當祀堯。詔復(fù)下公卿議,議者僉同,帝亦然之。林獨以為周室之興,祚由后稷,漢業(yè)特起,功不緣堯。祖宗故事,所宜因循。定從林議。
后代王良為大司徒司直。林薦同郡范逡、趙秉、申屠剛及隴西牛邯等,皆被擢用,士多歸之。十一年,司直官罷,以林代郭憲為光祿勛。內(nèi)奉宿衛(wèi),外總?cè)穑苊芫瓷,選舉稱平。郎有好學(xué)者,輒見誘進,朝夕滿堂。
十四年,群臣上言:“古者肉刑嚴重,則人畏法令;今憲律輕薄,故奸軌不勝。宜增科禁,以防其源。”詔下公卿。林奏曰:“夫人情挫辱,則義節(jié)之風(fēng)損,法防繁多,則敬免之行興?鬃釉唬骸畬(dǎo)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dǎo)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胖魍,深識遠慮,動居其厚,不務(wù)多辟,周之五刑,不過三千。大漢初興,詳鑒失得,故破矩為圓,斫雕為樸,蠲除苛政,更立疏網(wǎng),海內(nèi)歡欣,人懷寬德。及至其后,漸以滋章,吹毛索疵,詆欺無限。果桃菜茹之饋,集以成臧,小事無妨于義,以為大戮,故國無廉士,家無完行。至于法不能禁,令不能止,上下相遁。為敝彌深。臣愚以為宜如舊制,不合翻移。”帝從之。
后皇太子?求乞自退,封東海王,故重選官屬,以林為王傅。從駕南巡狩。時諸王傅數(shù)被引命,或多交游,不得應(yīng)詔;唯林守慎,有召必至。余人雖不見譴,而林特受賞賜,又辭不敢受,帝益重之。
明年,代丁恭為少府。二十二年,復(fù)為光祿勛。頃之,代朱浮為大司空。博雅多通,稱為任職相。明年薨,帝親自臨喪送葬,除子喬為郎。詔曰:“公侯子孫,必復(fù)其始,賢者之后,宜宰城邑。其以喬為丹水長。”
論曰:夫威強以自御,力損則身危;飾詐以圖己,詐窮則道屈;而忠信篤敬,蠻貊行焉者,誠以德之感物厚矣。故趙孟懷忠,匹夫成其仁;杜林行義,烈士假其命!兑住吩唬骸叭酥咝拧保胁徽_矣。
后漢書?杜林傳翻譯
杜林字伯山,扶風(fēng)郡茂陵人。父杜鄴,成帝哀帝時為涼州刺史。杜林從小就好學(xué)深思,家里既多書,又舅氏張竦父子喜文采,杜林從張竦受學(xué),博學(xué)多聞,當時被稱為通儒。起初為郡吏。
王莽失敗,盜賊群起。杜林與弟杜成及同郡范逡、孟冀等,率領(lǐng)老小都客往河西。路上遇到賊人數(shù)千人,于是就掠取財物,剝奪衣服,拔刀向杜林等準備把他們都殺掉。孟冀抬起頭說“:愿說完一句話再死。將軍知道天神嗎?赤眉擁兵百萬,所向披靡,但殘賊無道,終于破敗,F(xiàn)在將軍以數(shù)千之眾,而想成霸王之業(yè),不行仁義恩德而反重蹈赤眉的覆轍,難道不害怕天命嗎?”賊于是放了他們,使他們一行俱免于難。隗囂素來聽說杜林有志氣節(jié)義,深相接待,以他為持書平。后因病辭去,辭還祿食。隗囂想再要他勉強相隨,杜林稱病重。隗囂雖懷恨,還想優(yōu)待他,于是下令道“:杜伯山天子所不能臣,諸侯所不能友,過去伯夷、叔齊恥食周粟,現(xiàn)在暫且從師友的位置上,打通友好的通道,按照他的志節(jié)行事好了。”杜林雖被隗囂網(wǎng)羅住,然終不降志屈節(jié)。
建武六年(30),弟杜成去世,隗囂只好聽從杜林護喪東歸。放走后又后悔,令刺客楊賢追他到隴坻予以掩殺。楊賢見杜林身推著小車,載著弟弟的靈柩,嘆道:“當今之世,誰能行義?我雖是小人,何忍殺害義士?”因此自己逃走。光武聽說杜林已回到三輔,就征拜他為侍御史,接見他,問他經(jīng)書故舊及西州的事,很高興,賞賜車馬衣被。群僚知杜林是以名氣德義而得到重用,都很尊敬畏懼他。京師士大夫都推重他博學(xué)多聞。河南鄭興、東海衛(wèi)宏等,都以古學(xué)見長。鄭興曾師事劉歆,杜林見鄭興,高興地說道:“杜林得了鄭興等固然是好事,如衛(wèi)宏得我杜林,將有所補益哩。”后來衛(wèi)宏見到杜林,果然被他博大精深的知識所折服。濟南徐巡,開始以衛(wèi)宏為師,后來更接受杜林的學(xué)識。杜林以前在西州得漆書《古文尚書》一卷,常以此為珍寶,雖遭困頓,仍手不離卷。杜林拿出來以示衛(wèi)宏等說:“我流離兵亂,常常害怕這部經(jīng)典絕世。不料想東海衛(wèi)宏、濟南徐生還能得到而將其傳下去,這是道不墜于地啊。古文雖不合時務(wù),然愿諸生無悔所學(xué)。”衛(wèi)宏、徐巡更加敬重,于是古文就盛行起來。
明年,大議郊祀制,多數(shù)人以為周祀后稷,漢當祀堯。詔命由公卿復(fù)議,議者都同意,帝也以為然。杜林獨認為周室的興起,其福祚來于其始祖后稷,漢業(yè)的興起,并不是緣著堯的功跡。祖宗舊制,應(yīng)因循相繼。于是決定依杜林的倡議。后來代王良為大司徒司直。杜林推薦同郡范逡、趙秉、申屠剛及隴西牛邯等,都被擢用,學(xué)者多歸向之。
建武十一年(35),司直官罷,以杜林代郭憲為光祿勛。內(nèi)供以警衛(wèi),外總管三署,周密謹慎,選舉公平。郎中有好學(xué)的,常常引進,朝夕滿堂。
十四年(38),群臣上言:“古者肉刑嚴酷,人人害怕法令;今法律輕薄,所以奸軌太多。應(yīng)增加科禁,以塞源頭!痹t下到公卿。杜林奏道“:人情受到挫傷侮辱,那么義氣忠節(jié)的風(fēng)氣就受到損害;法網(wǎng)繁多,那么希圖僥幸茍免的行為就會興起?鬃诱f:‘發(fā)布政令,凡違法者以刑罰之,人民只想避免刑罰而不能免于作惡。以德去誘導(dǎo),使人民在禮里去行動,人民就知恥而且自動約束自己使歸于正了!惫糯骶,深思遠慮,行為動作以忠厚為念,不著眼于多殺,周代的五刑,不過三千。大漢初興,詳鑒前代得失,破方為圓,削雕為樸,革除苛政,更立簡法,海內(nèi)歡欣,人懷寬德。到了后來,漸漸增加章法,吹毛求疵,誣妄詆毀層出不窮。送了一點桃果菜茄,就記錄在案以為罪證,犯了一點小過本來無妨大義,竟構(gòu)成殺頭,以致國內(nèi)沒有了廉節(jié)之士,家里沒有了完滿的行為。至于法不能禁,令不能止,上下回避隱匿,為害更深。臣以為宜如舊制,不應(yīng)另出新辦法!钡勐爮牧恕
后來皇太子劉強請求自退,封為東海王,所以重選官屬,以杜林為王傅。從帝南巡狩。這時諸王傅幾次被引進受命,或多交游,不得應(yīng)詔;只有杜林小心慎獨,有召必到。其余的人雖沒受責備,而只有杜林獨受賞賜,杜林又辭不敢受,帝因而更尊重他。
第二年,代丁恭為少府。建武二十二年(46),再為光祿勛。不久,代朱浮為大司空。博雅多通,被稱為稱職相。
建武二十三年(47)去世,帝親自臨喪送葬,任其子杜喬為郎。下詔書說“:公侯的子孫,必恢復(fù)其原來封賜,賢者的后代,應(yīng)主宰城邑。其以杜喬為丹水縣長!笔饭僭u論道:威強能以自御,威力損失了就身危;偽裝欺詐以謀私利,欺詐之術(shù)用盡了,其手法就完了;而忠信篤敬,雖蠻貊之邦也能通行,是因為道德之感化萬物是特別深厚的。所以晉趙盾懷有忠心、匹夫鋤麂自殺以成其仁;杜林行義,烈士楊賢自逃以假其命!兑住飞险f“人之所助者信”,真是不錯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shiju/892653.html
相關(guān)閱讀:荷笠?guī)﹃,青山獨歸遠
杜甫《暇日小園散病,將種秋菜,督勒耕牛,兼書觸》原文及翻譯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季節(jié)_詩歌鑒賞
拉伊莎_詩歌鑒賞